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資質駑鈍,自己本身看的是維摩詰經的再詮釋。
本來非常的不懂不二法門,也總是不懂為什麼要用這麼不直覺的案例來解釋維摩詰經。不過在讀完之後,才充分領悟了自己看事情的狹隘。
自己想要幫助人,卻總是很執著於幫的方法,但其實卻是在為自己的不擅長和遭遇的困難開脫。以前想要關心自己所在的這個社群,想要「解決」社會的不公,總是覺得要念社會學、政治學,後來發現佛法可以對人帶來的解脫,又想要轉換跑道。
但是其實,念什麼不是在幫助人呢?能不能真正的幫助人更是在自己怎麼全是自己學到的東西,用一種可以和更多人交流理解的方式來互動。若是自己本身沒有這種能力,不管是念多少東西,記憶多少,又在自己領域取得多高的學歷(一種證明),也不見得能為他人或是社群帶來多少利益的。
另外,自己也對於自己一直不能脫離的影片產生了再理解。
其實自己也很明白那些影片大部分都不能滿足自己,沒有真正的滿足感,只是引起某種慾望和上癮感,所以才會誘發所謂的不斷的找尋和重複的行為。這是上癮,不是真正的滿足。
但是在自己沒有辦法停下來的時候,維摩詰經再詮釋的這種反而給我一種解脫。畢竟如果是這樣,我到底又為什麼不把我需要看的,我一直以為的嚴肅影片也當作是那種又發上癮的影片呢?
希望自己可以就此停止那種無意義的刷影片行為,把所有自己「應該」要看的影片,都當作是娛樂的影片來看,甚至可以當作那些講解佛學人類學等的影片等等。讓自己可以真正的在自己發心的學科賽道上精進,也才能真正的幫助和自己有緣的人。
除此之外,也是在今天讀書之後,(昨天念完經之後),才發現:
自己也或者太執著於「團體的溫暖」這種氣氛,因為這樣就突然忘記了自己發過的願,也偏離了自己當初的規劃得「道」。
因為對於人類溫暖的渴望,以及對於羈絆的某種貪戀。我發現自己一旦遇上了這樣的團體,和團體中有非常喜愛我的人。我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重心都放在和這些人的戶動和相處上。想要在美國幫忙護持佛法的確是我新的發心,但是當自己因著這些溫暖和羈絆而在團體中幾乎沒有自己的,怎麼就覺得自己有點像是心理學上的所謂「被母愛的大海吞噬」了一樣。自己似乎在之中,已經沒有了所謂的自我意識了。
不過:
「沒有自我意識」應該絕對不是佛教所謂的「無我」吧?學佛也是要明白是非和道理的,雖然在經過再詮釋的維摩詰經中的例子,好像時常模糊了世間行為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