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同學回想起當年剛從學校建築系畢業的時候,剛進入建築師事務所,最初始接觸到的建築規劃圖與建照圖,或是當你想要自地自建找建築師諮詢,在初期討論時溝通的規劃圖面,又或是已經進行到在尋找適合營造廠來施工需要用到的施工圖與發包圖,以上在完成各種不同階段的建築流程所需要的圖面已經這麼多種,更不用說一些協力廠商需要提供的結構圖,機電圖...等等,各種圖面的統合,以及不同流程圖面所呈現重點,我想還是交給專業的建築師團隊來進行
規劃圖
什麼是規劃圖?在與建築師或是設計師初步討論的圖面,規劃圖主要用來剛開始彼此溝通了解的圖面,建築師與業主溝通的圖面,呈現方式會依照建築師溝通模式而不一樣,大部分會以平面圖呈現,配置與平面定案後才會進行外觀立面的設計,就有可能呈現外觀3D,以及後續材質挑選與搭配
建照圖
建照圖主要是用來與該縣市政府合法申請新建、增建、改建、修建所需要的送審的圖面,所以呈現方式會比較著重於法規檢討,像是容積率、建蔽率、建物防火間格退縮、停車..等等,比較屬於建築師與政府承辦人員溝通的圖面,但在建照圖面審核時,經常因為法規的認知不同或是法規的更新與調整而修改規劃圖面,所以也很常發生審核流程中修改規劃圖面,那修改的幅度與取捨,都是需要建築師與業主共同的評估與討論
施工圖
施工圖,顧名思義就是施工所用的圖面,屬於建築師與營造廠溝通用的圖面,著重於尺寸標示材質標示,甚至會有細部大樣圖來更詳盡標示,像是陽台細部大樣,外牆細部大樣,通常營造廠一定會提出施工上的疑義,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再怎麼完美的圖面一定還是有需要討論的地方,設計方也會協助回復疑義,只是這一來一往的溝通,建議還是有完整的紀錄,假如預算上須調整或是因各種考量進而退回變更設計也是經常有的事,所以初步的規畫圖的完整討論非常重要!!!!!
整體討論流程
以上圖面僅只是概述的分類建築圖面討論流程,也會因為規劃規模與面積大小或是申請的項目不同,像是需要都審、建照預審、危老都更、農舍申請,以上不同申請都會需要報告書且期程也完全不同,有些會因為地理條件像是山坡地,或是地質敏感區域,就需要大小水保及地質敏感報告書,以上都需要與建築師整體完整的評估與業主細心的討論
協力廠商配合
除了建築圖表達空間使用需求以外,還需要結構圖確認柱樑牆板配筋,及柱樑斷面大小及配置,以及機電圖確認給排水,配管配線,相關圖面在規劃圖確認後這些協力廠商圖面會一併一起同時進行,圖面的統整
結論
從最剛開始的規劃圖面到最後的施工圖,都是建築師事務所每個階段需要溝通的圖面,雖然呈現重點不同,但建築本體主架構都是同一棟建築物,只是溝通的對象不同進而呈現不一樣的圖面表達方式,起始都是從最剛開始的規畫圖與業主進行有系統的討論與溝通,因應不同土地與預算及各種市場需求或是使用需求而規劃,各個階段的圖面都是為了有效的溝通直到完成建築物,所以極需要業主耐心及不厭其煩地地釐清自己的需求或是想提供的產品需求,並且在每個階段的溝通節點與建築師共同確認,以便後續程序進行,當然在溝通的過程中,設計方也是會協助引導釐清分析,提供業主各種可能選項,與優缺分析,讓業主能做出更適合的選擇,在這裡也預祝各位讀者在每個階段都能有效的溝通並順利的完成夢想中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