壓力感受器刺激療法(Barostim)在心衰竭治療中的應用

壓力感受器刺激療法(Barostim)在心衰竭治療中的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壓力感受器刺激療法(Barostim)在心衰竭治療中的應用

BEAT-HF臨床試驗概述

🔴 研究設計:

  • 兩階段試驗
    • 上市前階段:6個月追蹤
    • 上市後階段:12-24個月追蹤
  • 主要比較
    • 標準藥物治療
    • 壓力感受器刺激療法+藥物治療

治療適應症

🔵 主要納入條件:

  • NYHA第三級心衰竭
  • 左心室射出分率<35%
  • 六分鐘走路測試150-400公尺
  • NT-proBNP升高或有心衰竭住院病史
  • 穩定使用標準藥物治療至少4週

療效評估

🔴 關鍵成果:

  • 運動能力顯著改善
    • 6個月時明顯進步
    • 12個月時維持改善
  • 生活品質改善
    • 明尼蘇達生活品質問卷顯示持續進步
  • 34%全因死亡率相對降低


臨床實踐經驗


病人選擇與治療流程

🔵 重要步驟:

  1. 優化藥物治療
  2. 評估心衰竭分期
  3. 功能性測試
  4. 篩選合適病人

使用指引

🔴 美國適應症:

  • NYHA III級或最近由III級改善至II級
  • 左心室射出分率<35%
  • NT-proBNP<1600
  • 需在最佳藥物治療基礎上

🟢 歐洲適應症:

  • 左心室射出分率<35%
  • NYHA III級
  • 2014年獲CE認證

治療定位

🔵 重要提醒:

  • 不能取代心臟移植或LVAD
  • 需要在標準治療基礎上使用
  • 早期介入效果較好
  • 可能改善腎功能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2會員
230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
靜脈支架適當尺寸與置放:關鍵考量 🔵 支架與血管壁的相互作用 🟢 適當的支架定位取決於支架材料與設計,以及血管壁和周圍結構的相互作用。 🔴 影響支架性能的關鍵力量在於慢性外向力(血管壁對支架的壓力)以及支架擴張血管壁的力量。這兩種力量的平衡是決定支架尺寸的依據。 🔵 影響支架尺寸決
結構性心臟病經食道超音波 (TEE) 工具箱 🔵 3D 超音波心動圖的重要性 🟢 3D 超音波心動圖技術在過去二十年隨著硬體和軟體的進步而快速發展。 🟢 這些進步帶來了 更高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及不同的影像獲取模式,例如 3D 縮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POTS) 的臨床實務 🔵 生理機制與診斷 🟢 直立性心搏過速並非異常現象,健康個體站立時心率也會上升。 🔴 POTS 患者的血壓模式與健康個體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但平均血壓可能相似或略高,並非直立性低血壓。 🔴 姿勢性直立性心搏過速症候群 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