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Hanchor Marble
小包:Hanchor Surface
底層:ISOBAA 50% Merino Wool / Smartwool 250 Merino Wool
行動中層:Millet Trough Warm Crew
低活動量中層:Beyond Alpha Aura Jecket
風衣:Smartwool Fly Rite Windbreaker
化纖保暖:Houdini Ms. Dunfri
長褲:klättermusen Misty 2.0 / Tierra Sta Outdoor Pants
雨衣:Tierra Nevado Gore-Tex
雨褲:Fjallraven High Coast
遮陽帽:Halo Commodity Found Cap
毛帽:Teton Bro Rib Tbea
襪子:Darn tough / Smartwool
鞋子:Hoka Anacapa Low GTX Hiking Shoes
還有手套。手套超級重要的,而且隨便買就很好用。
背包和小包是遍路的固定組合,使用上已經很習慣。
底層羊毛衣也沒甚麼問題,在室內應該會開暖氣的地方,選擇前開拉鍊的版本很重要。
行動中層是沒有穿過的Millet自己研發的材質,感覺比Alpha Direct耐操,比Octa透氣,算是滿意這件的表現。
Ms. Dunfri目前也是遍路的固定班底了。對於爬山來說它太重,但又實在有夠暖,也很舒服,拿來冬季遍路正合適。
Beyond這件Alpha的夾克穿起來很舒適,加上羊毛底層和風衣,傍晚時分出去買東西穿來剛剛好。
Tierra的3L雨衣,在羊毛衣外面直接穿著它陡上,雖然不可能不熱,但透氣性算是相當不錯。即使裡面汗如小雨,衣料的親膚性也讓人感覺相對舒適。
Smartwool的風衣很舒服,腋下、背後拼接的薄羊毛材質也能適度的透濕散熱。但相對的,擋風的力道稍有不足。此外,帽兜的大小即使明顯是設計成貼著頭部的,也稍微短了一點。當然跟我把它罩在遮陽帽外面多少有點關係,但背上背包後,帽兜就會有點難戴上,或戴上後覺得有點緊,轉頭或抬頭的動作都會有些受限。
鞋子的部分,其實本來最想穿Speedgoat去。但出發前已知有兩天雨天,還是不敢貿然嘗試。有鑑於前年因怕下雪而穿了Hanwag Banks走馬路超慘烈,這次就選了低筒防水登山鞋,想說Hoka好歹也比Banks軟上許多,這次的路徑也不是全部都馬路,應該比較沒問題。
忽略的點是,這雙登山鞋我沒有連續穿過,都是走一日來回短時間郊山行程。因季節的關係襪子穿得比較厚,加上第三天開始每天走到20公里之後腳就開始腫,鞋內空間變得相當不足,壓迫摩擦跟著來,然後再遇到陡下路段,腳拇趾就遭殃。
如果帶Speedgoat的話可能會好些,但,這次幸運躲過下雪,要是我晚個幾天走,連續遇到下雪天,不防水的越野鞋可能會讓我的腳凍僵?
到底下次要帶甚麼鞋啊,真是傷腦筋。
這次還有一些失敗的地方,比如
以為所有的民宿都會提供浴衣,因此決定不帶睡衣,結果有兩晚還真得跟白天穿得一模一樣睡覺,舒適度實在差得有點多。
以為我有帶Only Hood或類似的頭套,但竟然沒有!有帶的話就不用一天到晚拉風衣的帽子,還能遮一下口鼻免於一直被風颳。
還有到底哪根筋不對,每種衣服都那麼多件,竟然選了底層黃色、風衣黃色、雨衣也黃色。有一天還真的搭起來從裡黃到外──是沒人在看,但這種失敗是我很不能接受的其中一種,然後它就發生了。
總之,不管是新朋友舊朋友,都幫了大忙。
謝謝這些好東西陪伴我平安度過這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