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看了一本書《希望歌德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裡面擷取了歌德與卡夫卡的名言,兩相對照給讀者看,希望藉由兩位不同的人生觀讓讀者能自己從中思得不同的觀點。歌德的部份,我先前看《歌德談話錄》,對他相當熟悉。關於卡夫卡,則只有經典名著與木心的回憶錄提及而已,不甚熟悉。所幸此書的作者非常熟稔歌德與卡夫卡的生平,能適時添加註解,使一般人初步了解名言的寫作背景。
因此,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歌德年輕時大病,幾近死去;歌德五十幾歲才結婚;歌德的兄弟姊妹皆早夭,最年長的也是二十幾歲死去;歌德的孫子女們皆沒有留下後代。而卡夫卡,四十歲死去,不到歌德歲數的一半;想結婚卻從未結婚;熟讀歌德的作品;異乎常人的絕望。都是拜這本書所賜。
但這本書有非常明顯的缺點,就是太通俗了。作者添加諸多「說明」的文字,希冀一般的讀者能了解歌德與卡夫卡名言的背景和深層意涵,殊不知語言本就有自己的力量,不用多加註解自然能展現出來。
另一個缺點是這些話語太有力量,容易將人牢牢攫住。不論是歌德的希望或是卡夫卡的絕望,都不是凡人能輕易觸碰的,就如木心所說「有些書宜深讀,有些書宜淺讀」,這些名言不該深讀,只要了解其前因後果,知道字句排列的箇中奧妙後,就趕緊闔上,否則就會陷入虛幻的「光明」和幽閉的「黑暗」之中。
另一話題,我讀此書,得知歌德與卡夫卡有朗讀的習慣,讓我想起我先前計畫的事:閱讀妙津、分享妙津、朗讀妙津。該好好計畫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