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忙著讀《卡拉馬助夫兄弟》,一轉眼九日後才看完下冊,現在或許可以簡短談談這本書。一句話,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天才,人性的天才。他善於捕捉各式各樣的人面臨突發狀況下的心境,並藉由論述般的對話說明給讀者知曉。再者,除了前述非時代意義的人性之外,他筆下的角色具備當代俄羅斯人的特色,如卡拉馬助夫三兄弟,大哥代表傳統俄羅斯人血性方剛、心口直快,卻蘊含榮譽、至情至深;二哥代表受歐洲影響的新無神論的知識份子,在新觀念與舊傳統衝突下苦思自己是誰的青年;主角阿萬沙則是謹遵東正教教義,篤信上帝、斌斌有禮的青年。這兩個特色加上其他配角與當代哲理辯論,造就了這本不朽的作品。
那麼現階段台灣人的特質是什麼呢?撇除普遍的人權價值觀外,我想試著列舉一些:
首先是如牛一樣的努力,相信只要默默地做就能成功。這裡的成功指的是傳統戲劇上的善終,如事業有成、子孫滿堂,如大團結般的結局。我想可以虛指為獲得令自己滿意的人生。但那是往昔,現在的話因為房價高漲、世界政局不穩、少子化等等因素,躺平的年輕人佔大多數,現在的年輕人如被剝削的一代。再來是因應多元民族混居,台灣人並沒有一個普遍的價值觀,意即道德的範圍很廣、各式觀點混雜。美其名曰台灣人是多元民族,善包容,換個角度說是沒有民族的中心思想。若問台灣人有什麼中心思想,想必答者會支支吾吾。
再者是台灣身處世界兩大強權之間,思想極富彈性,願意爭取自己的利益卻也甘願為了生存妥協。但這樣的觀點發展下去有可能變成利益至上的價值觀:我的利益最優先,因為我有生存的權利,所以公眾利益放一邊,體現在台灣人愛貪小便宜的特色上。但如果發展愛國心與道德的話,這會是強力的武器,台灣人將會奮力思考,該如何滿足自己的同時又不犧牲大家的利益,如此則國民的思考能力將更進一步。
最後或許是最嚴重的一點,是台灣驟然進入高度發展的商業社會,許多中國傳統的道德價值觀被貶為一文不值,相反事業、商業有成被奉為處世圭臬,有些人在理想與生存之間擺盪,但更多的是早就妥協、成為工作的奴隸。偏偏台灣社會極愛灌輸大眾金錢至上、努力至上的道理,所以這些人一邊痛苦的工作,一邊又痛恨這個社會,卻又不由得懷疑是自己能力不足,陷入了模稜兩可的情緒之中,而這對立的情緒隨著年歲增長,會逐漸演變成犀利的自我質問,如利刃一刀一刀劃破自己的心,流乾熱血、失去生活的激情。
這是我以為台灣目前最痛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