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父母該將房產過戶給子女嗎?律師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觀點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猶記得五年多前,帶著女兒到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遊玩,那時與一位志工媽媽閒話家常,當她得知我是律師之際,詢問了我一個問題。此問題,一直一來始終在我的心中占據一定的位置。今天,我想藉此機會來和大家分享這位志工媽媽的問題,或許這是一個值得千千萬萬的高齡父母以及中年子女,共同深思與討論的議題。

這位志工媽媽表示:她的配偶已經過世,其育有一兒一女,兒子與自己共同居住於臺灣,女兒則在美國生活,自己名下有兩棟房子,其中一棟供作自己與兒子及媳婦居住,另外一棟則是租予他人以藉此收取租金,又因自己為軍公教退休人員每月均領有退休俸,因此有足夠的資金得以安養晚年生活;但是,最近與自己同住的兒子表示,希望媽媽能夠將目前居住的房子先過戶給他;志工媽媽表示,她對此事感到猶豫與不安,因為她聽過身邊很多老同事就是因為先將房產過戶給兒女,結果落到自己晚年沒有地方居住的窘境,因此想要詢問身為律師的我有何看法。

就身為一位律師以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角度而論,我並不建議志工媽媽在現階段就將房產過戶給兒子。猶如志工媽媽所言,她擔心的是如果先將房產過戶給兒子,會不會落到自己晚年沒有地方居住的窘境。其實,志工媽媽的擔心,並非不無道理。從事律師工作的我,確實也看過不少父母因事先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最後落到晚年無處可居住的窘境。我認為,與其事後的悔恨、補救或是事先透過契約條款設計的防堵,皆不如高齡父母在一開始就看緊自己的棺材本來的重要。

父母的一切財富,本就是父母打拼所得,自當優先運用於父母的老年安養生活,倘若金錢有所不足,屆時則需再由所有子女共同商議、出錢出力,以補足之。對於中年子女而言,如若高齡父母能夠妥適運用自己的財富,照顧好自己的老年生活,這無異就是高齡父母給中年子女最好的祝福以及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蔡麗秋律師的沙龍
3會員
8內容數
隨著父母、長輩的年邁、凋零,讓我迫切感受到高齡者議題的重要性。本著「律師」及「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之專業知識,以及自身之個人經驗,期許以撰文之方式與朋友分享高齡者安養議題,協助中年子女以及高齡長者能夠「老有所終」、「安心養老」,子孫和和樂樂,家庭圓圓滿滿。
2025/02/11
寒冬低溫下,一位老嫗在地政事務所始驚覺房屋產權遭女兒移轉的困境,凸顯高齡者財產安全的重要性。本文提供預防類似事件發生的建議,包括保管好重要證件(身分證、印章、印鑑章、所有權狀)及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知服務,呼籲高齡者及子女應提高警覺,避免憾事發生。
Thumbnail
2025/02/11
寒冬低溫下,一位老嫗在地政事務所始驚覺房屋產權遭女兒移轉的困境,凸顯高齡者財產安全的重要性。本文提供預防類似事件發生的建議,包括保管好重要證件(身分證、印章、印鑑章、所有權狀)及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知服務,呼籲高齡者及子女應提高警覺,避免憾事發生。
Thumbnail
2025/02/03
本文分享一個關於公同共有土地的法律問題。一位爺爺因為父親過世後,土地以公同共有的方式辦理登記,並導致後續繳稅的難題,因此尋求律師協助。透過律師的溝通與建議,最終尋得家人彼此的共識,和平解決了土地公同共有繼承的難題,展現出家人和諧共處的可貴。
Thumbnail
2025/02/03
本文分享一個關於公同共有土地的法律問題。一位爺爺因為父親過世後,土地以公同共有的方式辦理登記,並導致後續繳稅的難題,因此尋求律師協助。透過律師的溝通與建議,最終尋得家人彼此的共識,和平解決了土地公同共有繼承的難題,展現出家人和諧共處的可貴。
Thumbnail
2025/01/22
本文分享中年子女如何與高齡父母開啟關於身後事的對話,以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文章以自身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與父母討論身後事安排,例如火葬、土葬等方式,以及喪葬儀式的細節,例如是否需要念經或道士等。文章最後強調與父母深聊的重要性,才能瞭解父母真正的想法,避免日後發生爭執或遺憾。
Thumbnail
2025/01/22
本文分享中年子女如何與高齡父母開啟關於身後事的對話,以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文章以自身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與父母討論身後事安排,例如火葬、土葬等方式,以及喪葬儀式的細節,例如是否需要念經或道士等。文章最後強調與父母深聊的重要性,才能瞭解父母真正的想法,避免日後發生爭執或遺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沒有小孩,為什麼辛苦買下的房子,要留給不親的公婆 ? 首先,我們先確認雙方家族的成員關係,以繼承系統表,釐清繼承順位,在討論有房貸的狀況下,遺產稅、贈與稅的錢,可以怎麼生出來,要確保完全繼承房產時,有四項建議:預立遺囑、生前贈與、財產登記變更、保險規劃。
Thumbnail
我們沒有小孩,為什麼辛苦買下的房子,要留給不親的公婆 ? 首先,我們先確認雙方家族的成員關係,以繼承系統表,釐清繼承順位,在討論有房貸的狀況下,遺產稅、贈與稅的錢,可以怎麼生出來,要確保完全繼承房產時,有四項建議:預立遺囑、生前贈與、財產登記變更、保險規劃。
Thumbnail
名下有房產也有小孩的人,或許曾想過名下的房子,要如何以最節稅的方式留給小孩。在房地合一稅通過後,曾看到有人建議,父母想將房產贈與給小孩,可以用買賣的方式賣給小孩,讓小孩取得較高的房屋取得成本,將來小孩要賣房時可以少繳一些房地合一稅。 當然,另一個方式是不要在生前贈與,等到離世後在以遺產的方
Thumbnail
名下有房產也有小孩的人,或許曾想過名下的房子,要如何以最節稅的方式留給小孩。在房地合一稅通過後,曾看到有人建議,父母想將房產贈與給小孩,可以用買賣的方式賣給小孩,讓小孩取得較高的房屋取得成本,將來小孩要賣房時可以少繳一些房地合一稅。 當然,另一個方式是不要在生前贈與,等到離世後在以遺產的方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齡父母是否該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的議題,一位志工媽媽的疑問引發了對老年照護和財產規劃的深思。律師和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角度認為,不建議高齡父母在現階段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應優先運用自身財富照顧老年生活。子女則應體諒父母的辛勞,共同承擔責任。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齡父母是否該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的議題,一位志工媽媽的疑問引發了對老年照護和財產規劃的深思。律師和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的專業角度認為,不建議高齡父母在現階段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應優先運用自身財富照顧老年生活。子女則應體諒父母的辛勞,共同承擔責任。
Thumbnail
身為律師的作者,分享了父親驟逝後,如何以確保母親老年安養為核心,分配遺產的經驗。文中描述了與家人討論遺產分配的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房屋、現金、債權和農地分配給母親,以確保其晚年生活無虞。文章以「父母安,始能子女安」為核心價值觀,強調確保父母有足夠的安養費用為處理遺產分配的首要考量。
Thumbnail
身為律師的作者,分享了父親驟逝後,如何以確保母親老年安養為核心,分配遺產的經驗。文中描述了與家人討論遺產分配的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房屋、現金、債權和農地分配給母親,以確保其晚年生活無虞。文章以「父母安,始能子女安」為核心價值觀,強調確保父母有足夠的安養費用為處理遺產分配的首要考量。
Thumbnail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中時新聞網 楊文琪】很多人想要移轉財產給子女時,會考慮究竟於生前以「買賣」或「贈與」的方式移轉,或是於死亡後再「繼承」,何者較為有利?所須負擔之相關稅負有何不同?財政部在此為民眾做出解答。 財政部指出,將財產移轉給親屬,會涉及之相關稅目,除贈與稅外,有土地增值稅、房屋契稅、有價證券的證券交易稅及
Thumbnail
【中時新聞網 楊文琪】很多人想要移轉財產給子女時,會考慮究竟於生前以「買賣」或「贈與」的方式移轉,或是於死亡後再「繼承」,何者較為有利?所須負擔之相關稅負有何不同?財政部在此為民眾做出解答。 財政部指出,將財產移轉給親屬,會涉及之相關稅目,除贈與稅外,有土地增值稅、房屋契稅、有價證券的證券交易稅及
Thumbnail
這次受邀到中央大學社區聯誼會演講 長輩們都對最複雜的遺產、剩餘財產分配相關議題特別有興致
Thumbnail
這次受邀到中央大學社區聯誼會演講 長輩們都對最複雜的遺產、剩餘財產分配相關議題特別有興致
Thumbnail
  常常說養兒防老,但是以現代人的經驗來說,有時候賺的錢連養自己可能都有問題了,何況是還要每個月掏錢出來養父母,雖然說孝親費是基於親情所以才會心甘情願付出,但如果父母時不時就情緒勒索一直跟你要錢,這也不是辦法,這種情況我可以不給孝親費嗎? Line立即免費諮詢 父母可以跟小孩要生活費嗎?   這就需
Thumbnail
  常常說養兒防老,但是以現代人的經驗來說,有時候賺的錢連養自己可能都有問題了,何況是還要每個月掏錢出來養父母,雖然說孝親費是基於親情所以才會心甘情願付出,但如果父母時不時就情緒勒索一直跟你要錢,這也不是辦法,這種情況我可以不給孝親費嗎? Line立即免費諮詢 父母可以跟小孩要生活費嗎?   這就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