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on AF-S 18-200mm VR 2代鏡(左)與1代鏡(右)

Nikon AF-S 18-200mm VR 2代鏡(左)與1代鏡(右)
鏡頭規格: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 VR II規格在此
鏡組設計:

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的鏡片結構圖 (與VR 1代鏡相同)
維修難度(1-5級):4級
1級:入門(最基礎,結構零件簡單,無需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2級:簡單(結構零件簡單,依照維修指引即可拆解維修)
3級:中等(結構零件較多,線路較複雜,部分結構拆解會有些挑戰)
4級:略難(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會有特定的處理方法或需注意較多細節)
5級:最難(通常售價較高,結構零件較多,電子線路或拆修組裝複雜,部分結構處理會有挑戰性,需注意的細節較多,可能需要校正)
常見故障問題:
1.VR防手震故障無作用
2.AF自動對焦故障或對焦接近最短對焦距離(0.5m)時,無法動作或有卡住的情況(馬達會動)
3.AF自動對焦完全故障無任何動作(馬達不動)
4.AF自動對焦呈現迷焦無法合焦狀態(馬達亂動/拉風箱情況)
5.無法伸縮變焦,內部有零件脫落的異音
6.鏡片發黴
維修說明:
1.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第1代)與Nikon 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第2代)就維修觀點,基本上可以視為同一顆鏡頭,第2代算是小改款,除了內部零件通用之外,最大差異就只是在外觀鏡筒設計有些不同而已,而在鏡組設計的部分,筆者並沒有做太多研究是否存在差異。因此,在實際維修上,若涉及鏡組的異動或更換,建議最好要找同代的零件做處理。若使用不同代的鏡組進行更換,則要實際測試看看會不會影響,畢竟這部分尚未確認,而其他內部零件原則上第1代與第2代可以通用(外觀鏡筒不同)。
2.另外,提醒一下,若是第一次拆修的鏡頭,不要忘記拍照或錄影記錄過程,處理過程中若弄不清楚順序或組裝點位時,可以回顧檢視,避免無法組回的情況,這個步驟很重要。
拆解過程:
1.由於後面維修步驟會拆下鏡頭變焦鏡筒,所以一開始可以先拆除變焦環的橡皮圈,如下圖紅色箭頭處,小心用一字起從橡膠環一側挖起一角後,伸入後繞行鏡頭一圈,將橡皮圈底下的黏膠弄鬆分離,這時再取下對焦環的橡皮圈。

下圖螺絲起子指的位置,會有一圈膠帶黏住,請撕下來並撕除乾淨(下圖是撕除後才拍的照片)。通常Nikon電子式單眼鏡頭,變焦環的橡皮底下,都會用膠帶這種方式黏貼一些鏡筒結構,在拆鏡的時候,撕除這一圈的膠帶就可以找當繼續往下拆的路徑了。另外,撕下來的膠帶,通常會彎曲亂成一團,可以先找地方放一旁,在鏡頭最後組回的時候,重新拉直整理一下,還是可以重複使用,當然也可以丟掉直接換新,看個人意願決定。

2.拆除鏡尾接環螺絲,總共有4種規格螺絲。
- 首先是黑色後鏡組保護結構(P1)的固定螺絲,藍色箭頭處共有3顆固定螺絲;
- 其次是鏡頭電子接點(P2)的固定螺絲,綠色箭頭處有2顆;
- 最後是鏡頭金屬接環(P3)的固定螺絲,紅色箭頭處有4顆(2款),其中紅色箭頭下面中間的螺絲會略短且規格不同。

然後取下中間黑色後鏡組保護結構(P1)。

取下鏡頭金屬接環(P3)後可以看到有金屬墊片,紅圈處微凸向上,是金屬墊片的固定卡隼,金屬墊片可不用取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