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你越觀察入微,越能找到學習的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途中,導師和書本不是唯一的老師。事實是,觀察力強的人,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和靈感。


▋1. 每個人都有你能學的地方

• 同儕寫作快?觀察他們的文獻整理方法。

• 學長姐實驗效率高?看看他們如何規劃流程。

• 甚至連平常的討論,也能啟發你不同的視角。


重點: 不要只盯著導師或書本,有心觀察,學習無處不在。


▋2. 問題和錯誤也是老師

• 實驗失敗?先觀察哪裡出錯,而不是急著重來。

• 遭到論文審稿人駁回?試著理解他們的批評點,這些回饋往往是最好的改進方向。


重點: 每次錯誤都是一次學習機會,用心觀察,才能真正進步。


▋3.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都藏著靈感

• 一場偶然的對話,可能啟發你新的研究思路。

• 一次平凡的觀察,可能引發你對課題的新假設。


例子: 看似平常的現象,比如咖啡杯裡的漩渦,曾啟發過流體力學的重要研究。


結論:學會觀察,讓世界成為你的老師


碩博士生的學習不只來自書本和講座,而是來自你對周遭的敏銳觀察。觀察力越強,老師就越多;學會從每個人、每件事中汲取智慧,你會越來越厲害!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涯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手上 10 件事在跑,結果每件都卡住;時間表排滿,結果一整天沒進度。醒醒吧!學術路上要成功,真的不靠「忙」,而是靠「做對的事」。 以下 3 條法則,幫助你擺脫忙亂,真正高效: ▋1. 少做一點,別當萬事通 (Do Less) • 方法: 別什麼都想碰,先搞
許多碩博士生在寫論文或分享研究時,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夠好,甚至因此遲遲不敢開始。但真相是:好點子往往是從爛點子中冒出來的。 為什麼要先分享「不完美的點子」? 1. 行動產生靈感 • 只有當你把初步想法寫出來或講出來時,你才會真正開始思考如何改進它。 • 不行動,永遠不知道哪裡需要
Obsidian 是學術閱讀的神器,但它的使用策略隨著你的研究進展也應該有所變化。不同的研究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專注點,幫助你最大化效率與成果。 以下是三個階段的 Obsidian 策略,看看哪個適合你: ▋1. 初學者階段:專注建立基礎執行力 • 目標: 快速啟動,習慣記錄和整理文獻,不用
碩博士生涯就像打電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優化重點。 別搞錯了你的重心,否則你可能會在初階瘋狂做無用功,或在進階浪費時間停滯不前。 以下是三個階段的專注方向,對號入座看看你該做什麼: ▋1. 初學者階段:專注執行 (Execution) • 適合誰: 剛開始研究、摸不清方向的你。
碩博士生涯中,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實驗失敗、論文被拒、合作夥伴臨時掉鏈子。你能真正準備的,不是每一種突發情況,而是培養一種能適應不確定性的心態。 ▋1. 計畫只是開始,不是結局 • 是不是每次都把研究計畫寫得滴水不漏,結果一個變數出現,整份計畫直接報廢? • 事實: 再精密的計畫,也
大多數碩博士生對學術寫作的幻想,都像在演一場老派的「作家電影」。總覺得寫論文需要特定的氛圍、靈感的閃現,甚至一段自我放逐的孤獨旅程。但現實是,寫作不靠靈感,只靠行動與習慣。 以下,是學術圈的「寫作幻想劇本」: ▋1. 找個隱密的地方開始靈感之旅 • 碩博士生版:逃進實驗室或圖書館,覺
碩博士生涯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手上 10 件事在跑,結果每件都卡住;時間表排滿,結果一整天沒進度。醒醒吧!學術路上要成功,真的不靠「忙」,而是靠「做對的事」。 以下 3 條法則,幫助你擺脫忙亂,真正高效: ▋1. 少做一點,別當萬事通 (Do Less) • 方法: 別什麼都想碰,先搞
許多碩博士生在寫論文或分享研究時,總是擔心自己的想法不夠好,甚至因此遲遲不敢開始。但真相是:好點子往往是從爛點子中冒出來的。 為什麼要先分享「不完美的點子」? 1. 行動產生靈感 • 只有當你把初步想法寫出來或講出來時,你才會真正開始思考如何改進它。 • 不行動,永遠不知道哪裡需要
Obsidian 是學術閱讀的神器,但它的使用策略隨著你的研究進展也應該有所變化。不同的研究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專注點,幫助你最大化效率與成果。 以下是三個階段的 Obsidian 策略,看看哪個適合你: ▋1. 初學者階段:專注建立基礎執行力 • 目標: 快速啟動,習慣記錄和整理文獻,不用
碩博士生涯就像打電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和優化重點。 別搞錯了你的重心,否則你可能會在初階瘋狂做無用功,或在進階浪費時間停滯不前。 以下是三個階段的專注方向,對號入座看看你該做什麼: ▋1. 初學者階段:專注執行 (Execution) • 適合誰: 剛開始研究、摸不清方向的你。
碩博士生涯中,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實驗失敗、論文被拒、合作夥伴臨時掉鏈子。你能真正準備的,不是每一種突發情況,而是培養一種能適應不確定性的心態。 ▋1. 計畫只是開始,不是結局 • 是不是每次都把研究計畫寫得滴水不漏,結果一個變數出現,整份計畫直接報廢? • 事實: 再精密的計畫,也
大多數碩博士生對學術寫作的幻想,都像在演一場老派的「作家電影」。總覺得寫論文需要特定的氛圍、靈感的閃現,甚至一段自我放逐的孤獨旅程。但現實是,寫作不靠靈感,只靠行動與習慣。 以下,是學術圈的「寫作幻想劇本」: ▋1. 找個隱密的地方開始靈感之旅 • 碩博士生版:逃進實驗室或圖書館,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自學,讓你主動探索領域的更多面貌。雜食與自學的開始,在於各種的不滿足。正規教育即是照著課綱的規劃,經由老師授課學習;自主學習則是依據自己想學習的部分去主動找尋資源,主動學習。對我而言,這兩種都很重要。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Sci-Hub的使用方法,方便研究生免費下載無法在學校資源中找到的學術論文。文中還提到一些研究生新手需要的軟知識,例如如何與教授互動、撰寫碩士論文的方法及研究生常見的焦慮與解決方案。此外,文章推薦了幾個有用的資源網站和文章,幫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論文寫作和研究工作。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