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昔周之末,赧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瑯琊,授道與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乙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干君授道護病,病得除差,遂復得道,拜為真人。今瑯琊有木蘭樹,干、帛二君所治處也。幽王時,老君教胡,還當入漢中,過瑯琊,干君得見老君。老君謂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萊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衹,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里觀之,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己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己,僧惡同道,拓賢嫉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生活,既蒙道祐,可得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復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將來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

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劫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石何異?寧一日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尸解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日: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受王甲禁戒重律。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不持戒律,與瓦石何異?寧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惡而生。持戒而死,滅度練形,上備天官,尸解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無益魂神。善男善女,明奉行之。


道法初傳,真人登場,道家經典《太平經》與太清之教的誕生背景。故事發生在周赧王時期,周朝最後一位君主,這時候太上老君也就是道教中的老子來到瑯琊,把太平之道傳授給一位名叫干君的人。干君學習了這套修煉法門,成功得道成仙,被封為真人,就是修道有成、與天地合一的人。老君就是個擁有超凡祕笈的大師,干君就像個幸運的徒弟,學成後變成了「遊戲通關的頂級玩家」,還自己開了一間學院,繼續傳授祕笈。

傳道濟世,生病也能逆轉人生,後來有位叫帛君的人生了重病,找上干君求助。干君教他道法,結果帛君病也好了,還順勢得道成仙!這樣道法不只治病,還能讓人開啟新的修行之路!如同現代人遇到挫折時,接觸了冥想、瑜伽或正念,原本的壓力和焦慮慢慢消退,甚至還因此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老君的苦心,別讓修行變質!老君後來告訴干君:「我當初教你,是希望你幫助別人,讓大家都過得好!」但老君發現,一些修道的人開始變質,他們利用老君的名義貪財好色,互相批評、排擠同道,變得驕傲自大,甚至壓迫百姓。就像現在有些宗教或靈性團體,原本是幫助人心靈成長的,結果慢慢變成了賺錢工具,或是出現內部鬥爭,讓人迷失初衷。

干君聽了之後,跪地磕頭一百下,請求老君原諒:「這些錯誤都是我的責任,我沒教好他們,請您赦免過去的錯誤,讓我有機會改正未來的過失!」當我們發現自己在帶領團隊或教育孩子時沒有引導好,導致一些偏差,其實也需要像干君一樣,勇於承擔責任,反省並修正。

老君的提醒,修道貴在「持戒」,老君說得很直白:「人生再長壽,若不守戒律,跟朽木枯石有什麼兩樣?」寧可短暫一生守住道德與戒律,也比漫長但放縱的生命更有意義。持戒修行,才會讓人身心俱妙,形神合一,最終昇仙。像是有人每天都在努力健身和學習,但也有人天天混吃等死。活得長不如活得精彩,努力修煉、成長的人,才能真正「升級」。

老君的慈悲,不是怕祭酒墮落,是怕百姓受苦,老君說,他不是擔心祭酒(修道者)自己墮落,而是擔心百姓因此受苦。他希望干君能記下這些教誨,做出榜樣,引導後人回到正道上。當老師或家長時,看到孩子走偏,不是因為怕孩子讓自己丟臉,而是擔心孩子的人生會因此受苦。真正的領導者是關心群體福祉,而不是只顧自己的面子。

修行不只是表面功夫,重在持戒與初心,修行的初衷是為了幫助眾生,而不是滿足個人慾望。持戒律比活得長久更重要,因為它讓生命有品質和價值。反省與改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勇於認錯才能真正進步。領導者的責任是引導他人走向正道,並以身作則。

修行就像打遊戲,不是比誰的角色活得久,而是看誰能破關、升級,最終成為真正的「真人」。但如果光連線不練功,還亂帶隊友,那可是會拖累整隊的!真正的修行,是對內修心,對外利他。

戒曰:
第一戒者,不得多畜僕妾。
第二戒者,不得婬他婦女。
第三戒者,不得盜竊人物。
第四戒者,不得殺傷一切。
第五戒者,不得妄取人一錢已上物。
第六戒者,不得妄燒敗一錢已上物。
第七戒者,不得以食物擲火中。
第八戒者,不得畜猜羊。
第九戒者,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者,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者,不得作草書與人。
第十二戒者,不得多以書相聞。
第十三戒者,不得以藥落去子。
第十四戒者,不得燒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者,不得以金銀器食。
第十六戒者,不得求知軍國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者,不得妄與兵賊為親。
第十八戒者,不得妄伐樹木。
第十九戒者,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者,不得數見天子官人,妄與為親。
第二十一戒者,不得輕慢弟子,邪寵以亂真。
第二十二戒者,不得貪惜財物。
第二十三戒者,不得妄言綺語,隔戾嫉妒。
第二十四戒者,不得飲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者,不得積財物,侮蔑孤貧。
第二十六戒者,不得獨食。
第二十七戒者,不得販賣奴婢。
第二十八戒者,不得知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者,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者,不得自習伎樂。
第三十一戒者,不得言人惡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者,不得言人陰私。
第三十三戒者,不得說人父母本末善惡。
第三十四戒者,不得面譽人,屏處論人惡。
第三十五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調戲人。
第三十六戒者,不得以毒藥投淵池及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者,不得獨與宗族私親。
第三十八戒者,不得輕疏他人之尊。
第三十九戒者,不得自殺。
第四十戒者,不得勸人殺。
第四十一戒者,不得別離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者,不得因恨殺人。
第四十三戒者,不得投書讀人。
第四十四戒者,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者,不得自貴。
第四十六戒者,不得自驕。
第四十七戒者,不得妄鑿地毀山川。
第四十八戒者,不得惡言罵詈。
第四十九戒者,不得以足蹋六畜。
第五十戒者,不得揜人目。
第五十一戒者,不得厭治病。
第五十二戒者,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者,不得竭水澤。
第五十四戒者,不得評論師。
第五十五戒者,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者,不得輕慢經教。
第五十七戒者,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者,不得觀六畜交陰陽。
第五十九戒者,不得調戲。
第六十戒者,不得恃威勢凌人。
第六十一戒者,不得阿黨所親。
第六十二戒者,不得帶刀仗。若在軍中,不從此律。
第六十三戒者,不得門戶別離居。
第六十四戒者,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者,不得罵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者,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者,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者,不得咒人命死敗。
第六十九戒者,不得快人死敗。
第七十戒者,不得亂縱行遊。
第七十一戒者,不得張目視人。
第七十二戒者,不得吐舌向人。
第七十三戒者,不得橫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者,不得強乞擾亂百姓。
第七十五戒者,不得為世俗人賦斂。
第七十六戒者,不得為世俗人作禮頭主。
第七十七戒者,不得為人圖山,立塚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者,不得干知星文,卜相天時。
第七十九戒者,不得漁獵傷殺眾生。
第八十戒者,不得婬秩,別離夫妻。
第八十一戒者,不得視弟子偏頗。視弟子當如其子。
第八十二戒者,不得奪人暝中火。
第八十三戒者,不得馳騁世俗,吊問死喪。宜密哀邱之。
第八十四戒者,不得與俗人共相群黨,更相嘲毀。
第八十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言是己德。
第八十六戒者,不得擇好室舍,好床臥息。
第八十七戒者,不得訾毀人物以為惡。
第八十八戒者,不得自舉己物以為好。
第八十九戒者,不得驚怚令恐怖。
第九十戒者,不得擇人飲食為好惡。
第九十一戒者,不得為人往來惡言。
第九十二戒者,不得以縣官中傷人。
第九十三戒者,不得預人間論議曲直事。
第九十四戒者,不得強取人物以恩惠。
第九十五戒者,不得冬天發掘地蟄藏。
第九十六戒者,不得輕行妄遊,日月馳騁。
第九十七戒者,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
第九十八戒者,不得籠罩烏獸。
第九十九戒者,不得穿人家壁,闚看人家內婦女。
第一百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投井中。
第一百一戒者,不得塞池井。
第一百二戒者,不得欺罔老小。
第一百三戒者,不得妄發讀人書。
第一百四戒者,不得誘枉良人為奴婢。
第一百五戒者,不得積聚財寶,以招凶禍。
第一百六戒者,不得貪戀居家。
第一百七戒者,不得藏埋器物。
第一百八戒者,不得破壞見錢。
第一百九戒者,不得在平地然火。
第一百一十戒者,不得施槍棘著道中。
第一百十一戒者,不得多言弄口舌。
第一百十二戒者,不得將書字之物,自投埋於廁前。
第一百十三戒者,不得向他鬼神禮拜。
第一百十四戒者,不得畜世俗占事八神圖,亦不得習。
第一百十五戒者,不得與兵人為侣。
第一百十六戒者,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之水。
第一百十七戒者,不得與寡婦親。
第一百十八戒者,不得祠祀鬼神以求僥倖。
第一百十九戒者,不得為人多作忌諱。
第一百二十戒者,不得自多忌諱。
第一百二十一戒者,不得妄輕入江海中浴。
第一百二十二戒者,不得妄假舉人物以為禮賂。
第一百二十三戒者,不得為人保賃券契,賣田宅奴婢之事。
第一百二十四戒者,不得與淫泆之家相往來。
第一百二十五戒者,不得錄毒藥著器中。
第一百二十六戒者,不得高厲聲每含笑。
第一百二十七戒者,不得為人作詞訟,和人官事。
第一百二十八戒者,不得趣求密謀之書讀之。
第一百二十九戒者,不得妄鞭打六畜。
第一百三十戒者,不得無故走馬馳車。
第一百三十一戒者,不得以手團食殘噙眾肴。
第一百三十二戒者,不得驚烏獸。
第一百三十三戒者,不得評論人家食飲善惡。
第一百三十四戒者,不得妄開決陂湖。
第一百三十五戒者,不得自衒治病。病家自來請求,乃可往之。
第一百三十六戒者,不得獨行。行與人俱。
第一百三十七戒者,不得為人謀合私利。
第一百三十八戒者,不得廣求寶物。
第一百三十九戒者,不得帶女人入山,皆應別岐異室。
第一百四十戒者,不得叛本逐末。
第一百四十一戒者,當隨可供養,勿多難。
第一百四十二戒者,當念清儉法,慕清賢鹿食牛飲。
第一百四十三戒者,當慎所投止。先行視之,勿所驚觸。
第一百四十四戒者,當迥向正一,勿得習俗事。
第一百四十五戒者,當有大意秉志,不得雜犯負違三尊教命。
第一百四十六戒者,當勤避嫌疑,勿以父母狎恩事君。
第一百四十七戒者,當勤求長生,晝夜勿倦。
第一百四十八戒者,當勤避惡難,勿貪祿苟榮。
第一百四十九戒者,當勤服氣斷穀,為不死道。
第一百五十戒者,當勤避兇人,勿棄背朋友。
第一百五十一戒者,每飲食從一邊起,勿勤咤言美惡。
第一百五十二戒者,每燒香,當為萬姓請願,令天下太平,勿但為己。
第一百五十三戒者,每人呼汝為祭酒,汝顧畏人,勿自輕躁,為百姓所笑。
第一百五十四戒者,每得萬人食,常咒願令主人得福,一切飽滿。
第一百五十五戒者,無事不得多聚會眾,飲食狼籍。
第一百五十六戒者,無事不得妄多受人禮敬。
第一百五十七戒者,入國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
第一百五十八戒者,入他國必先問其所禁忌。
第一百五十九戒者,入人家必先問人家尊老名諱。
第一百六十戒者,至人家不得希望萬姓主人飲食。
第一百六十一戒者,女人不得與男子同行。
第一百六十二戒者,男不得與女人冥室中共語。
第一百六十三戒者,男女衣不得過畜三通。
第一百六十四戒者,男女不得共坐食飲,交手授受。
第一百六十五戒者,天有災變,水旱不調,勿得患厭。
第一百六十六戒者,世人惡多善少,勿悒悒道自護法。
第一百六十七戒者,人有罵汝,汝但服勿應答。
第一百六十八戒者,人侵謗汝,汝但當自修啟大道,勿憂怖以損精神。
第一百六十九戒者,人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善之禳惡,猶水澆火。
第一百七十戒者,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有恨人不與己。
第一百七十一戒者,人為己聲譽勿喜,為己毀辱亦不得嘖。
第一百七十二戒者,人為己殺烏獸魚等,皆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三戒者,見殺不食。
第一百七十四戒者,見羶不食。
第一百七十五戒者,不知所從來,可食不可思美。
第一百七十六戒者,能斷眾生六畜之肉為第一,不然則犯戒。
第一百七十七戒者,能食菜最佳,而不可向王者。
第一百七十八戒者,能崇賢、重聖、習賢,吾當度汝,汝遇真仙。
第一百七十九戒者,行無居家,可投便止,宿樹木巖石間,諷誦百八十戒,神自營衛汝,三重兵、賊、鬼、虎,不敢近汝。
第一百八十戒者,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吾拜神真,神真成汝。
右長存要律百八十戒


太上老君告訴弟子們:「從前那些賢德的仙人和聖者,都是依循《百八十戒》的教誨而得道成仙的。道本無形,唯有通過師父的引領才能成就。道是無法輕易渡人到彼岸的,而師父的教誨也不可輕忽怠慢。」弟子聽後,恭敬叩首,再次拜謝,表示願意接受老君的教導。

avatar-img
4會員
28內容數
愛拜拜的大叔,正在道士的修行之路 心存善念、行善積德、神明愛你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拜拜的大叔 的其他內容
靈符不僅驅災避禍,還能增壽延年、子孫昌盛,促進農業豐收和六畜興旺,甚至能掃除精怪,鎮壓妖邪。 此符靈驗非常,記載甚多,難以盡述。因此,將它刻印傳播,以使世人受益。
1、三清: 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玉幾下、清微天宮 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幾下、禹余天宮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玉幾下、大赤天宮 混元先天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幾下、太清太極宮 2、三清總號: 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玉幾下、三寶景陽宮、三清兜率宮 3、玉皇: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
 收錄於 永樂大典殘卷 -> 卷之一萬八千七百六十四 <鬼谷子分定經>,據說為戰國時期[鬼谷子]發明的古代算命術,結果共一百數。 以論人生休咎禍福,兼顧先天垂象和三世因果,決斷基業、行藏、榮枯成敗,為民間流傳已久的命理方法之一。 將八字四柱的年干和時干組合成卦。例如: 某人生辰八字為甲辰年丙子月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 經名:靈寶天專說祿庫受生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勸人燒還地獄受生錢。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爾時,靈寶天尊在浮羅世界淨明國土,善積山中七寶樹下,與無量飛天神王,及諸仙聖眾演說妙法。乃放九色彩光,遍照十方一切眾生善惡果報,或貴或賤,或富或貧。大眾
靈符不僅驅災避禍,還能增壽延年、子孫昌盛,促進農業豐收和六畜興旺,甚至能掃除精怪,鎮壓妖邪。 此符靈驗非常,記載甚多,難以盡述。因此,將它刻印傳播,以使世人受益。
1、三清: 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玉幾下、清微天宮 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幾下、禹余天宮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玉幾下、大赤天宮 混元先天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幾下、太清太極宮 2、三清總號: 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玉幾下、三寶景陽宮、三清兜率宮 3、玉皇: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
 收錄於 永樂大典殘卷 -> 卷之一萬八千七百六十四 <鬼谷子分定經>,據說為戰國時期[鬼谷子]發明的古代算命術,結果共一百數。 以論人生休咎禍福,兼顧先天垂象和三世因果,決斷基業、行藏、榮枯成敗,為民間流傳已久的命理方法之一。 將八字四柱的年干和時干組合成卦。例如: 某人生辰八字為甲辰年丙子月
靈寶天尊說祿庫受生經 經名:靈寶天專說祿庫受生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勸人燒還地獄受生錢。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爾時,靈寶天尊在浮羅世界淨明國土,善積山中七寶樹下,與無量飛天神王,及諸仙聖眾演說妙法。乃放九色彩光,遍照十方一切眾生善惡果報,或貴或賤,或富或貧。大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雖然斷斷續續、拖拖拉拉地練寫,前晚還是把《老子列傳》寫完了。 有把一盒字卡寫完,開心🥳 把先前的一起列出來,文意才不會斷😄 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最初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的李百藥傳,對其名印象很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日籤詩: 「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目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 籤詩故事:       這首籤詩的主角絕對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直到他八十歲,才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登上人生頂峰。他是誰? 他是在溪邊釣魚,最後釣到懂得賞識他才華的老闆,這個人就是—姜子牙老
Thumbnail
錢穆針對清季學者研究兩漢經學區分今古文經的偏執態度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光景,他在導正這方面時弊的著作之一〈兩漢博士家法考〉,指出漢代人的「古文」,指涉了兩種意涵,分別是: 史記中之古文 東漢之所謂古文 漢代是一個國祚頗長的帝國,從西元前202年從楚漢相爭最後一場大戰勝出的高祖劉邦,算到西元後220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雖然斷斷續續、拖拖拉拉地練寫,前晚還是把《老子列傳》寫完了。 有把一盒字卡寫完,開心🥳 把先前的一起列出來,文意才不會斷😄 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最初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的李百藥傳,對其名印象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