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讀書筆記19】漫步華爾街(50週年增訂版):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墨基爾(1932-) 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曾擔任Vanguard(先鋒集團)董事會成員,並擁有華爾街投資經驗。他以推廣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低成本投資為核心理念,並在全球範圍內影響了無數投資人。一樣讓我們來看看這本書的投資理念吧!

市場的隨機漫步

  • 股價會隨著時間改變,而變動的方式就像隨機漫步。所謂的隨機漫步(random walk) 原本是個數學概念,描述一個數列中的數字獨立存在,不受前後數字的影響,也無法預測下一個數字是什麼。
  • 如果股市的價格徹底反映所有市場參予者的資訊及預習,股價肯定就會隨機變動。當然,股價是隨著市場結構新資訊而變動,但真正的新聞都是隨機發生,無法依據過去的事件加預測。所以,在一個資訊傳遞有效率的市場上,我們並無法預測股價會如何變動。
  • 市場的隨機,反應的其實是市場運作良好而有效率,並非市場沒有理性。
  • 只要股價合理反映所有已知的資訊,那麼即使是一無所知的投資人,只要一目前的市價買進多元分散的投資組合,得到的報酬率也應該會像專家得到的一樣豐厚。

指數投資的好處

  • 市場是有效率的,指數投資是投資人的最佳策略。
  • 股市過往的歷史一再給我們明明白白的教訓。投資人一窩蜂追隨流行評價股票的方式,時常成為決定股價的關鍵。於是,不是有時候完全遵循空中樓閣理論發展,股市就此成為一場相當危險的遊戲。
  • 另一項不可忽視的教訓是,投資人在購買現金熱門的新股時要格外小心。大部分首次公開募股的個股表現都不如大盤;而且如果你在新股開始公開的交易後才買進,通常會買在比較高的價格,虧損的機會也更高。
  • 關鍵在於,要打敗市場實在很不容易,就像是大海撈針,所以最好的策略是買下整個大海,也就是買進指數型基金;指數型基金是買進並持有整體股市指數的基金。

釐清自己的投資決策

  • 許多投資人都會忽略釐清投資目標的步驟,因而損失慘重。一開始,你就要決定願意承擔的風險,以及最能配合自己的稅率級距的投資。
  •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投資策略。
  • 你最重要的投資決策,也許是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決定資產配置以取得平衡。

結論

這本書其實舉了非常多的例子,比如鬱金香狂熱、南海泡沫、1929年大蕭條、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等歷史事件,告訴投資人市場是會泡沫化的,甚至舉出加密貨幣其實也有泡沫化的可能。此外也給了很具體的投資策略,比較偏向個人化的建議,包含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如股票跟債券)、如何保有保險跟現金等等,算是一本很適合已經對股市有一定了解程度,但想更探究指數投資深意以及歷史脈絡的讀者可以閱讀的書。


希望透過這個系列一一介紹我在理財上所學習到的筆記跟選擇困難歷程,慢慢達到人生自由的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約翰·柏格的投資理念,核心在於低成本、長期持有及指數化投資。柏格主張透過指數基金,降低經紀費用及稅金成本,長期持有以獲得市場整體報酬,並強調避免短線交易。
理財的書籍看了很多本了,但有點想要來看看如何用人生的角度來看待財務這件事情,看看能不能給我什麼新的想法,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其實關於理財的觀念書本已經看過很多本了,記帳更是我從高中時期執行至今的習慣。選了這本書主要是很好奇所謂的會計思維到底是甚麼?想學看看會計思維如何套用在理財跟記帳上面。
這本書結合投資理財與環遊世界的心得,作者的正向心態激勵讀者勇敢追夢。文章提出了賺錢、儲蓄、投資理財、環遊世界前的準備等實用建議,同時分享了股市投資的祕訣以及環遊世界的準備方法。透過改變心態及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等方式實現財富自由和環遊世界的夢想。
這本書是一個在韓國銀行工作了14年的銀行員所寫,並且依照台灣的狀況作了一些編修跟數據的補充。這個銀行員透過10年讓自己不斷學習有錢人的生活然後財富自由,覺得是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可以開始的書,不管是做怎麼樣的職業,重點是要開始。
終於來讀這本各種理財專家都在看的書了,《致富心態》(原書名《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是美國華爾街專欄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撰寫的一本財經書籍。
本文探討約翰·柏格的投資理念,核心在於低成本、長期持有及指數化投資。柏格主張透過指數基金,降低經紀費用及稅金成本,長期持有以獲得市場整體報酬,並強調避免短線交易。
理財的書籍看了很多本了,但有點想要來看看如何用人生的角度來看待財務這件事情,看看能不能給我什麼新的想法,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其實關於理財的觀念書本已經看過很多本了,記帳更是我從高中時期執行至今的習慣。選了這本書主要是很好奇所謂的會計思維到底是甚麼?想學看看會計思維如何套用在理財跟記帳上面。
這本書結合投資理財與環遊世界的心得,作者的正向心態激勵讀者勇敢追夢。文章提出了賺錢、儲蓄、投資理財、環遊世界前的準備等實用建議,同時分享了股市投資的祕訣以及環遊世界的準備方法。透過改變心態及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等方式實現財富自由和環遊世界的夢想。
這本書是一個在韓國銀行工作了14年的銀行員所寫,並且依照台灣的狀況作了一些編修跟數據的補充。這個銀行員透過10年讓自己不斷學習有錢人的生活然後財富自由,覺得是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可以開始的書,不管是做怎麼樣的職業,重點是要開始。
終於來讀這本各種理財專家都在看的書了,《致富心態》(原書名《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是美國華爾街專欄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撰寫的一本財經書籍。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本周有兩則和ETF有關的新聞,一是元大投信考慮對0050進行分割,但還沒有發生,另一則是00943宣布2月不配息,這確定已經發生了。要怎麼解讀這兩件事呢?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六,高機率會被鎖碼的成長股。 以下認真談談另一檔2025年有可能被鎖碼的成長股:
前言 好不容易太座的帶狀泡疹稍微康復,上周開始,又輪到學徒我咳到腦瓜子疼,連整組心肝肺都快被淘出來了,實在沒辦法好好寫文章,在此跟各位讀者致歉。聽說小孩子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大人都特別的慘烈,這次我相信了。 紐西蘭南島短暫的夏天都到家門口了,望著屋外漂亮的景致,卻沒有精氣神好好出門踏青旅遊,
被巿場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商品:短天期美債,竟然讓我在四個交易日嚐到了1.27%的跌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朋友投資國外的ETF,因為短期利益而選擇提前出場,這讓我感到困惑。當他們看到投資帳戶由虧轉盈時,忍不住提前獲利他们持有的股票。有時候,我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甚至連大盤型ETF無法長期持有,如果是單一個股或許能理解,因為單一股票的風險太高,訊息不對稱,缺乏優勢。
槓桿ETF與財富累積:如何運用槓桿放大你的長期投資回報 前言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探討長期投資被動指數ETF 時,選擇原型ETF或2倍槓桿ETF是較適合一般投資人的方式,然而投資並非只有單一選擇,金融市場更不是非黑即白的局面,這些投資工具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根據自身的財務背景與投資目標。
本周有兩則和ETF有關的新聞,一是元大投信考慮對0050進行分割,但還沒有發生,另一則是00943宣布2月不配息,這確定已經發生了。要怎麼解讀這兩件事呢?  
前文參考: 個人未來自組ETF的成份股之六,高機率會被鎖碼的成長股。 以下認真談談另一檔2025年有可能被鎖碼的成長股:
前言 好不容易太座的帶狀泡疹稍微康復,上周開始,又輪到學徒我咳到腦瓜子疼,連整組心肝肺都快被淘出來了,實在沒辦法好好寫文章,在此跟各位讀者致歉。聽說小孩子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大人都特別的慘烈,這次我相信了。 紐西蘭南島短暫的夏天都到家門口了,望著屋外漂亮的景致,卻沒有精氣神好好出門踏青旅遊,
被巿場視為無風險利率的商品:短天期美債,竟然讓我在四個交易日嚐到了1.27%的跌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我注意到一些朋友投資國外的ETF,因為短期利益而選擇提前出場,這讓我感到困惑。當他們看到投資帳戶由虧轉盈時,忍不住提前獲利他们持有的股票。有時候,我難以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甚至連大盤型ETF無法長期持有,如果是單一個股或許能理解,因為單一股票的風險太高,訊息不對稱,缺乏優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在投資觀念和策略方面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重點在於回顧過去的投資策略,並提醒人們保持謹慎樂觀的心態。
Thumbnail
相信財管相關背景的都在不同時刻讀過這本書。這次再買了50週年增訂版。 對近年的迷因股(meme),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現象多有探討。 當然作者長年提倡的指數型基金投資法,和台灣近兩年市場最熱門的ETF投資,看了更會有感。 投資市場的大分類不外是: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
Thumbnail
瞭解如何正確解讀經濟指標,選擇正確的時機進行股市交易,以建立持續獲利的策略。介紹如何運用宏觀經濟指標找出領先產業或強勢企業,並與市場比較利差後決定進出場準據,以提高交易勝率與穩定性,適合業餘投資人增加被動收入。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開發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分享了個人的心得和觀察。透過討論均線和趨勢,讓讀者瞭解如何建立符合自己風格的交易方法。
Thumbnail
無論是股海資深航行家,還是投資新手,制定切合自身的選股策略都是奠定投資基礎的關鍵一環。本篇文章探討長線投資、短線投資以及混合投資策略的選股方式,強調根據風險偏好、資金實力及時間精力投入程度來權衡選擇最適合的策略。
經典名句強調一般人對於賺錢及虧錢的心態,提醒投資者專注長期投資。心得則強調持續投入、公司穩定成長與配息,並以最近股市下跌為例,謹慎操作並增持股票。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期貨領域中的順勢交易策略,著重於投資者在真正趨勢啟動時抓住利潤。作者提到運用順勢交易策略時,投資者應培養穩定的心態,並且選擇流動性高的標的來分散風險。此外,本書還包括了期貨交易策略的建構與優化方法。
Thumbnail
本書提倡"修正式價值投資",結合價值投資理性和彈性操作。投資首重了解自身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股兼顧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和個股基本面分析。建議採取"左側交易"低位進場或"右側交易"追逐利好消息,並制定明確的進出場邏輯。風險控制包括監控進場理由、評估漲跌空間、設止損位、分散投資等措施。
Thumbnail
本書最基本的論點: 市場是有效率的,指數投資是投資人最佳的策略。 關於基本面以及技術面 磐石理論(基本面分析, 財務學) vs. 空中閣樓(技術面分析, 心理學),在長期及短期投資都有其基礎論述。 基本面分析的難處: 隨機事件、帳務造假、分析師誤判及角色衝突。(可以歸類為個股風險);不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在投資觀念和策略方面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重點在於回顧過去的投資策略,並提醒人們保持謹慎樂觀的心態。
Thumbnail
相信財管相關背景的都在不同時刻讀過這本書。這次再買了50週年增訂版。 對近年的迷因股(meme),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現象多有探討。 當然作者長年提倡的指數型基金投資法,和台灣近兩年市場最熱門的ETF投資,看了更會有感。 投資市場的大分類不外是: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
Thumbnail
瞭解如何正確解讀經濟指標,選擇正確的時機進行股市交易,以建立持續獲利的策略。介紹如何運用宏觀經濟指標找出領先產業或強勢企業,並與市場比較利差後決定進出場準據,以提高交易勝率與穩定性,適合業餘投資人增加被動收入。
Thumbnail
書中的投資重點為「順勢而為」。投資者是否能長期獲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資金管理策略是關鍵,貪婪與恐懼影響交易心理,而分散資產可以降低投資風險。
Thumbnail
本文介紹瞭如何開發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並分享了個人的心得和觀察。透過討論均線和趨勢,讓讀者瞭解如何建立符合自己風格的交易方法。
Thumbnail
無論是股海資深航行家,還是投資新手,制定切合自身的選股策略都是奠定投資基礎的關鍵一環。本篇文章探討長線投資、短線投資以及混合投資策略的選股方式,強調根據風險偏好、資金實力及時間精力投入程度來權衡選擇最適合的策略。
經典名句強調一般人對於賺錢及虧錢的心態,提醒投資者專注長期投資。心得則強調持續投入、公司穩定成長與配息,並以最近股市下跌為例,謹慎操作並增持股票。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期貨領域中的順勢交易策略,著重於投資者在真正趨勢啟動時抓住利潤。作者提到運用順勢交易策略時,投資者應培養穩定的心態,並且選擇流動性高的標的來分散風險。此外,本書還包括了期貨交易策略的建構與優化方法。
Thumbnail
本書提倡"修正式價值投資",結合價值投資理性和彈性操作。投資首重了解自身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選股兼顧宏觀經濟、行業週期和個股基本面分析。建議採取"左側交易"低位進場或"右側交易"追逐利好消息,並制定明確的進出場邏輯。風險控制包括監控進場理由、評估漲跌空間、設止損位、分散投資等措施。
Thumbnail
本書最基本的論點: 市場是有效率的,指數投資是投資人最佳的策略。 關於基本面以及技術面 磐石理論(基本面分析, 財務學) vs. 空中閣樓(技術面分析, 心理學),在長期及短期投資都有其基礎論述。 基本面分析的難處: 隨機事件、帳務造假、分析師誤判及角色衝突。(可以歸類為個股風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