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

含有「卡夫卡」共 7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追蹤卡夫卡在布拉格的足跡:博物館、雕像和黃金巷。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布拉格與卡夫卡相關的景點,包括卡夫卡博物館、巨型機械頭像雕塑、黃金巷22號以及其他重要地點,並提供交通方式、地址及網站連結。
Thumbnail
高娜蒐集了好雕像呀!有些雕像走過路過卻不知道名稱,看到你這篇終於恍然大悟了!
遊走世界的高娜-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1
IvyTravelChannel 布拉格真的超多雕像,除了金屬頭像外,其他雕像都是偶遇的,後來上網找資料才知道是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我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XDD
《變形記》是卡夫卡的經典名作。故事主角格里高爾的悲劇,是所有在冰冷社會中,為生存而苦苦掙扎的「非人」的縮影。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卡夫卡#變形記#孤獨
博爾赫斯說自己不相信自由意志,卡夫卡一直都有種負罪感,但他沒有。 他認為,「所做的事都是為自己而做的,或者說主動去做的,……不相信自由意志,自然也就不會有負罪感。」(《博爾赫斯:最后的訪談》) 卡夫卡很偉大,起碼博爾赫斯是如此認為,他將自己的作者身份和讀者身份,分得很清楚,他的私人書房,永遠都只
Thumbnail
藉由故事探討尋求司法的無力感-卡夫卡的著名短篇故事《法的門前》敘述一位鄉下人為了尋求法律協助,在司法大門前苦候,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Thumbnail
卡夫卡的變形記講述一個營營役役工作的人,忽然變成了一條巨形蟲,他失去了工作能力,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經濟支柱,他的父母,妹妹要投身工作以維持生計,而他只能被困在房間裏,苟且偷生。 卡夫卡的這本小說常被稱為存在主義的代表作。存在主義認為人生是虛無的,是荒誕的。故事中的葛雷戈原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但當他變成
Thumbnail
限時公開
對余虹而言,身體就是她的邊界,而性,則是她企圖找到與他者交融的方式。即使在對性愛尺度接受度較高的歐美國家,<頤和園>也曾因大量的性愛場面而遭批評,甚至將余虹標籤為性成癮者。然而,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她所「上癮」的並非歡愉本身,她嘗試抓住一種與世界連結的方式,一種強迫自己對生命產生眷戀的手段。這種癮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5/13
你看出了好多啊,讓人想複習這部電影:)
hashtalkmovies-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3
Claydee 當年上映時,記得是在西門町的真善美看的,那時年輕,覺得大量的性太過刻意。幸而這次重看,有些不同的感覺,就連余虹的文藝腔都能被理解。有些東西,好像真的得走到對的時間,才能體會。上大銀幕很值得溫習喔~~~
卡夫卡日記<2> 我的狀態既不是不幸,但也不是幸運;既不是冷漠,也不是虛弱、不是疲憊、不產生興趣——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的日記(1910-1923)摘錄,探討卡夫卡自身對於身體和未來深沉的絕望。透過德文原文與中文翻譯的對照,引導讀者深入卡夫卡內心世界,思考何謂真正的絕望。
Thumbnail
〈土裡的鑰匙〉一詩收錄於作家鄭琬融在 2024 年出版的新詩集《醒來,奶油般地》(木馬出版)。
Thumbnail
5/5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