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線歷史】歷史上第一支突擊步槍 - StG44突擊步槍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StG44突擊步槍

StG44突擊步槍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為MP43)是納粹德國於二戰中研發及生產的一種突擊步槍,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使用短藥筒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被公認為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


槍枝數據

工作原理:不可調活塞長行程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移式閉鎖(閉鎖原理與AK系列不同)

結構特點:上下機匣結構、槍托內含復進簧(結構近似FAL和AR系列)

發射方式:半自動、全自動

彈藥:7.92×33毫米短彈(Kurz彈)

供彈方式:彈匣(30發)

重量:11.5磅(約5.22公斤)

全槍長:940毫米

槍管長:419毫米

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

槍口動能:1666J

槍口初速:685米/每秒

射速:550發/每分

射程:350~500米

有效射程:單發射擊:600米 全自動射擊:300米

原產國:德國

瞄準裝置:球形準星,帶護圈;缺口式照門,後期出現試用型夜視瞄具


德軍士兵使用裝有ZF-4瞄準鏡的StG44(當時被稱為MP43),攝於1943年

德軍士兵使用裝有ZF-4瞄準鏡的StG44(當時被稱為MP43),攝於1943年


設計及歷史

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當時的自動步槍像機槍般採用全威力彈,導致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其重量亦不方便單兵攜帶。到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雖然射程不如步槍,但可保持比步槍輕便的特點並改善連發射擊精度,兼具傳統步槍射程精度與衝鋒槍方便攜帶、反應迅速、火力強大的優點。 海內爾公司以槍械設計師路易斯·施邁瑟擔任方案設計師,開始設計使用短藥筒彈藥的自動步槍。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成功研製一種7.92×33公釐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57公釐標準步槍子彈短,彈頭更輕,發射火藥也較少,使單兵能攜帶更多發彈藥;單發彈頭在有效射程內的威力足以癱瘓一名敵軍,全自動火力密度直逼衝鋒槍,後座力亦在可控制的範圍內。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能使用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1955年裝備StG44的東德人民警察

1955年裝備StG44的東德人民警察


1942年海內爾公司設計使用7.92×33公釐短槍彈的原型槍MKb42(MKb是德語Maschinenkarabiner的縮寫,意為:自動卡賓槍),經測試後被德國軍方選中。 該槍採用氣導式自動原理,以及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在擊發槍彈後,少部分氣體順著槍管上的小孔,經過導氣管導入機匣,用以推動槍機向後,完成拋殼、重新上膛和再擊發的過程。其單發閉鎖系統使槍手在單發射擊模式時,能在有效射程內保持合理的精確度,並有全自動射擊模式以應付突發的近距離作戰。

此外,該槍可有效壓制衝鋒槍射程外的敵方火力據點,在數把突擊步槍密集開火時能發射大量子彈呼嘯劃過敵方及擊中敵人四周,對敵產生心理恐懼,將其壓制在掩體後方;密集的火力也大幅提高擊中敵方的機率,在笨重的班用輕機槍或者更多把的手動、半自動步槍以外提供了更方便的選擇,在當時同類輕武器中屬於劃時代的設計。


在盧森堡作戰的德軍士兵

在盧森堡作戰的德軍士兵


槍械的弧形彈匣能裝入30發子彈,比所有現役步槍載彈量更高,減少戰時士兵更換彈夾的次數;前置的瞻孔能讓士兵於光線不足的環境中大致上瞄準目標,雖然如此會犧牲掉部分遠距打擊的精確度,但畢竟此武器原初設計上並非是作為精確射擊之用,而為了彌補這項缺憾,早期版本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 全槍大量採用沖壓工藝,生產成本較機械加工低和有效率,適合大規模生產。

原型槍進行了小批量生產,藉由空投方式火速送往東線戰場上一支正遭到紅軍圍困的德國部隊手上,使部隊成功突圍而出。其前衛的設計概念震撼紅軍,也因此激發俄國研製相似概念的武器,催生出舉世聞名的AK。 但是該槍的生產過程並非順遂,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早先因為尚未意識到當時戰爭型態已由一戰遠距壕溝戰演變至近距離城鎮戰,而以該武器既無法打擊400m以外的敵人,近距離火力密集度又不如現役衝鋒槍為理由,禁止生產這種不倫不類的武器,只能夠少量的投入研究。為了繞過希特勒下令停止該槍研製的干擾,順利投入生產,它借用了衝鋒槍的命名方式,命名為MP43(Maschinenpistole 43)以暫時瞞過元首,但此槍的彈藥和威力實際上都是步槍的規格,而非手槍子彈等級。MP43隨後做了些許利於生產的設計變更後,定名為MP44,少量發配到部隊之中。


HK G3與附有Krummlauf轉角裝置的StG44

HK G3與附有Krummlauf轉角裝置的StG44


但紙總包不住火,1944年,希特勒赴東線視察戰況,當他問及德軍將士需要什麼時,將士們異口同聲回答:「更多的新步槍!」希特勒很好奇這是什麼武器,一看之下發現是自己早已禁止生產的武器。希特勒一開始大為困惑並震怒,直到看過該槍火力展示後了解當初的看法有所偏差,於是宣佈把MP44改定名為Sturmgewehr 44(意指突擊步槍1944年型),簡稱StG44,並優先生產該槍,這也是「突擊步槍」一名的由來。由於納粹德國瀕臨戰敗,到戰爭結束時該槍僅生產了40萬支而無法全面裝備德軍,但該槍在1944年曾普遍裝備於裝甲旅中,在相關戰役中也對西線同盟軍帶來不小震撼。 盡管盟軍的分析員同意說這款槍枝的準確度「就其所屬的武器類型而言是優異的」,但他們也認為StG44「笨重」和「不順手」,一旦故障就要丟棄;當它和堅硬的地面衝擊過後會導致槍身彎曲和槍機卡死,而且因為它的反作用力彈弓藏在槍托裡,只要槍托被破壞的話整把槍就不能使用。 該槍的設計概念影響深遠,從最早的AK,到比利時原先構想FAL時計劃採用的概念都受其影響;美軍因為不能接受不倫不類的中距離突擊步槍,仍然繼續研製M14這類傳統步槍,直到越戰時遭到手持AK的越共士兵痛擊後,才由國內眾多步槍設計方案中選出概念最接近的AR-15,命名為M16並裝備美軍部隊。從此該設計理念終於被廣泛運用至親蘇和親美國家的武器中。 除了納粹德國有採用之外,阿根廷也曾少量採購StG44用作測試。


raw-image

二戰後的採用

東德國家人民軍及警察在戰後一段短時間內以「MPi.44」的名義使用過StG44,其後在列裝AK步槍後便把它們完全淘汰。另外,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也曾短暫裝備過StG44,後來捷克政府把它們賣了給敘利亞等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亦有把德意志國防軍遺留的StG44配發給南斯拉夫人民軍傘兵部隊使用,直到它們在1983年完全被扎斯塔瓦M70取代為止;之後南斯拉夫把部份退役的StG44賣給英國的收藏家及其他友好的中東和非洲國家。 阿根廷曾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於當地生產StG44的實驗版本,然而他們最後還是採用了FN FAL,這是考慮到7.62×51公釐北約子彈在當時的普及程度和火力更強等因素,而且更能撇清該國跟納粹德國的聯繫。 在冷戰期間蘇聯和其他東方陣營國家向一些友好國家和反政府游擊隊提供了大量在二戰期間繳獲的德軍槍械和彈藥,當中亦包括了StG44,其中法軍在阿爾及利亞發現了大量StG44並確認它們來自捷克斯洛伐克。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越戰期間亦被發現使用該種步槍。目前一些在中東和非洲之角的民兵和游擊隊仍然有限度使用StG44,美軍亦曾於伊拉克叛軍及民兵手上繳獲該槍。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敘利亞叛軍也曾從敘利亞政府軍的軍火庫內繳獲5,000多枝StG44並用於實戰,包括把它們安裝在遙控武器系統上。



轉角槍管

轉角射擊的概念最早源自於一戰。當時的澳洲軍隊就曾製作過相關的組件。在二戰時期,德意志國防軍也曾為MG42StG44等槍械製作了一種名為「Krummlauf」的轉角槍管以更有效地攻擊位於死角位的敵人,這些槍管有扭曲30°、45°、60°和90°的版本。由於子彈在出膛時會撞擊彎曲的槍管而變成碎片飛散出去,從而製造出類似霰彈槍的效果導致毫無精度可言,殺傷力也不甚理想。基於子彈出膛時必定會被撞成碎片,這些彎曲槍管的壽命本身也極短,視不同版本而定,一般介乎150—300發左右。納粹德國的武器工程師曾作出多番嘗試來使Krummlauf實用化,包括在槍管上開孔以促進散熱並減慢子彈的出膛速度,可是並沒有取得顯著成功,Krummlauf至今仍被軍事專家普遍認為是一種失敗的設計。此外,美國和蘇聯軍方在二戰過後也曾測試過類似的設計。 不過,轉角射擊的概念後來被以色列所繼承,他們並在21世紀成功研製出牆角槍(Corner Shot),目前已獲部份國家的反恐部隊所裝備。

夜視狙擊鏡

在1945年德軍為StG44突擊步槍開發出了Zielgerät 1229夜視狙擊鏡(ZG 1229),裝備ZG 1229狙擊鏡的德軍擲彈兵士兵有著「Nachtjäger」暗夜獵兵外號。但配備ZG 1229的StG44步槍僅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才開始部署,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就這種類型瞄準具戰鬥使用狀況沒有可靠的資訊參考。

現代重製型

目前德國的HZA Kulmbach公司推出了Mkb42MP43StG44的半自動現代重製版,分別命名為「BD 42(H)」 、「BD 43/1」和「BD 44」。另外也有一些廠商宣佈將要生產多種現代口徑的StG44復刻槍。


少女前線 StG44、kar98k、mp40、p38

少女前線 StG44、kar98k、mp40、p38


使用國

  • 阿爾及利亞
  • 阿根廷
  •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 埃及
  • 法國
  • 納粹德國
  • 西德
  • 東德
  •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 以色列
  • 黎巴嫩
  • 利比亞
  • 波蘭人民共和國
  • 敘利亞
  • 土耳其
  • 烏克蘭
  • 蘇聯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非國家團體

  •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 索馬利亞民兵
  • 伊拉克叛軍
  • 敘利亞反對派和革命力量全國聯盟
  • 伊斯蘭國
少女前線 StG44 同人創作

少女前線 StG44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11.1K會員
1.3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1/15
標準製造DP-12(英語:Standard Manufacturing DP-12)是一款由美國標準製造公司所研製和生產的犢牛式泵動式雙管霰彈槍,發射12鉛徑霰彈。DP-12是一枝具有兩具管式彈倉與兩根槍管的霰彈槍,每具管式彈倉為其槍管供彈。
Thumbnail
2025/01/15
標準製造DP-12(英語:Standard Manufacturing DP-12)是一款由美國標準製造公司所研製和生產的犢牛式泵動式雙管霰彈槍,發射12鉛徑霰彈。DP-12是一枝具有兩具管式彈倉與兩根槍管的霰彈槍,每具管式彈倉為其槍管供彈。
Thumbnail
2025/01/14
G36是德國黑克勒-科赫公司(H&K)在1995年推出的現代化突擊步槍,發射5.56×45公釐北約制式子彈,用以取代同為H&K公司產品的G3步槍。G36大量採用了以不鏽鋼為骨架的玻璃纖維加強複合材料,因此武器重量較輕便,在開發階段其型號為HK50。
Thumbnail
2025/01/14
G36是德國黑克勒-科赫公司(H&K)在1995年推出的現代化突擊步槍,發射5.56×45公釐北約制式子彈,用以取代同為H&K公司產品的G3步槍。G36大量採用了以不鏽鋼為骨架的玻璃纖維加強複合材料,因此武器重量較輕便,在開發階段其型號為HK50。
Thumbnail
2025/01/13
Savage99型、 1899型及其前身1895型是由紐約州尤蒂卡的Savage Arms公司製造的一系列無擊鎚槓桿式步槍,99型家族以獨特的旋轉彈匣為特色,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可拆卸彈匣的型號。這把步槍在大型狩獵的獵人圈中非常受歡迎,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配發給蒙特利爾家庭警衛隊。
Thumbnail
2025/01/13
Savage99型、 1899型及其前身1895型是由紐約州尤蒂卡的Savage Arms公司製造的一系列無擊鎚槓桿式步槍,99型家族以獨特的旋轉彈匣為特色,後來又增加了一些可拆卸彈匣的型號。這把步槍在大型狩獵的獵人圈中非常受歡迎,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配發給蒙特利爾家庭警衛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為MP43)是納粹德國於二戰中研發及生產的一種突擊步槍,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使用短藥筒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被公認為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
Thumbnail
StG44突擊步槍(Sturmgewehr 44,定型投產時名為MP43)是納粹德國於二戰中研發及生產的一種突擊步槍,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使用短藥筒中間型威力槍彈並大規模裝備、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被公認為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
Thumbnail
毛瑟1898年型短卡賓槍(Karabiner 98k,簡稱Kar98k或K98k),由Gew 98步槍改進演變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軍隊裝備的制式手動步槍。
Thumbnail
毛瑟1898年型短卡賓槍(Karabiner 98k,簡稱Kar98k或K98k),由Gew 98步槍改進演變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軍隊裝備的制式手動步槍。
Thumbnail
K2突擊步槍(韓語:K2 소총)是大韓民國國軍裝備的制式步槍,它由韓國國防發展局開發,1982年由SNT Motiv(大宇精密工業的前身)生產,發射5.56×45公釐NATO子彈,此外彈匣和M16步槍兼容。
Thumbnail
K2突擊步槍(韓語:K2 소총)是大韓民國國軍裝備的制式步槍,它由韓國國防發展局開發,1982年由SNT Motiv(大宇精密工業的前身)生產,發射5.56×45公釐NATO子彈,此外彈匣和M16步槍兼容。
Thumbnail
HK433是德國槍械製造商黑克勒&科赫(H&K)推出的模組化突擊步槍,發射5.56×45mm NATO步槍子彈,另外有發射.300 BLK的HK437,HK433曾被H&K用於參與德國聯邦國防軍的突擊步槍系統招標,H並表示未來將會推出各種其他口徑的型號。
Thumbnail
HK433是德國槍械製造商黑克勒&科赫(H&K)推出的模組化突擊步槍,發射5.56×45mm NATO步槍子彈,另外有發射.300 BLK的HK437,HK433曾被H&K用於參與德國聯邦國防軍的突擊步槍系統招標,H並表示未來將會推出各種其他口徑的型號。
Thumbnail
DSR-50狙擊步槍是一款由德國DSR-精密公司所研製和生產的犢牛式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在本質上來說的話,該狙擊步槍就是把DSR-1的膛室放大及發射12.7×99公釐北約口徑(.50 BMG)制式步槍子彈的版本。
Thumbnail
DSR-50狙擊步槍是一款由德國DSR-精密公司所研製和生產的犢牛式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在本質上來說的話,該狙擊步槍就是把DSR-1的膛室放大及發射12.7×99公釐北約口徑(.50 BMG)制式步槍子彈的版本。
Thumbnail
MP40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Thumbnail
MP40衝鋒槍(Maschinenpistole 40),常被稱為「施邁瑟衝鋒槍」,是一種為方便大量生產而設計,與傳統槍械製造觀念不同的衝鋒槍,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Thumbnail
MP41(德語:Maschinenpistole 41,意為:41型衝鋒槍)是一款由納粹德國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所研發、海內爾生產的衝鋒槍,從外觀而言是MP40衝鋒槍改用MP28木製槍托的修改型,發射9×19公釐帕拉貝倫口徑手槍子彈,MP41是專門為出口和警察部門而生產。
Thumbnail
MP41(德語:Maschinenpistole 41,意為:41型衝鋒槍)是一款由納粹德國槍械設計師胡戈·施邁瑟所研發、海內爾生產的衝鋒槍,從外觀而言是MP40衝鋒槍改用MP28木製槍托的修改型,發射9×19公釐帕拉貝倫口徑手槍子彈,MP41是專門為出口和警察部門而生產。
Thumbnail
PTRD-41(俄語: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ое однозарядное ружьё обр. 1941 г. системы Дегтярева,意為:狄格帖諾夫系統反戰車步槍1941年型)是蘇聯紅軍於二次大戰期間採用的一種反戰車步槍,它是一種發射14.5×114公釐槍彈的單發步槍。
Thumbnail
PTRD-41(俄語: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ое однозарядное ружьё обр. 1941 г. системы Дегтярева,意為:狄格帖諾夫系統反戰車步槍1941年型)是蘇聯紅軍於二次大戰期間採用的一種反戰車步槍,它是一種發射14.5×114公釐槍彈的單發步槍。
Thumbnail
華瑟P38(德語:Walther P38)是由德國華瑟武器公司在1930年代為德意志國防軍研製的一種9公釐口徑半自動手槍,此槍在二戰期間被廣泛採用。儘管該槍的出現原先是為了取代成本昂貴的魯格P08手槍,然而直到二戰結束時也沒有完全取代。
Thumbnail
華瑟P38(德語:Walther P38)是由德國華瑟武器公司在1930年代為德意志國防軍研製的一種9公釐口徑半自動手槍,此槍在二戰期間被廣泛採用。儘管該槍的出現原先是為了取代成本昂貴的魯格P08手槍,然而直到二戰結束時也沒有完全取代。
Thumbnail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約翰·勃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5年(1911-198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至今仍有使用其衍生型)。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Thumbnail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約翰·勃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5年(1911-198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至今仍有使用其衍生型)。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