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瘧論第三十五,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黃帝問曰:夫痎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歧伯對曰: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寒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
  • 痎瘧: 症狀以高熱寒顫、定期發作為主,主要致病原是蚊子。跟風沒有什麼關係,或者說由風引起症狀,不該被稱之為痎瘧。
  • 瘧發作時,會先皮毛有所反應,人體想伸展四肢打哈欠,接著發冷顫、下頷鼓動、上下牙齒互擊,腰部與脊椎俱痛。當韓戰結束之後則人體裡外都感覺很熱,頭痛的像是要破掉一樣,口渴想飲冷。
帝曰:何氣使然,願聞其道。歧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陽并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寒慄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氣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踈,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并居。衛氣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帝曰:善。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藏,橫連募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者柰何。歧伯曰: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
  • 以上不議
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
  • 人體免疫細胞與毒素產生抗爭,則人體開始有症狀出現。
故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必開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
  • 風邪無常府: 描述在人體到處流竄的毒素。
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何也。歧伯曰: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隨經絡沈以內薄,故衛氣應乃作。
  • 以上不議


帝曰:瘧先寒而後熱者,何也。歧伯曰:夏傷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因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帝曰:先熱而後寒者,何也。歧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也,亦以時作,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 寒瘧: 先寒顫後發熱
  • 溫瘧: 先發熱後寒顫
  • 癉瘧: 只發熱不寒顫,呼吸短淺、心煩不悅、手足熱、時有想嘔的感覺。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寫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願聞其說。歧伯曰;經言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
  • 在此作者認為疾病的發作期,不是施治的好時機。


夫瘧之始發也,陽氣并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慄也。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并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夫瘧氣者,并於陽則陽勝,并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至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 以上不議
帝曰:善。攻之柰何,早晏何如。歧伯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也,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 以上不議


帝曰:瘧不發,其應何如。歧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病在陽,則熱而脈躁;在陰,則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故病得休;衛氣集,則復病也。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歧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氣客於六府,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 以上不議


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今瘧不必應者何也。歧伯曰:此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惡風,以夏病者多汗。
  • 以上不議


  帝曰:夫病溫瘧與寒瘧而皆安舍,舍於何藏。
  歧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帝曰:癉瘧何如。
  歧伯曰: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閒而發,發則陽氣盛,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陰,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舍於分肉之閒,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帝曰:善。
  • 溫瘧: 先發熱後寒顫。得病在冬季(冬季的蚊子),至夏春季病發。症狀: 身體消瘦、劉汗發熱。
  • 癉瘧: 只發熱不寒顫,呼吸短淺、心煩不悅、手足熱、時有想嘔的感覺。得此病之人,肺臟素有過多的熱,又流汗受到風寒,而後毒素留在肌肉層與心臟。
avatar-img
0會員
39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霍亂的症狀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一開始就會上吐下瀉,脈是微澀的。「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發熱、頭痛、身疼痛、怕冷,這看起來是傷寒表證,但是如果已經是上吐下瀉的情形,就不是這樣子看了,這發熱、頭痛是「亡陽」的徵兆,因為上吐下瀉造成裡虛掉了,陰虛掉後,陽就會往頭面跑,而造成發熱、頭痛的現象,沒有足夠的津液輸佈到全身肌肉組織時,會造成全身
講完傷寒論後,我們繼續研究金匱要略。 「病有霍亂者何?」什麼是霍亂呢?「答曰:嘔吐而利,是名霍亂。」,又嘔吐又下利,吐瀉不止的症狀。倪氏曰:霍亂之名始見於《漢書·嚴助傳》,其言夏月暑時嘔洩霍亂之病相隨屬者是也。此病南方為患,北方罕見,蓋因地氣之濕,遇天之陽氣外張,互相蒸之,逼人汗洩太過,導致血熱而
「傷寒六七日」,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了,「脈微,手足厥冷」,脈摸起來很弱,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煩燥」,如果沒有出現煩躁,人還有救,但是出現煩躁代表陽氣要脫離身體的現象,煩者,陽煩;躁者,陰躁也,也就是人已經很虛弱、津液幾乎都沒了,陰寒很盛把潛藏的陽給逼出去,陽往外跑所導致的現象,「灸厥陰,厥不還者,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傷寒邪入厥陰,冷四天後熱三天,然後又冷五天,「其病為進」,因為冷的天數比熱的天數多,所以病更嚴重,「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肝臟的元陽退縮,病邪處於上風,病在加深。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三四七、「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為「除中」,必死。 「傷寒,脈遲」,如果是太陽證的傷寒,脈應該是浮緊的,現在摸到遲脈,脈遲為寒,「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黃芩湯」是介在太陽與少陽之間,黃芩性寒,屬於急性腸炎
「傷寒」,厥陰篇中的傷寒,不是外感的傷寒表證,而是指表寒,身體很怕冷,因為病毒已經在身體裡面了,看不到發熱惡寒的表證,「先厥」,一開始會先發冷,「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時,病毒會被趕出肝臟,病毒往下跑到大腸時,就會下利(熱利),會隨著大便清出來,腸胃的功能恢復,陽回頭的時候,下
感冒了 身體虛弱 河流上落葉旋轉 日光溶入漩渦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霍亂的症狀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一開始就會上吐下瀉,脈是微澀的。「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發熱、頭痛、身疼痛、怕冷,這看起來是傷寒表證,但是如果已經是上吐下瀉的情形,就不是這樣子看了,這發熱、頭痛是「亡陽」的徵兆,因為上吐下瀉造成裡虛掉了,陰虛掉後,陽就會往頭面跑,而造成發熱、頭痛的現象,沒有足夠的津液輸佈到全身肌肉組織時,會造成全身
講完傷寒論後,我們繼續研究金匱要略。 「病有霍亂者何?」什麼是霍亂呢?「答曰:嘔吐而利,是名霍亂。」,又嘔吐又下利,吐瀉不止的症狀。倪氏曰:霍亂之名始見於《漢書·嚴助傳》,其言夏月暑時嘔洩霍亂之病相隨屬者是也。此病南方為患,北方罕見,蓋因地氣之濕,遇天之陽氣外張,互相蒸之,逼人汗洩太過,導致血熱而
「傷寒六七日」,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了,「脈微,手足厥冷」,脈摸起來很弱,手腳冰冷到手肘膝蓋,「煩燥」,如果沒有出現煩躁,人還有救,但是出現煩躁代表陽氣要脫離身體的現象,煩者,陽煩;躁者,陰躁也,也就是人已經很虛弱、津液幾乎都沒了,陰寒很盛把潛藏的陽給逼出去,陽往外跑所導致的現象,「灸厥陰,厥不還者,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傷寒邪入厥陰,冷四天後熱三天,然後又冷五天,「其病為進」,因為冷的天數比熱的天數多,所以病更嚴重,「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肝臟的元陽退縮,病邪處於上風,病在加深。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三四七、「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為「除中」,必死。 「傷寒,脈遲」,如果是太陽證的傷寒,脈應該是浮緊的,現在摸到遲脈,脈遲為寒,「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黃芩湯」是介在太陽與少陽之間,黃芩性寒,屬於急性腸炎
「傷寒」,厥陰篇中的傷寒,不是外感的傷寒表證,而是指表寒,身體很怕冷,因為病毒已經在身體裡面了,看不到發熱惡寒的表證,「先厥」,一開始會先發冷,「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時,病毒會被趕出肝臟,病毒往下跑到大腸時,就會下利(熱利),會隨著大便清出來,腸胃的功能恢復,陽回頭的時候,下
感冒了 身體虛弱 河流上落葉旋轉 日光溶入漩渦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