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含有「木心」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連假看了一本書《希望歌德絕望卡夫卡的人生論》,裡面擷取了歌德與卡夫卡的名言,兩相對照給讀者看,希望藉由兩位不同的人生觀讓讀者能自己從中思得不同的觀點。歌德的部份,我先前看《歌德談話錄》,對他相當熟悉。關於卡夫卡,則只有經典名著與木心的回憶錄提及而已,不甚熟悉。所幸此書的作者非常熟稔歌德與卡夫卡的
avatar-avatar
EC3
字句的明暗....思考中....
  前些日子定下小說與散文的主題,隔些時日卻又感到疑問:為何要寫這些東西呢?短短幾日思想的偏移讓我感到困惑甚至惶惶。所謂「心靈湧動時,該寫就寫」果然有其道理,不然,逝去的心情就像打上岸邊的浪花一樣,再也無法重現了。   再者,由前述行為能知道,我還是太容易受影響,不能自立,沒有中心教條。難怪木心要
下了好幾天的雨。我也就來說說最近閱讀,關於雨的一件小事。木心有一首詩〈我輩的雨〉,我非常喜歡,在木心眾多作品中,這首詩讀起來,氣質特別不一樣。但在我印象中,木心並沒有旅日的經驗,難道單憑閱讀與想像,可以創作出這麼富有細節,結構又如此流轉的作品?
Thumbnail
  最近讀書,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正在整理當中,準備與之告別。   木心說《歌德回憶錄》給年輕的他信心,就正如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給我信心(或曰推坑)一樣。為我內心的嚮往的文學添加柴火,使之不致熄滅。   但我仍不由得膽寒,該如何在這商業社會篤性走文學的路?又,該如何適應在有無感性世界間(文學/
  最近專注閱讀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終於來到最後一本《補遺》的中段,這對我一等一大事終將結束,之後就是整理重點,方便日後回味。前些日子寫道「木心於我是種憧憬」,然則我想我必須審慎思考,對我,這種憧憬,或說是文學、藝術的意義是什麼,又欲將安置在我生命中的何處。   老調重彈的部份就不贅述,首先想到
  木心說:「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是多思而少行動。」   現在的人們呢?我認為是「少思而多行動」,更危險。歸功於現代商業社會、網路與通訊的發展,我們資訊更加流通,然而卻也造成了「壞作品」比好作品更容易流傳的現象。壞作品常見特徵:讓大腦停止思考。就和運動一樣,思考是極其累人的事,所以那些不用耗費腦
  近日瘋狂趕《文學回憶錄》的進度,越看越是歡喜,埋卷而睡也甚滿足。對我來說,這是遲來的補課。   在書中,我看到許許多多的哲人,許許多多熟悉卻也不甚熟悉的經典。還有這麼多的寶藏等著我去挖掘,還有這麼多的文學、藝術等著我親炙,我,何其幸福。   回想我的文學歷程,如一般人,通俗文學、童話是開端。
稍晚更: 感恩圖書館的存在,讓我能輕鬆借到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以及未來想要看的諸多經典。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在台北圖書館有二十餘本,相信能讓我在作此書的筆記時能更從容一點。
  現已是子時,沒有太多時間,就匆匆記下一些想法。   近日看木心的《文學回憶錄》,看他大聲褒貶各個經典作家,實在痛快。穿插在字裡行間,不經意透露的「木心思想」尤其回味無窮。他說近代幾乎無人做事如藝術家一般要求,又說詩人當務虛,常保赤子之心,再說中國除老莊以降,再無哲學。又言中國文革以後,與其期
前言   之所以說優雅是因為整本書洋溢著木心的藝文知識,他並不是將之強行塞入情節中,而是幻化成諸多意象,有時如滔滔江水,有時如涓涓細流般灌入讀者的眼中;之所以說縝密是因為木心很有意識地將想說的內容隱瞞在表象之下,使表象是一個故事,而暗地裡卻完全是另一個悲劇。
Thumbnail
5/5溫莎墓園日記
#因為苦過您的苦#因為迷過您的路#我知道怎麼帶大家走出去 #政黨票選舉是手段#改英文課綱是目標 #幫助耶穌最鍾愛的眾生是恆動的願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