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鏡頭維修教學與拆解步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鏡頭規格:Panasonic 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鏡組設計:

raw-image

維修難度(1-5級):2級

1級:入門(最基礎,結構零件簡單,無需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2級:簡單(結構零件簡單,依照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3級:中等(結構零件較多,線路較複雜,部分結構拆解會有些挑戰)

4級:略難(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會有特定的處理方法或需注意較多細節)

5級:最難(通常售價較高,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部分結構處理會有挑戰性,需注意的細節較多,可能需要校正)

故障問題:功能正常但鏡片輕微發黴需清整

維修說明:

1.若是第一次拆修的鏡頭,不要忘記拍照或錄影記錄過程,處理過程中若弄不清楚順序或組裝點位時,可以回顧檢視,避免無法組回的情況,這個步驟很重要。

2.所有的拆修過程均有風險,請自行承擔維修風險,若無法承擔,請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拆解過程:

1.鏡尾看到的螺絲全數卸下(總共7顆),就能取下鏡尾接環。

raw-image


2.下圖紅圈處的4顆螺絲卸下,就能取下鏡身外圍第一個部分。

raw-image
raw-image


3.小心拆除下圖箭頭處IC主版上的4條軟排線,就能取下IC主版。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4.接續觀察鏡身側面一圈可以發現有2個螺絲,這2個螺絲就是固定變焦環與內部變焦滑軌的功用,要拆變焦環,就要先卸下這2個螺絲。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5.拆除2個變焦滑軌固定螺絲。

raw-image

還有下圖箭頭處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黑色圓點的滑軌(變焦感測器),主要是在鏡頭變焦時,讓機身感測知道目前焦段移動到哪邊的作用(變焦環轉動時,黑色圓點會依照滑軌進行移動),很多廠牌的變焦鏡頭都會有類似設計。變焦環推移到下圖的定位時,變焦筒就能夠抽出取下,若點位不正確會卡住無法取下變焦筒,而裝回的時候也是在這個點位套入變焦筒。

raw-image


6.拆掉變焦筒剩下的結構如下圖。

raw-image

接續拆除下圖紅圈處的變焦感測器(1顆螺絲)。

raw-image
raw-image


7.下圖4顆螺絲全數拆除即可取下對焦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8.準備處理核心鏡組,在此之前可以先用油性麥克筆做個記號。看到這種全部縮在前鏡筒裡面的鏡組設計,建議一定要先做標示記號,這樣組回的時候才有點位可以參考是否組裝正確,類似這樣全部縮在前鏡筒裡面的鏡組設計,大概還有Sony E18-55mm、Sony E16-50mm、Fujifilm XC 16-50mm等。

raw-image
raw-image


9.開始慢慢抽離核心鏡組與前鏡筒。

raw-image
raw-image

下圖紅圈處可以看到Panasonic原廠很貼心,有設計對位箭頭讓鏡頭組回時可以對位組裝,這種標示不是每家鏡頭會做的(幾乎都不會有,要靠自己註記)。

raw-image

下圖紅線就是鏡頭裝回時,滑軌的對位點。紅圈處內緣是一個錐形金屬結構物,主要是鏡頭變焦時在螺絲起子所指的滑軌進行移動,由於箭頭處所指的入口是會轉動的,所以組回時調整到下圖的位置,就能夠平穩的推回前鏡筒。這顆鏡頭算是簡單的,只有單軌,有些廠牌類似這樣緊湊設計的鏡頭(上面提到的那幾顆)可能會有2或3個滑軌需同時推入多個零件才能正確組合,若是沒有完整標記一開始的點位(步驟8),可能就會造成組裝方向不正確,滑軌對位混亂的情況,也就必須花時間試裝每個點位,找出正確的位置才能成功組回。

raw-image


10.軟排線接頭的地方,有兩個固定孔固定,輕輕撥開即可分離軟排線,這條軟排線是控制光圈和防手震的;右下方另一條軟排線是控制對焦馬達的。

raw-image

抽出並分離對焦馬達模組與光圈防手震模組。

raw-image
raw-image

下圖左邊是光圈與防手震模組,右邊是對焦馬達模組,由於這顆鏡頭發霉的最深處就是在這兩個模組中間的鏡片,所以就只拆到這邊,過程中的所有鏡片都能做清潔了,若是發霉的地方在這兩個模組更裡面的鏡片,就必須要再往下拆。這邊提醒一下!右邊的對焦馬達模組拆清大概不成問題,但若要再拆清左邊的光圈與防手震模組,就必須要非常小心處理防手震模組,通常有設計防手震功能的鏡頭,這個模組的拆修難度會是最高的,會有1mm以下的小鋼珠(或塑料珠)、極細電路線、小拉簧、磁鐵等(Canon、Nikon、Sony...等各家都差不多一樣的設計),若處理不當或失誤,可能會整組報銷,須非常小心!尤其小鋼珠跟小拉簧很容易遺失或彈飛,另外鑷子和螺絲起子等工具,要使用無磁性的材質(不含鐵成分的)。

raw-image


11.依照前面步驟,逆向即可組回本鏡,完成清整作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皮特黃_攝影x維修x改造
0會員
24內容數
分享個人對於攝影器材維修、改造、測試、影像等心得。
2025/04/24
Sony E 55-210mm F4.5-6.3 OSS 鏡頭維修指南,包含詳細拆解步驟、常見故障問題(AF自動對焦異常、自動對焦無效、OSS防手震故障、光圈故障)的解決方法與圖文說明。
Thumbnail
2025/04/24
Sony E 55-210mm F4.5-6.3 OSS 鏡頭維修指南,包含詳細拆解步驟、常見故障問題(AF自動對焦異常、自動對焦無效、OSS防手震故障、光圈故障)的解決方法與圖文說明。
Thumbnail
2025/04/19
Tamron SP AF 11-18mm F4.5-5.6 Di II LD Asph (A13)鏡頭維修指南,詳細圖解拆解步驟及如何更換光圈軟排線,解決故障問題。
Thumbnail
2025/04/19
Tamron SP AF 11-18mm F4.5-5.6 Di II LD Asph (A13)鏡頭維修指南,詳細圖解拆解步驟及如何更換光圈軟排線,解決故障問題。
Thumbnail
2025/04/18
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鏡頭維修指南,詳細解說鏡頭常見故障問題、拆解步驟與維修方法,包含VR防手震模組、對焦馬達、變焦鏡筒等零件的拆解與更換。
Thumbnail
2025/04/18
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鏡頭維修指南,詳細解說鏡頭常見故障問題、拆解步驟與維修方法,包含VR防手震模組、對焦馬達、變焦鏡筒等零件的拆解與更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Sony E 55-210mm F4.5-6.3 OSS 鏡頭維修指南,包含詳細拆解步驟、常見故障問題(AF自動對焦異常、自動對焦無效、OSS防手震故障、光圈故障)的解決方法與圖文說明。
Thumbnail
Sony E 55-210mm F4.5-6.3 OSS 鏡頭維修指南,包含詳細拆解步驟、常見故障問題(AF自動對焦異常、自動對焦無效、OSS防手震故障、光圈故障)的解決方法與圖文說明。
Thumbnail
Tamron SP AF 11-18mm F4.5-5.6 Di II LD Asph (A13)鏡頭維修指南,詳細圖解拆解步驟及如何更換光圈軟排線,解決故障問題。
Thumbnail
Tamron SP AF 11-18mm F4.5-5.6 Di II LD Asph (A13)鏡頭維修指南,詳細圖解拆解步驟及如何更換光圈軟排線,解決故障問題。
Thumbnail
瞭解相機拍照原理,是學習攝影的第一步,有助於後續正確操控相機,當我們按下快門的當下,相機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1-將觀景器或手機螢幕上的影像,也就是你想記錄的目標,包掛焦點 光線與色彩等。 2-透過鏡頭將影像傳送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也就是早期的底片,而這個動作我們就叫做 曝光
Thumbnail
瞭解相機拍照原理,是學習攝影的第一步,有助於後續正確操控相機,當我們按下快門的當下,相機究竟做了哪些事呢? 1-將觀景器或手機螢幕上的影像,也就是你想記錄的目標,包掛焦點 光線與色彩等。 2-透過鏡頭將影像傳送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也就是早期的底片,而這個動作我們就叫做 曝光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來自日本的經典輻射鏡頭,我的使用體驗與心得。更因為歷經使用老鏡後,它們是如何豐富了我的拍攝時光呢
Thumbnail
「鏡頭有一條很小很小刮到喔。你看這裡。」某日把租來的鏡頭和機身交還給廠商,對方櫃枱堅持說鏡頭有刮痕。 「呃,我看不出來呢。」 他拿出手電筒,照向鏡頭︰「你看你看,這有一條刮痕。」在哪裡?「前方鏡片上。」 「呃,我沒拆過保護鏡。」怎麼可能?我用了十年單眼,鏡頭從來都沒刮花過。而且是沒有拆保護鏡之下刮傷
Thumbnail
「鏡頭有一條很小很小刮到喔。你看這裡。」某日把租來的鏡頭和機身交還給廠商,對方櫃枱堅持說鏡頭有刮痕。 「呃,我看不出來呢。」 他拿出手電筒,照向鏡頭︰「你看你看,這有一條刮痕。」在哪裡?「前方鏡片上。」 「呃,我沒拆過保護鏡。」怎麼可能?我用了十年單眼,鏡頭從來都沒刮花過。而且是沒有拆保護鏡之下刮傷
Thumbnail
當初我也是上網做了許多功課及詢問很多人,才下定決心入手人生第一台相機,現在輪到我推坑大家了! 我將從數個指標來解釋挑選相機有哪些注意事項(會是以攝影而非錄影的角度出發),後續文章會再告訴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以及各品牌的差異等等! 機身內部性能 1. 感光元件 將實際影像轉化成數位訊號的
Thumbnail
當初我也是上網做了許多功課及詢問很多人,才下定決心入手人生第一台相機,現在輪到我推坑大家了! 我將從數個指標來解釋挑選相機有哪些注意事項(會是以攝影而非錄影的角度出發),後續文章會再告訴大家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以及各品牌的差異等等! 機身內部性能 1. 感光元件 將實際影像轉化成數位訊號的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影片拍攝全過程,包括前置作業、腳本、拍攝、規劃等。並介紹了拍攝所需的不同相機及其特點。同時,作者強調了拍攝前的思考所需的時間及其重要性。文章還提到,無論用甚麼器材,都脫離不了你對這隻片的初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影片拍攝全過程,包括前置作業、腳本、拍攝、規劃等。並介紹了拍攝所需的不同相機及其特點。同時,作者強調了拍攝前的思考所需的時間及其重要性。文章還提到,無論用甚麼器材,都脫離不了你對這隻片的初心!
Thumbnail
上篇介紹基礎名詞,這次要分享拍攝技巧概念,實際上操作相機和手機差異真的很大,手機相對來說更為直覺操作,即時能看到影像成果並快速後製,而相機具備的優秀性能、raw檔、相簿分類方式、專業感...,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一直戀戀不倦的因素,而且不同相機不同攝影器材,拍攝出風景都能呈現不同質感,真的讓人很容易陷
Thumbnail
上篇介紹基礎名詞,這次要分享拍攝技巧概念,實際上操作相機和手機差異真的很大,手機相對來說更為直覺操作,即時能看到影像成果並快速後製,而相機具備的優秀性能、raw檔、相簿分類方式、專業感...,也是許多攝影愛好者一直戀戀不倦的因素,而且不同相機不同攝影器材,拍攝出風景都能呈現不同質感,真的讓人很容易陷
Thumbnail
攝影構圖和運鏡技巧是玩攝影的人必須掌握的重要要素,文章簡單介紹攝影構圖的基本要素,包括構圖速成、九宮格、黃金比例等,以及拍攝運鏡技巧,幫助你快速複習~ 最重要的是,除了將美好有趣的事物透過鏡頭隨心地紀錄,另外也可以在學習技巧後,設想拍攝主題,擬定拍攝場景人物等要素,讓整個攝影作品的敘事更有脈絡,
Thumbnail
攝影構圖和運鏡技巧是玩攝影的人必須掌握的重要要素,文章簡單介紹攝影構圖的基本要素,包括構圖速成、九宮格、黃金比例等,以及拍攝運鏡技巧,幫助你快速複習~ 最重要的是,除了將美好有趣的事物透過鏡頭隨心地紀錄,另外也可以在學習技巧後,設想拍攝主題,擬定拍攝場景人物等要素,讓整個攝影作品的敘事更有脈絡,
Thumbnail
都說攝影和設計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過去想要成為優秀的攝影師,除了需要購買價格不斐的想躋(入門單眼、進階大砲),另外還需要具備個人創意和技術,同時也需要對攝影的基本用語和相機設定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Joy彙整攝影入門的基礎知識,包括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基本用語介紹,另外還有影像原始資料、拍攝模
Thumbnail
都說攝影和設計可以是藝術,也可以是科學,過去想要成為優秀的攝影師,除了需要購買價格不斐的想躋(入門單眼、進階大砲),另外還需要具備個人創意和技術,同時也需要對攝影的基本用語和相機設定有深入的了解。 以下Joy彙整攝影入門的基礎知識,包括光圈、快門、感光度等基本用語介紹,另外還有影像原始資料、拍攝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