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

含有「碩博士」共 9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學術的道路上,人脈的重要性隨著經歷與目標的改變而逐漸加深。以下是我在念博士前後,對於人脈的想像與體悟的差異: ▋ 念博士以前,我對人脈的想像 • 加個聯絡方式:只要交換名片或加個社群帳號,似乎就能「建立人脈」。 • 一起吃個飯:在聚會中建立輕鬆的連結,分享生活趣事或研究興趣。 • 一起
研究生階段不僅需要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也需要創意來解決問題或產生新點子。以下 5 個步驟,能幫助你在碩博士研究中激發靈感,提升創作效率: ▋ 1. 發現(Discover) – 擴大視野 在研究起步時,靈感往往來自對知識的廣泛探索。 • 閱讀大量學術文獻、相關書籍或報告。 • 主動觀
Thumbnail
撰寫研究提案是進行有效研究的第一步,以下是構成一份完整研究提案的 8 個關鍵要素: ▌1. 背景(Background) 解釋你的研究重要性,以及它試圖填補的知識缺口(Knowledge Gaps)。背景部分能幫助評審了解研究的意義。 ▌2. 問題與目標(Problem & Objec
Thumbnail
1. 錯誤理解類推,僅停留在「表面相似性」 - 很多學生在進行類推時,僅僅著眼於表象的相似點,而忽略了類推應該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這樣的做法會導致類推無法真正深入問題核心。比如,他們可能認為兩個學科的某些概念相似,就直接套用,而不考慮兩者背後的機制是否一致,導致結果往往與預期相去甚遠
Thumbnail
在研究或工作中,復盤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工具,但好的復盤不僅僅是回顧過去。作為 UCLA 的統計與資料科學博士後研究員,我在輔導碩博士生時,推行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1 Pager 復盤法」。每週僅用一頁紙來記錄和反思研究進展,幫助他們系統性地梳理思路,識別成長的關鍵點,並持續提升研究的深度與效率。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一份好的研究自傳不僅是求職或申請研究機會時的「敲門磚」,更是訓練清晰表達研究價值的一次練習。最近參與中研院統計所的暑期實習生招聘,我發現許多申請人自傳中的常見錯誤,其實反映出日常研究中缺乏的幾項關鍵習慣。 在此,我將分享三個常見錯誤,以及相對應的改進步驟,希望能對碩博士生
Thumbnail
1. 過度擔心自己在「低谷」 - 事實上,根據最優化理論,你無法真正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低谷」或「高原」。感覺到的「停滯」也許只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 2. 沒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 停滯不前時,不妨考慮「另一個維度」的提升,比如強化數據分析、說故事的能力、編程或
Thumbnail
▋從美國博士生活理解文明與文化:台灣優勢到異鄉挑戰 作為台灣人,我在美國 Purdue University 攻讀統計學博士的經歷,讓我對「文化」和「文明」有了全新的體會。這樣的環境讓我逐漸意識到,台灣的生活中我們身為「漢人」的文化優勢不僅帶來資源和機會,還賦予我們「優勢群體」的視角。然而
Thumbnail
▋理解「最有價值的技能」:穩定執行並交付結果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技能」?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尋找一項技術或知識,而是關於一種能力:無論外部條件多麼嚴苛,仍然能穩定地交付結果,這樣的技能是經得起壓力考驗的。Matt Beane 認為,這種技能的特點在於「穩定執行」。它讓擁有者在他人面前顯得游刃有
Thumbnail
碩博士生往往在繁忙的研究生活中,無意間錯過了許多提升自我的機會。 以下是三個常見錯誤,以及避免這些錯誤的有效方法,幫助你更有系統地管理時間和知識。 1. 無規劃地滑手機或看新聞 通勤或休息時間常常無意識地滑手機,放任自己消磨時間,增加焦慮但卻沒有實質進展。 建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