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澳洲一個月後,我在弟弟朋友的幫助下,進入班德堡的草莓場,當時六月底,包裝廠的流水線還剩一條沒開,等到新線開了,就能正式上工,而在上工前,工頭會請老包教學如何包草莓,以免新包進去什麼都不會。
那時候草莓量不多,做二休一,大約上班五到七小時,等到他們下班、吃晚餐,大約晚上八、九點菜鳥們會集合到教學房間(通常是某一房的車庫),上課、練習。
每個廠的盒子、重量都不同,但最重要的兩大原則是:不可低於規定重量(under weight)、不可以壓傷(crush),如果低於重量等同於欺騙消費者,是可以提告、上訴的,所以寧願超重,也不可以過輕;而草莓本身是很嬌貴的水果(但班德堡的草莓比台灣的還強壯),它採下來是漂亮、完整,卻因為包裝的手法、蓋盒失誤而受傷、出汁,等於浪費農場種的果,所以在包裝時要特別小心盒子邊緣,是否因為擺放不夠好而擠壓。
除了兩大原則,還有另外兩個包裝重點:朝同個方向(one way)、葉子朝下( leaf down),除了妥善運用空間,就是為了美觀,畢竟草莓最終會放在超市給消費者挑選,誰不想要買到排放整齊、顏色飽滿的草莓呢?
每盒草莓都必須經過秤重後出盒,在秤上或平面包,很容易沒有施力點,草莓和盒子因力度跑來跑去,後來有工廠發明了斜坡,把紙板折成有坡度的斜面,再黏於秤上,這樣就能夠固定盒子,並且放草莓時也能藉由地心引力讓它乖乖躺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上班前必須做好自己的斜坡,好的斜坡(堅固度、坡度、長寬)能讓速度變快、心情穩定,但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或需要)使用斜坡,還是要看各廠的規定。
1.包草莓的第一步就是戴矽膠手套,草莓很髒,也怕手指會弄傷草莓。矽膠手套的大小很重要,太大會拖慢速度,而且在包裝時手套總會莫名破洞,盡量多備幾個在身上。
2.通常拿草莓只會用拇指、食指、中指抓取前段尖頭,約莫1/3的部分,抓太下面(靠近蒂頭)會很難放進盒子裡,在Tray裡的草莓各自倒向不同地方,必須在Tray到盒子的時間裡,把草莓旋轉到尖頭對著自己的方向,以利後續操作。而在旋轉過程中,手的觸感就是另一雙眼睛,它會告訴你這顆草莓的軟硬、有沒有破洞。通常草莓梗在採摘時就會移除,但如果遇到有梗的草莓可以用拇指、中指輕握草莓,用食指把梗折斷,又或是把草莓蒂頭在桌面敲一下也能把梗去除。
3.草莓大小決定包法,如果草莓約等於盒子寬度的1/3,就可以排3x5,如果重量不足,可以再疊3顆(橫躺在兩顆草莓的低處間);而草莓大小等於或大於盒子寬度的一半,就可以用21包法,第一排兩顆,第二排一顆,卡在兩顆草莓中間,以此類推,並且通常大顆草莓上面不會疊果。
這個步驟需要技巧和大量練習,首先草莓底並不是光滑平面,在塑膠盒中還是會左歪右斜,最好斜躺在盒緣(通常是往斜坡支撐點的方向)或另一顆草莓身上,還能防止草莓與草莓擠壓出汁;再來就是空間感和手眼協調的能力,多大的位置就放多大的草莓,草莓盒在出盒、送貨的過程會晃動,如果卡的不夠擠,就無法one way 和 leaf down,舉例來說,如果在做大果,兩顆底選擇大顆,第二層就該放小顆,這樣第三層的兩顆大果就有更多空間可以擺放,反之,兩顆底是小顆,那麼第二層就該放大顆,才能卡住小果不亂動。
有些廠非常在意大小果,希望大小果不要混在同一盒,「如果你是消費者,一顆這麼大,一顆這麼小,你心裡做何感想?」所以當拿到一tray草莓,必須先審視果的大小,如果很多大果,那麼就先把大果包掉,反之亦然。
4.包草莓是單調、機械的工作,同樣的事必須重複上千上萬次,所以初期就要養成正確和省力的習慣,以免造成身體傷害,像從tray裡面拿果時,並不是用「挑」的,先把長方形的tray分成2x2的四等份(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先包左下或右下皆可,等到下方包完,上方的果自然就會落下,如果沒有,可以在拿果時輕輕撥一下草莓就會掉下來了,這是避免花時間選果,導致tray裡最後只剩小果,容易重量不足,同時也減少手臂伸太遠,增加肩膀的負擔。
5.這個廠的秤會依重量有三種顏色,過輕橘色、標準綠色、過重紅色,包草莓時眼睛注視著tray裡的草莓,眼角餘光看盒子的空間位置,直到最後兩顆才瞄秤的重量,決定放的大小和數量。新手在初期很難抓得剛好,要一直換果或背口訣,然而包久就知道合適的大小、重量,快手只要秤一跳綠色,就馬上蓋盒,不必過多思考,也不必停下來看確切的數字。
6.草莓包好、重量到了,就蓋盒送到輸送帶上,初期還不習慣盒子的高度,所以在送出前,最好上下審視草莓有沒有壓傷的情況發生,或是可以在送到輸送帶上時,用手由上而下撫摸盒子上蓋,如果感覺有突起,那表示有壓傷,趕快拿回來修盒、送出。
在課堂上練習的果,都是拿農場不要的jam tray,也就是無法包在盒子裡的果,初期練習只是要熟悉包裝手法、草莓的大小和流程,但實際在操作時,並不是無腦的把所有果塞進盒子裡,必須決定哪些能包,哪些不能包,以及哪些是要包進其他盒子的。每個廠有各自的規定,但基本規則差不多。
每顆草莓,農場都希望能發揮它最大價值,除非爛到不能用,不然切一切還可以拿去做果乾或果醬,甚至長得醜或小受傷的也能降低價格,販售給其他中游或不介意的消費者。
除了正常盒子外,有時還要包小顆、漂亮的baby盒;畸形、小傷的second盒;熟到快出汁的紅果盒,如果無法分清草莓的千姿百態,猶豫就會成為賺錢的絆腳石。
1.大小
和大拇指一個指節一樣大的稱之為baby,略大的話可以放在正常盒子第二層,差不多或略小要放在baby盒,若是太小、太乾(表面粗糙或籽點密集)如鼻屎一樣,就丟在jam tray。
2.顏色
正常草莓是鮮豔的紅色,但也會有粉紅色、粉橘色的草莓,這些都能包進正常盒子,如果是深紅色、略軟的果稱為紅果,它非常成熟、非常甜,但如果要運送兩三天,不適合包在正常的盒子裡,通常會丟進dark tray裡,或是包進紅果盒(看有沒有訂單)。和紅果相反的是綠果,也就是未成熟的草莓,超過1/2的綠色就要丟進嗎jam tray裡。
3.軟硬
有些草莓看起來遠看好像沒問題,但一摸觸感太軟,或是像泡過水後而發脹,這些都無法包進盒子裡,還有另一種是採果的人用捏的(finger mark),就會有指印在草莓身上,這種也無法包。正常的草莓硬度像是捲筒衛生紙。
4.形狀
大家想像中的草莓是圓錐體,但會有連體嬰草莓、扇形果,或是身體扭曲成大波浪,如果有second盒子可以包進去,不然就得丟jam tray,因為畸形果長得千奇百怪,只要掌握兩個原則:是身體斜度超過90度(像長方形是可以的)、形狀非圓錐體就算畸形。
5.受傷
草莓傷口可分為乾傷和濕傷,乾傷就像結痂的傷口,如果不是大面積是可以包的(或進second),濕傷就像被劃破、出汁,這種很容易在運送途中爛掉,所以要丟jam tray。當然如果是超過半顆不見、爛掉,直接丟垃圾桶。
6.發霉
發霉果會呈現局部黑色,很常藏在葉子下面,如果葉子有乾枯情形,就必須特別注意有沒有發霉,通常發霉果在下雨過後很常出現,包裝時需要再三確認,而發霉果直接丟垃圾。
總的來說,包草莓有很多要注意的小細節,但工作當下最重要的是:不要猶豫、不要怕錯,要在一次次的修正中,才能試出農場的標準和範圍,這些都要經驗累積。
以上圖片感謝包裝廠的朋友提供,下一篇會介紹正式工作所遇到的狀況還有包裝廠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