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與悲傷共存的生存策略與心理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無法避免遭遇悲傷與創傷,而如何與這些經歷共存,決定了我們是否能夠繼續前行。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深刻描繪了一個男人如何面對內心深處的悲痛,並且在無法「痊癒」的情況下,仍然努力尋找生存的方式。

這部電影沒有傳統的「治癒」敘事,也沒有戲劇化的轉折,而是透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呈現了悲傷適應的過程——一種不求遺忘,而是學會與痛苦共存的生存策略。

這種適應方式,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適應性因應」(adaptive coping),它讓我們在悲傷與創傷的陰影中,找到繼續生活的方法,即便過去的傷痛依然存在。

🎬 解析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與悲傷共存的生存策略

《海邊的曼徹斯特》的主角李·錢德勒(Lee Chandler)(由凱西·艾佛列克飾演)原本是一個寡言少語、沉浸在自責與痛苦中的男子。

他在波士頓擔任公寓管理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似乎對一切都無動於衷。

然而,當他的哥哥喬(Joe)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回到故鄉曼徹斯特,處理哥哥的後事,並面對一個意想不到的責任——撫養他的侄子派崔克(Patrick)。

▋這趟回鄉之旅,不僅讓李面對親情的牽絆,也讓他不得不直視內心深處尚未癒合的傷口。

原來,多年前,他曾經因一場意外而導致自己最愛的家人喪生,這份深沉的愧疚使他選擇與過去切割,獨自承受痛苦。

然而,當新的責任降臨,他該如何選擇?他能否學會與過去共存,而不是繼續逃避?

🧠 心理學分析:如何面對無法改變的過去?

在心理學中,悲傷通常被視為一種心理調適的過程,而非單純的情緒反應。我們無法消除創傷的記憶,但我們可以調整自己對它的理解與態度。

1. 接納 vs. 逃避:從「否認」到「承認」

「接納現實」是心理療癒的第一步。

李·錢德勒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從否認痛苦,慢慢地走向承認並學會共存的過程。

• 一開始,他選擇逃避:他離開曼徹斯特,將自己封閉起來,拒絕與過去有所連結。

這是一種典型的「逃避性因應」策略(avoidant coping),許多人在面對創傷時,會試圖切斷與痛苦記憶的聯繫,以為這樣就能避免傷害。

• 然而,他終究無法真正逃避:當他被迫回到故鄉,過去的一切瞬間湧上心頭,他無法否認自己的傷口仍然存在,也無法對派崔克的需要置之不理。


✅ 真正的療癒,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學會承認它的存在,並找到適應它的方法。

2. 悲傷五階段理論:接受本身就是一種生存策略

心理學家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悲傷五階段理論」(The Five Stages of Grief)**,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在面對重大損失時,會經歷的不同心理階段:

1. 否認(Denial):剛開始時,人們往往無法接受事實,試圖否認痛苦的存在。

2. 憤怒(Anger):隨著現實逐漸清晰,內心可能充滿憤怒與不公的感受。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人們可能會試圖與命運討價還價,希望改變既成的事實。

4. 抑鬱(Depression):當意識到改變不可能時,悲傷與絕望的情緒可能會佔據內心。

5. 接受(Acceptance):最後,人們學會接受現實,並開始調適自己的生活。

▋李的故事,正是這五個階段的真實展現。


不同於許多電影會讓主角「痊癒」或「走出陰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反而讓我們看到,並非所有人都能完全克服悲傷,而是學會如何在悲傷的陪伴下,找到繼續前進的方式。

✅ 有時,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創傷,才是真正的堅強。


💡 個人成長關鍵:如何讓內心變得更強大?

李·錢德勒的旅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強大並不代表不會受傷,而是即使受傷了,仍然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1. 學習與悲傷共存,而非強迫自己遺忘

我們往往被社會灌輸「應該快點走出傷痛」、「應該讓自己變得更堅強」,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創傷都能輕易被撫平。有時,與悲傷共存,反而比強迫自己遺忘來得更健康。

✅ 允許自己感受痛苦,這並不代表你軟弱,而是你在學習如何與它共處。


2. 允許自己緩慢地適應,而不是急著「好起來」

李的選擇並非完美,他仍然無法完全放下過去,但他開始嘗試與侄子建立關係,這已經是一種成長。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當面對人生中的創傷時,不要逼迫自己「馬上變好」,而是給自己時間,慢慢適應新的現實。

✅ 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允許自己用自己的步調前進。


結語:內心強大,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學會如何承受

《海邊的曼徹斯特》告訴我們,並非所有故事都會有美好結局,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繼續走下去。

▋真正的療癒,不是遺忘,而是接受。真正的強大,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學會與痛苦共存,並在無常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星際效應》不只是一部精彩的科幻電影,更是一部探討時間、愛與人性哲學的深度之作。本文剖析電影中庫珀的父愛抉擇、布蘭德博士關於愛的理論,以及曼恩博士的人性掙扎,帶領讀者重新理解這部經典作品的深層意涵。
日本新春療癒電影《慢行列車》探討「寂」的意涵、家庭關係與個人成長,以鎌倉日常、江之島電鐵、盆石等意象,呈現人生旅程與情感流轉。
▋ 烏蘇拉·伊瓜蘭(Úrsula Iguarán) 《百年孤寂》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她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奠基者之一,更是家族真正的核心人物。 她的堅韌、聰明和務實,使她成為馬康多鎮長達百年的精神支柱。在動盪與孤寂交織的家族歷史中,烏蘇拉始終扮演著穩定的力量,見證並影響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Colonel Aureliano Buendía) 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角色之一。 他的生命貫穿了戰爭、孤獨、理想幻滅與最終的虛無,展現了馬康多(Macondo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José Arcadio Buendía) 是《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中布恩迪亞家族的始祖,也是馬康多(Macondo)的創建者。 他從一位勇敢的開拓者,逐步陷入瘋狂與孤獨,最終以悲劇性的方式結束。 他的生命象徵著人類對知識與發展的
4/5百年孤寂
從魔幻到寫實,就從《百年孤寂》談起。 ▋《百年孤寂》在講什麼? 《百年孤寂》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傳世之作。 這部小說不僅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更是全球文學中的經典之一。 這部充滿魔幻寫實主義色彩的經典小說,不僅是一個家族的史詩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生命中孤獨與愛的
《星際效應》不只是一部精彩的科幻電影,更是一部探討時間、愛與人性哲學的深度之作。本文剖析電影中庫珀的父愛抉擇、布蘭德博士關於愛的理論,以及曼恩博士的人性掙扎,帶領讀者重新理解這部經典作品的深層意涵。
日本新春療癒電影《慢行列車》探討「寂」的意涵、家庭關係與個人成長,以鎌倉日常、江之島電鐵、盆石等意象,呈現人生旅程與情感流轉。
▋ 烏蘇拉·伊瓜蘭(Úrsula Iguarán) 《百年孤寂》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她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奠基者之一,更是家族真正的核心人物。 她的堅韌、聰明和務實,使她成為馬康多鎮長達百年的精神支柱。在動盪與孤寂交織的家族歷史中,烏蘇拉始終扮演著穩定的力量,見證並影響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Colonel Aureliano Buendía) 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角色之一。 他的生命貫穿了戰爭、孤獨、理想幻滅與最終的虛無,展現了馬康多(Macondo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José Arcadio Buendía) 是《百年孤寂》(Cien años de soledad)中布恩迪亞家族的始祖,也是馬康多(Macondo)的創建者。 他從一位勇敢的開拓者,逐步陷入瘋狂與孤獨,最終以悲劇性的方式結束。 他的生命象徵著人類對知識與發展的
4/5百年孤寂
從魔幻到寫實,就從《百年孤寂》談起。 ▋《百年孤寂》在講什麼? 《百年孤寂》是哥倫比亞文學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傳世之作。 這部小說不僅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更是全球文學中的經典之一。 這部充滿魔幻寫實主義色彩的經典小說,不僅是一個家族的史詩故事,更是一面鏡子,映射出人類生命中孤獨與愛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這篇散文講述了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失戀後,如何通過自我療癒和成長,最終走出陰霾的故事。描述了失戀的痛苦和煎熬,以及在療癒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上都有創傷,我們也不例外。 然而當內在傷口與電影故事相遇時, 就是創傷獲得理解甚至治癒的時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Thumbnail
這篇散文講述了在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失戀後,如何通過自我療癒和成長,最終走出陰霾的故事。描述了失戀的痛苦和煎熬,以及在療癒過程中逐漸找回自我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我只能說,孩子你受苦了,我無法幫你承受這些,所以接下來的路,我會陪你一起走。」 近日,看見朋友有些情緒困擾,所以來聊聊自我療癒。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上都有創傷,我們也不例外。 然而當內在傷口與電影故事相遇時, 就是創傷獲得理解甚至治癒的時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