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戰地之框》:閱讀戰地馬祖,以及,我們為何要閱讀戰地馬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些日子我的好友暨馬祖研究夥伴與其他馬祖人一同出版了《戰地之框》。這本書以報導文學的手法,將不同的馬祖人置入進了他們所身處的時代中。這些人的生命經驗反映出了馬祖在不同時代的樣貌,從戰地之前可以自由前往那無拘無束的廣袤海洋,到必須與軍方相處的戰地狀態,再到解嚴之後馬祖人如何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鄉找到機會。不同時代的馬祖人,在屬於他們各自的故事當中就如同林瑋嬪在《島嶼幻想曲》中提到「賭」一樣,不只是名義上的賭,而是在面對未來時,大家都是如同在賭局上,摸索之後應該要如何是好。

本次推薦書籍-《戰地之框》

本次推薦書籍-《戰地之框》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可以說是從這些活生生的故事中,展現了馬祖人在受到位置(position)限制下,如何積極謀求機會。書中所提及到的「走私經驗」是我最爲印象深刻的地方這段故事也是我在進行馬祖基督教研究期間,調查當地政治經濟脈絡的過程中時時耳聞。軍方會查緝走私,但又不會完全打壓,民眾則會在軍方默許的底線中,找到不容易被抓到的地方進行走私交易(p.206)。

這個過程就我自己的理解可以是滿足了不同人們的旨趣(interest),對於民眾來說,這個交易是為自己求生;對於軍方來講,則是讓自己可以從居民走私後販賣的商品得到滿足,並同時舒緩戰地導致軍方自己與地方社會在經濟議題上的緊張關係。從走私行為,我們看到馬祖人甚至是軍方自己如何在現實中進行自我調整。

地位也影響到人們如何反抗,就如同James Scott在《支配與抵抗的藝術》(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我們不能只是看到人們在威權政府底下如何依附威權,而是必須看到人們如何在當中挑戰既有的體制。Scott的論點,相當反映在書中所提到劉家國先生。當初他與其他反抗戰地體制的金馬人,運用「蔣介石」對於「戰地」的論述去攻擊政府當時的「戰地」體制。這個操作不僅讓自己避免被扣上反政府的帽子,還能夠讓自己在「蔣介石」的名義上,表達出對於體制的不滿(p.224)。

接著,另一個亮點則是馬祖人與軍方和黨國的曖昧關係。直到現在,人們仍舊會認為金門人與馬祖人在政治色彩上相當親藍;在這本書中所揭示的馬祖人,雖然沒有特別說政治立場為何,但是卻很清楚地點出馬祖人已經有40多年,是在這種政治社會經濟結構下生存。這種結構下,許多人因而離開,但也有許多人在這結構中找到生機。在這個曖昧之中,面對到了解除戰地,當地人便有了兩派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反對戰地體制,但也有人支持維持戰地的體制。至今,部分馬祖人還相當感念戰地時期的建設,甚至認為若沒有戰地,馬祖就只會是個偏僻的島嶼,不會有政府的設置,不會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更不會有現在的馬祖高中乃至海洋大學在當地設立教育單位等等。戰地對於馬祖人來講,是個相當曖昧的過去,充滿著愛恨情仇。

最後的亮點,便是馬祖與臺灣之間的關係。「在離島,交通就是醫療的延伸」(p.276),相當清晰地點出了這段關係。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研究中,我發現在戰地前,馬祖人生病除了在島上看病外,不外乎是回福州看病,若有錢的甚至會前往上海,但是進入戰地之後,醫療環境改變,醫療資源僅限馬祖列島上。彼時,馬祖的醫療狀況又是以南竿為中心,其他島嶼的人若疾病嚴重必須去南竿就診。可是南竿資源又不足,所以馬祖人又只能向臺灣尋求資源。在這種關係下,也就產生了特別的用語「後送」,意指送往臺灣就診。

書中雖然對於這些沒有著墨太多,不過還是有掌握到了交通對於馬祖的重要性。因為馬祖的醫療環境背後,便是馬祖與臺灣的關係網絡。馬祖是中華民國的馬祖,並且在國民黨於國共內戰失利之後,中華民國撤退到了臺灣,使得馬祖在區域關係上由馬祖與福州沿海轉向馬祖與臺灣之間的連結。當這個關係被建立之後,交通該如何在這關係上去建立,可以說是當今的馬祖時不時遇到的問題。

上述是我認為書中相當引人注目的地方,當然,書中仍舊有許多值得回味以及討論的部分,包含了性別議題(阿兵哥與當地婦女)、何謂馬祖人、賭場議題等等,而且這些議題都是過往的馬祖研究中較少關注或者是細緻描述的部分。對於未來有志從事馬祖研究的人來說,我認為這是暨林瑋嬪的《島嶼幻想曲》後,另一本必讀的馬祖書籍。

不過身為臺灣本島人,為何需要花時間去了解馬祖呢?我認為我們藉由馬祖其實更能去找到「臺灣」的影響力是如何在冷戰的結構下,透過人與非人還有不同空間的配置才得以透過各式各樣的關係才被建立起來,因而馬祖是臺灣的關係延伸。這種關係難以斬斷,並且也跟臺灣有關。書中對於臺灣移民至馬祖的討論不多,是相當可惜的部分,但我認為從這些馬祖人的生命敘事中,其實可以看到臺灣的影響力如何在他們的生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尤其,在民主自由的現在,面對這些人的遭遇,我們也該省思倘若哪一天戰爭再來時,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這些附屬於臺灣本島的諸多島嶼,以便在戰爭狀態下得以在維持住中華民國臺澎金馬的關係,甚至是在戰爭狀態中維持住民主自由的價值?從馬祖人的故事中,或許可以讓我們去思考這些問題,以便我們將來在面對到可能的戰爭時能夠有辦法去因應。

我想,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值得我們好好閱讀《戰地之框》吧?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下,面對馬祖這個地方,臺灣本島人才可以好好思考我們該如何與這個地方共生,並為中華民國臺灣找到新的契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考暫時儲藏室
4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疫情這幾年,隔離已成為全世界每個人的經驗,大家因此或能稍稍體會戒嚴時代在離島戰地當兵的情境。 說稍微是因為兩者在程度上差距是很大的,現在的隔離時間只有幾天,又可以保持對外聯絡,打電話、上網、追劇、看小說……簡直是現代忙碌生活中的空白與休息。 戒嚴時期在外島,除了無法對外通訊,數以百計的日子似乎遙遙無
Thumbnail
疫情這幾年,隔離已成為全世界每個人的經驗,大家因此或能稍稍體會戒嚴時代在離島戰地當兵的情境。 說稍微是因為兩者在程度上差距是很大的,現在的隔離時間只有幾天,又可以保持對外聯絡,打電話、上網、追劇、看小說……簡直是現代忙碌生活中的空白與休息。 戒嚴時期在外島,除了無法對外通訊,數以百計的日子似乎遙遙無
Thumbnail
十幾年前我曾在馬祖服役 這次為了追淚來到馬祖 景色依舊 人事以非回想起來好像是昨日之事 馬祖之字佇立著 好像不曾改變些什麼還記得當兵時 我們衝戰備 要從圓西嶺衝到這裡 可不是一段小小的路程想起來真是好硬 看著學長們一個衝的比一個快 我們這些菜鳥根本跟不上還記得為此 我每每休假 都用走的走
Thumbnail
十幾年前我曾在馬祖服役 這次為了追淚來到馬祖 景色依舊 人事以非回想起來好像是昨日之事 馬祖之字佇立著 好像不曾改變些什麼還記得當兵時 我們衝戰備 要從圓西嶺衝到這裡 可不是一段小小的路程想起來真是好硬 看著學長們一個衝的比一個快 我們這些菜鳥根本跟不上還記得為此 我每每休假 都用走的走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或讀過經典雜誌? 這本很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期刊已發行將近25年,除了編排風格,還包括內容取向與文章深度都很類似,可以說是一本華人觀點的經典級國家地理雜誌,在曾跟我邀過稿的期刊中,經典給的稿費也是台灣最高。 以這麼高規格的期刊,若非是由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發行,在台灣近年出版業極度蕭
Thumbnail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或讀過經典雜誌? 這本很像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期刊已發行將近25年,除了編排風格,還包括內容取向與文章深度都很類似,可以說是一本華人觀點的經典級國家地理雜誌,在曾跟我邀過稿的期刊中,經典給的稿費也是台灣最高。 以這麼高規格的期刊,若非是由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發行,在台灣近年出版業極度蕭
Thumbnail
2021 年秋天,藝術家尹子潔獲選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兩個月的駐村時光,她漸漸融入馬祖的生活並與當地居民建立友誼,與此同時,她也透過藝術家單純且無預設立場的視角從外部凝視島嶼,最後在津沙公園攝影學會空間呈現個展「據點房間」,以獨特的「觀念藝術」試圖翻轉島
Thumbnail
2021 年秋天,藝術家尹子潔獲選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兩個月的駐村時光,她漸漸融入馬祖的生活並與當地居民建立友誼,與此同時,她也透過藝術家單純且無預設立場的視角從外部凝視島嶼,最後在津沙公園攝影學會空間呈現個展「據點房間」,以獨特的「觀念藝術」試圖翻轉島
Thumbnail
來看戲的、演戲的,有許多是馬祖人或馬祖居民,而這齣戲演繹的也是馬祖的故事。乍看劇名,或許《重返前線1979》會讓人猜想,這是一齣描述戰爭前線情景的戲劇嗎?1979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台灣和馬祖又是經驗著什麼樣的生活?這次愛樂劇工廠、靖導和馬祖居民們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Thumbnail
來看戲的、演戲的,有許多是馬祖人或馬祖居民,而這齣戲演繹的也是馬祖的故事。乍看劇名,或許《重返前線1979》會讓人猜想,這是一齣描述戰爭前線情景的戲劇嗎?1979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台灣和馬祖又是經驗著什麼樣的生活?這次愛樂劇工廠、靖導和馬祖居民們又要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