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生產力的菜鳥碩博士生,最常犯的3個錯誤】── 1. 沒有明確目標 2. 缺乏任務管理 3. 不記錄啟發與反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研究生涯是一場馬拉松,只有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走得長遠。然而,許多菜鳥碩博士生卻因錯誤的習慣導致效率低下,碩博之路顯得艱辛且迷茫。以下這三種常見的失敗特徵,若你中了一項,可能需要立刻調整。

▋每天開始工作前,沒有系統性地寫下當天的目標

許多學生在一大早坐下後,立刻投入工作,看似勤奮,其實毫無章法。缺乏清晰的目標導致整天忙碌卻無法交出成果。不妨養成早晨寫下明確目標的習慣,把每一天的任務拆解為具體的待辦事項。例如,可以列出「寫500字論文」、「分析一組實驗數據」、「閱讀兩篇相關領域的文獻」,這樣做不僅能提升專注力,還能讓完成任務的成就感激勵自己繼續前進。

▋沒有運用具體的任務管理方法來安排一天的工作

在研究生活中,工作繁瑣且多樣化,但許多學生缺乏規劃能力,常常一頭栽進其中卻收效甚微。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採用「135工作法」:每天選擇1件最重要的事情、3件次要的事情和5件瑣事來完成。這種方法能幫助你區分輕重緩急,確保一天內最關鍵的任務得以完成,同時不忽略小而重要的細節。舉例來說,可以把「整理實驗結果並製作圖表」列為1件最重要的事,把「檢查文獻引用格式」列為次要事項,瑣事則可包括回覆郵件或整理工作空間。

▋忽視每天記錄啟發或反思,無法系統性地累積知識

研究生的日常工作常涉及閱讀、實驗、寫作和程式設計等,這些活動中產生的靈感和啟發,往往是長期知識積累的基石。然而,許多學生因忙碌或懶散而未記錄這些重要想法,導致時間一長便忘得一乾二淨。試著每天從「閱讀、課程、實驗、反思、靈感」這五個方面,記錄至少一個啟發。例如,從文獻中獲得的研究方法靈感、程式調試中的關鍵突破、或是實驗失敗中學到的教訓。這樣的習慣能讓你系統化累積知識,成為未來研究中的寶貴資源。


你還見過哪些常見錯誤?

  1. 不善於求助:
    許多學生害怕暴露自己的無知,選擇悶頭苦幹,浪費大量時間在基礎問題上。實際上,向同學、學長姐或指導教授求助,不僅能快速解決問題,還能學到更高效的解法和思路。
  2. 缺乏長期規劃:
    很多碩博士生只關注眼前的事情,忽略長遠目標,導致畢業時間一再延後。每學期不妨為自己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目標,並與指導教授定期檢視進展,避免陷入無頭蒼蠅的狀態。
  3. 過度沉迷於非必要工作:
    一些學生過於執著於「美化圖表」或「無限優化程式碼」,但這些工作對論文成果幾乎沒有實質幫助。懂得抓大放小,專注於最能提升研究價值的部分,是高效研究的關鍵。

無論是初入學術道路的碩博士生,還是已經在路上的研究者,只有持續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真正提升生產力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raw-image


avatar-img
459會員
1.6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二的某個暑假,我讀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這經驗改變了我對數學的看法。從那時起,我不再認為數學是終極的真理之道,而只是構造論據的一種工具罷了。 ▋數學的邏輯限制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揭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事實:在任何足夠強大的邏輯系統內,都存在無法被證明或證偽的命題。這意味著,即使在看似完美的數學世
Obsidian的雙鏈功能, 常常被盧曼卡片編號系統一起宣傳。 但根據我實踐了五年後的經驗, 「雙鏈」與「編號」能做到的並不一樣。 其中我得到的最大體悟是: 編號用來構造脈絡,雙鏈用來跳轉脈絡 這個原則,用在深度閱讀深度學習時, 尤其是你想學習厲害的作者都怎
AI 技術的進步讓各類人工智慧代理人 (AI Agents) 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以下是三種常見的 AI 代理人類型及其應用場景: ▋1. 個人代理人 (Personal Agents) 適用對象 (Built For):一般消費者 (Consumers) 主要用途 (E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思考是日常學習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單靠思考而忽略閱讀的支撐,可能會讓你陷入危險的自我消耗與虛無主義。 思考雖然重要,但閱讀經典書籍與實踐,才是真正豐富思想、解決問題的基石。以下分享為什麼理工科碩博士生特別需要平衡閱讀與思考,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思考帶來的陷阱。
我是王啟樺博士,台大數學系 B99 系友、應用數學系 R03 系友。在多年學術與職場的經驗中,我深刻體會到,數學系與應數系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取決於硬實力是否紮實,特別是微積分與線性代數等基礎科目。 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學習有其清晰的階段性與順序:學生階段,應該專注於強化硬實力;隨著經驗累積
在研究所裡,每個人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同學、學長姐和教授。有趣的是,那些剛認識時特別熱情主動的人,往往在相處久了後讓人發現是心機雙面人;反而是那些初見時保持距離感的人,才容易成為好相處、值得信任的夥伴。這樣的現象在學術圈裡其實也有其邏輯與規律。 ▋過度熱情的背後:迎合可能是計算 在剛進研究
大二的某個暑假,我讀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這經驗改變了我對數學的看法。從那時起,我不再認為數學是終極的真理之道,而只是構造論據的一種工具罷了。 ▋數學的邏輯限制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揭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事實:在任何足夠強大的邏輯系統內,都存在無法被證明或證偽的命題。這意味著,即使在看似完美的數學世
Obsidian的雙鏈功能, 常常被盧曼卡片編號系統一起宣傳。 但根據我實踐了五年後的經驗, 「雙鏈」與「編號」能做到的並不一樣。 其中我得到的最大體悟是: 編號用來構造脈絡,雙鏈用來跳轉脈絡 這個原則,用在深度閱讀深度學習時, 尤其是你想學習厲害的作者都怎
AI 技術的進步讓各類人工智慧代理人 (AI Agents) 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得力助手。以下是三種常見的 AI 代理人類型及其應用場景: ▋1. 個人代理人 (Personal Agents) 適用對象 (Built For):一般消費者 (Consumers) 主要用途 (E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思考是日常學習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單靠思考而忽略閱讀的支撐,可能會讓你陷入危險的自我消耗與虛無主義。 思考雖然重要,但閱讀經典書籍與實踐,才是真正豐富思想、解決問題的基石。以下分享為什麼理工科碩博士生特別需要平衡閱讀與思考,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思考帶來的陷阱。
我是王啟樺博士,台大數學系 B99 系友、應用數學系 R03 系友。在多年學術與職場的經驗中,我深刻體會到,數學系與應數系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取決於硬實力是否紮實,特別是微積分與線性代數等基礎科目。 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學習有其清晰的階段性與順序:學生階段,應該專注於強化硬實力;隨著經驗累積
在研究所裡,每個人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同學、學長姐和教授。有趣的是,那些剛認識時特別熱情主動的人,往往在相處久了後讓人發現是心機雙面人;反而是那些初見時保持距離感的人,才容易成為好相處、值得信任的夥伴。這樣的現象在學術圈裡其實也有其邏輯與規律。 ▋過度熱情的背後:迎合可能是計算 在剛進研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同時嘗試太多不同的方向: - 這類學生希望在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間取得平衡,但通常沒有一項能全力以赴。結果是,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被分散,導致最終無法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取得顯著的成果。這樣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常會感到困惑,為何自己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 沒有專注於特定的研究方向: -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盲目自信: - 剛開始做實驗時,博士生常常會有一種「我的實驗設計一定有道理」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們在未得到預期結果時,會認為只是某個設定出了問題,只要加班加點,各種嘗試,一定可以突破。實際上,這種盲目的自信會導致博士生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結果可能並不理想。 2.
1. 同時嘗試太多不同的方向: - 這類學生希望在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間取得平衡,但通常沒有一項能全力以赴。結果是,他們的時間和精力被分散,導致最終無法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取得顯著的成果。這樣的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常會感到困惑,為何自己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2. 沒有專注於特定的研究方向: -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