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年輕的物理學獎得主──William Lawrence Brag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年出生於澳洲阿得雷德(Adelaide)。當時他的父親William Henry Bragg在阿得雷德大學當數學物理教授。Lawrence Bragg年少時便已表現出對科學和數學的興趣。5歲時,剛上學不久的他有一次從三輪車上掉下,摔傷了手臂。他父親此前不久剛好了解到Wilhelm Röntgen對X射線的最新研究,於是他使用X射線對Lawrence Bragg的手臂進行檢查。這成為澳洲有記載的首次在外科醫學中使用X射線。

William Lawrence Bragg

William Lawrence Bragg

Lawrence Bragg是一名有才華的學生。他先在聖彼得學院上學,1904年年僅14歲時進入阿得雷德大學,學習數學、化學和物理,1908年畢業。同年,他父親接受了利茲大學提供的教授職位,全家搬回英國。1909年秋,Lawrence Bragg儘管因患肺炎而在病床上參加考試,仍獲得數學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完成數學方面的學習後,他轉入物理學習,於1911年畢業。 

Lawrence Bragg的父親William Henry Bragg也是他的博士導師。 

Lawrence Bragg最著名的成就是對X射線繞射的研究,以及據此提出的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給出了受到電磁輻射和粒子波照射時,晶體內原子平面間隔與在該平面上產生最強反射的入射角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於測定波長和晶體的點陣間隔。這個定律是1912年Lawrence Bragg研究生第一年時發現的。其間,他與在利茲大學研究X射線分光計的父親進行了討論。由於是父子間的合作,有人認為這項研究始於父親,這讓Lawrence Bragg感到難過。父子兩人對X射線繞射的研究為後來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奠定了基礎。 

Lawrence Bragg擁有澳洲和英國雙重國籍,因為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與其父William Henry Bragg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的研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被迫中斷,戰爭時期他為政府研究聲波測距方法。1919年至1937年,他在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擔任物理教授。1937年Rutherford去世後,Lawrence Bragg接替他成為劍橋大學卡文迪西實驗室主任。二戰結束後,Lawrence Bragg將實驗室分為若干個研究小組。Lawrence Bragg認為「由6到12名科學家帶領一些助手組成的團隊是最理想的研究單元」。 

1948年,Lawrence Bragg開始對蛋白質結構產生興趣,並且在部分方面負責創建一個使用物理方法解決生物問題的研究小組。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中,他儘管沒有直接參與,但也做出了貢獻,在他的支持下,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開展這方面的研究。而他40年前做的X射線研究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應用。同一時期,Max Perutz在卡文迪許實驗室開展血紅蛋白研究,後來他也因這項研究獲得1962年諾貝爾化學獎。經Lawrence Bragg提名,Crick、Watson以及Maurice Wilkins成為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候選,並最終獲獎。 

1953年,Lawrence Bragg成為皇家研究所富勒里安化學教授。他提出,皇家研究所應當提供一些公眾服務,並建議開展一系列演示實驗,供中小學生們觀摩。這一想法得到積極回應,到1965年,平均每年有兩萬名學生觀摩了這一系列的實驗講座。他在皇家研究所工作到1966年9月後退休。 

1915年,因「開展用X射線分析晶體結構的研究」,Lawrence Bragg和他的父親William Henry Bragg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年僅25歲,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這個紀錄直到2014年才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Malala Yousafzai打破,但Bragg仍為史上最年輕的物理學獎得主。此外,他還先後獲得馬泰烏奇獎章(1915年)、休斯獎章(1931年)、皇家獎章(1946年)和科普利獎章(1966年)。 

1921年,當選為皇家學會院士。Lawrence Bragg還是美國、法國、瑞典、中國、荷蘭和比利時等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或外籍院士。 

他先後被英國王室授予大英帝國勳章(1918年)、軍功十字勳章(1918年)和名譽勛位(1967年)。1941年被封為爵士。 

1965年12月,他應諾貝爾基金會之邀,在斯德哥爾摩介紹了其研究領域過去50年提的發展狀況,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個「諾貝爾講座」。 

自1992年起,澳洲物理學會設立一個全國年度最佳物理博士論文獎項,向最佳論文的作者頒發「布拉格金牌」(The Bragg Gold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Physics)。這枚獎牌的的命名是為了紀念Bragg父子,獎牌正面圖案為Lawrence Bragg肖像。 

Lawrence Bragg 1921年與艾麗絲·霍普金森結婚。他們育有四個子女。Lawrence Bragg的愛好包括繪畫、文學和園藝。

 

 

※圖、文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138會員
1.0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好厲害!!!
彼得-avatar-img
2
彼得-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1
1
林燃(創作小說家) 👍👍👍
1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1918年10月4日,福井出生於日本奈良縣井戶野町的一個職員家庭,他的父親畢業於東京商科大學,供職於一家英國公司。家境富裕的福井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僅學習過《論語》等傳統典籍,同時也受到歐美文化和先進科學技術的薰陶。
Maria Goeppert Mayer,出生於德意志帝國統治下的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省的卡托維茲(現屬於波蘭)。 1910年,由於其父弗里德里希被任命為哥廷根大學的兒科教授而舉家遷往哥廷根居住,Goeppert Mayer是她父親的家族中的第七代教授。
張聖容,美國華人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幾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她的先生楊建平也是數學教授。 1948年出生於中國西安市,臺灣長大,北二女(今中山女中)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進臺大數學系。
Madame Curie(居禮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俄羅斯波蘭領地華沙(今波蘭首都),是Bronisława Boguska和Władysław Skłodowski第五個孩子,年紀最小。父母均為著名教師
Lennart Carleson,瑞典數學家。192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普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1918年10月4日,福井出生於日本奈良縣井戶野町的一個職員家庭,他的父親畢業於東京商科大學,供職於一家英國公司。家境富裕的福井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僅學習過《論語》等傳統典籍,同時也受到歐美文化和先進科學技術的薰陶。
Maria Goeppert Mayer,出生於德意志帝國統治下的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省的卡托維茲(現屬於波蘭)。 1910年,由於其父弗里德里希被任命為哥廷根大學的兒科教授而舉家遷往哥廷根居住,Goeppert Mayer是她父親的家族中的第七代教授。
張聖容,美國華人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幾何分析方向的研究。她的先生楊建平也是數學教授。 1948年出生於中國西安市,臺灣長大,北二女(今中山女中)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進臺大數學系。
Madame Curie(居禮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於俄羅斯波蘭領地華沙(今波蘭首都),是Bronisława Boguska和Władysław Skłodowski第五個孩子,年紀最小。父母均為著名教師
Lennart Carleson,瑞典數學家。192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普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介紹一位德國的物理學家 Wilhelm Röntgen (威廉‧倫琴) 。 威廉‧倫琴出生在德國的普魯士,190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他是因為在1895年發現了 X 射線,而獲此殊榮。
Thumbnail
從理論到實踐:Warrneslove沃倫勒夫量子手環的驚人功效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arrneslove-20240709-02/ #量子手環 #沃倫勒夫 #warrneslove
Thumbnail
理查.費曼是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別鬧了,費曼先生》並非一般的自傳,而是費曼和友人之子雷頓,長期一起打鼓,雷頓之後將與費曼聊天的內容整理編輯,經費曼同意出版。雖非費曼親筆撰述,總是本人首肯的紀錄,可視為現身說法。 《別鬧了,費曼先生》首先是「小頑童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Thumbnail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布尼茲) 是位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他的職業其實是位律師,據說還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介紹一位德國的物理學家 Wilhelm Röntgen (威廉‧倫琴) 。 威廉‧倫琴出生在德國的普魯士,1901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他是因為在1895年發現了 X 射線,而獲此殊榮。
Thumbnail
從理論到實踐:Warrneslove沃倫勒夫量子手環的驚人功效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view/warrneslove-20240709-02/ #量子手環 #沃倫勒夫 #warrneslove
Thumbnail
理查.費曼是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別鬧了,費曼先生》並非一般的自傳,而是費曼和友人之子雷頓,長期一起打鼓,雷頓之後將與費曼聊天的內容整理編輯,經費曼同意出版。雖非費曼親筆撰述,總是本人首肯的紀錄,可視為現身說法。 《別鬧了,費曼先生》首先是「小頑童
重點摘要:「據 1927 年量子力學學派的解釋,觀察一個量子物體時,會干擾其狀態,造成其立即從量子本質轉變成傳統物理現實。原子及次原子粒子的性質,在量測之前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許多互斥性質的『疊加」』。」
Thumbnail
介紹一下「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Ernest Rutherford (歐尼斯特‧拉瑟福) 。 他是紐西蘭人,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科學家是 Max Planck (普朗克) 。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算是理論派的物理學家。
Thumbnail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布尼茲) 是位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他的職業其實是位律師,據說還有男爵的貴族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