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他家

生在他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著急降世,可是偏偏未來的媽媽一點都不思姻緣,到了女孩投胎的時間,凡間的媽媽仍然未婚,為了不錯過投胎的好時光,只好暫且投到未來姑姑的肚子裡,反正都是一家人。


淑雲十歲的時候就去一戶人家應徵管家,她的爸爸重病無法工作,僅靠媽媽幫人洗衣服無法養活十口人。淑雲上工的第一天,女主人的大女兒發現自己長淑雲三歲,心想,媽媽怎麼應徵一個小妹妹來做事,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也要一併照顧她。淑雲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努力學習家務、採買、打掃,終於成為女主人最信任最得力的左右手。淑雲跟自己的媽媽只有十年的相處,而她與女主人卻長達三十五年的緣份,淑雲跟這一家人的相處就像親人一樣,甚至淑雲結婚,一牛車的電視、洗衣機、瓦斯爐等嫁妝也是女主人為她精心準備。


三十五年過去,女主人往生了,淑雲正式從那個家庭退休,退休之後的淑雲經常哭泣,她想到待她如女兒的老闆娘每每悲從中來,久久無法自已。因為傷心傷身,淑雲的先生勸她去做社區志工,善良的淑雲去了,沒想到在環保站找到事業的第二春。環保站的志工都是有故事的人,耐心、仁慈、寬容,跟善良的淑雲一拍即合,從此淑雲的餘生奉獻在淨化環境這個領域,從小家小愛走進大家大愛。


孝順善良的淑雲因不忍見母親透支體力熬夜洗衣,才會義無反顧,以十歲的低齡去應徵一個家庭的管家,小小年紀的她,每每要返回工作崗位的搭車途中痛哭無聲,眷戀媽媽的心情只有公車的椅背聽見。一念孝心,淑雲的人生從此不一樣,她受到雇主全家的重視和疼惜,也為她覓得好良緣,有能力栽培兩個上進的兒子,退休之後還能發揮生命的良能走入公益。淑雲的一生,與其說是上天特別眷顧,不如說是她的善良與孝心成就了自己。


善良、孝順、有守有為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每個人都能秉持如此心念為人處事,再困頓的人生都能迎來陽光。若只是埋怨,嫌棄自己的原生家庭貧窮、恨自己生在一個破落戶,要什麼沒什麼,困頓的人生會一直困頓下去,因為少了體貼與力爭上游的願力。認命就會好命,認了自己的不足與缺憾,用善良和努力去補足缺口,人生就會圓滿,因為自助天助。


#埋怨

#逆增上緣

#心寬念純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56會員
1.5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本功課好、乖巧、聽話、貼心、懂事,集所有優點於一身,突然有一天全部變樣,功課一落千丈、叛逆、頂嘴、翹課、翹家,集所有缺點於一身。一個孩子從父母期待的高處跌落成人人奚落的不孝子,面對孩子的轉變,大人只有絕望和痛徹心扉,孩子則是半懵半懂的繼續傷父母的心,問起原因,他們通常也不知道為什麼。 孩子本
虔誠有信仰且心地善良的老人,回首過往雖倍覺艱辛,卻也關關難過關關過。生活的酸甘苦辣,與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人生八苦除了死亡還未親嚐,其餘的皆已嚐盡,於是有領會、有頓悟,所以更加把握因緣修行。有的人希望乘願再來,有的人希望斷六道,娑婆人間甚苦,需要菩薩聞聲救苦,願當人間菩薩則乘願再來,欲斷煩惱解脫生死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此生最大的恩人通常是父母,除了生養功勞,還有那一份癡心絕對、義無反顧的愛與關心。除了上述這些,有些人還能從父母身上得到滋養慧命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心性,得到生死自在的解脫。 有一個女孩,生長在傳統家庭,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對孫女比較不重視,女孩的爸爸性情憨厚老實,還不知道怎麼當爸
有一位男子在中部經營花店,太太是插花老師,由於兩人價值觀不同,長久以來為了花店的業務時有爭執,最後太太決定離開追求新的人生,男子無奈簽下離婚協議書之後的生活猶如行屍走肉,有體無魂。 幸好男子多年前就與佛法結緣,當他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志工邀他為亡者助念,將個人失意的小愛轉化成為眾人付
看見一個陌生人坐在橋杆上,熱心的人會走近探問是否需要幫忙,其實是在試探對方輕生的意圖。如果對方確定有那樣的意圖,熱心的人便開始使出洪荒之力,想要將對方勸退,讓對方回心轉意。人性本善,雖然不關我們的事,但是我們會進一步想到他的親人,若是就此失去,他的家庭也從此破碎了。 捐贈骨髓也有一點意義雷同。
原本功課好、乖巧、聽話、貼心、懂事,集所有優點於一身,突然有一天全部變樣,功課一落千丈、叛逆、頂嘴、翹課、翹家,集所有缺點於一身。一個孩子從父母期待的高處跌落成人人奚落的不孝子,面對孩子的轉變,大人只有絕望和痛徹心扉,孩子則是半懵半懂的繼續傷父母的心,問起原因,他們通常也不知道為什麼。 孩子本
虔誠有信仰且心地善良的老人,回首過往雖倍覺艱辛,卻也關關難過關關過。生活的酸甘苦辣,與親人的生離死別等等,人生八苦除了死亡還未親嚐,其餘的皆已嚐盡,於是有領會、有頓悟,所以更加把握因緣修行。有的人希望乘願再來,有的人希望斷六道,娑婆人間甚苦,需要菩薩聞聲救苦,願當人間菩薩則乘願再來,欲斷煩惱解脫生死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此生最大的恩人通常是父母,除了生養功勞,還有那一份癡心絕對、義無反顧的愛與關心。除了上述這些,有些人還能從父母身上得到滋養慧命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心性,得到生死自在的解脫。 有一個女孩,生長在傳統家庭,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對孫女比較不重視,女孩的爸爸性情憨厚老實,還不知道怎麼當爸
有一位男子在中部經營花店,太太是插花老師,由於兩人價值觀不同,長久以來為了花店的業務時有爭執,最後太太決定離開追求新的人生,男子無奈簽下離婚協議書之後的生活猶如行屍走肉,有體無魂。 幸好男子多年前就與佛法結緣,當他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志工邀他為亡者助念,將個人失意的小愛轉化成為眾人付
看見一個陌生人坐在橋杆上,熱心的人會走近探問是否需要幫忙,其實是在試探對方輕生的意圖。如果對方確定有那樣的意圖,熱心的人便開始使出洪荒之力,想要將對方勸退,讓對方回心轉意。人性本善,雖然不關我們的事,但是我們會進一步想到他的親人,若是就此失去,他的家庭也從此破碎了。 捐贈骨髓也有一點意義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