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的脈絡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來不及了。


這對夫妻下山了,途中投宿在一間簡陋旅舍,晚餐時忍不住大罵那個騙財的騙子,說得義憤填膺。一位坐在夫妻倆後面用餐的老居士聽見了,起身走到夫妻倆桌旁說明來意,同時看了一旁身型蜷曲的腦麻兒子一眼,自顧自坐下對他們說起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有錢有權有勢,連縣老爺都要禮遇他三分,村民也都推崇他、敬畏他。這個大地主的前生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大善人,因為修行功德,加上所的做種種布施,在他往生隨即投生在一個富裕家庭,長大後就成了人人敬重的巨賈士紳。不過,這個大地主今生的心性受前生某種偏執的影響而厭惡佛法,總是利用身份地位和話語權無止盡毀謗佛法,原本有在修行念佛的村人因他的影響,最終棄佛而去,不再念佛修行。大地主往生後,家道瞬間中落,子孫遠走他鄉,不知去向。


有一對男女,男的嗜吃驢肉,女的更愛吃,因為有著一樣愛吃驢肉的因緣,所以攀著這一份無形的「肉緣」線而結成了夫妻。這對夫妻婚後餐餐都要吃驢肉,幾年下來,也不知吃了多少頭驢。有一天,妻子懷孕了,辛苦懷胎十月終於生下孩子,在小兒科醫師聯合會診斷下斷定是一名腦癱兒,夫妻倆得知那一刻,哭得天崩地裂。


這位老居士對夫妻說,「每個人皆有佛性,佛說,『佛、心、眾生,沒有不同』,大地主謗佛斷人慧命,也是斷了自己的人身和智慧,死了之後投到畜牲道成了一頭驢,而你們夫妻倆嗜吃驢肉,某一天吃下的那頭驢討債而來,成了你們的兒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世間的因緣千絲萬縷,但是每一絲每一縷,都依著我們自己的造作,循著我們的因緣而來。就像老智者說的,想要有好的命運就去做好事,想要富貴就去布施,想要得孝子賢孫就去行孝道,怎麼做怎麼收,不會有任何的差錯。


#因緣果報

#造作

#自修自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盼望的光
61會員
2.0K內容數
請上臉書搜尋「盼望的光」有更多文章內容分享
盼望的光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亦廷三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跟爸爸住的亦廷沒有受到妥善照顧,遠在澎湖的阿嬤心疼金孫,千里迢迢跑到高雄就近照顧。亦廷的童年很坎坷,被爸爸抽皮鞭都算小菜,更惡劣的是打完之後再將他關在狗籠裡,讓小小的亦廷承受幽閉和被遺棄的恐懼。每當亦廷被爸爸打,阿嬤總是用老邁的身軀護住亦廷,少打一下兩下都好,阿
Thumbnail
2025/05/01
亦廷三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跟爸爸住的亦廷沒有受到妥善照顧,遠在澎湖的阿嬤心疼金孫,千里迢迢跑到高雄就近照顧。亦廷的童年很坎坷,被爸爸抽皮鞭都算小菜,更惡劣的是打完之後再將他關在狗籠裡,讓小小的亦廷承受幽閉和被遺棄的恐懼。每當亦廷被爸爸打,阿嬤總是用老邁的身軀護住亦廷,少打一下兩下都好,阿
Thumbnail
2025/05/01
在婚姻與生活中受盡苦難的女人總是免不了把人生中的各種暴風雨視作先生和家人的傑作,若不是他們如何如何,自己又怎麼會這般那般痛苦。老智者跟我們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有所準備,用先生喜歡的外相容貌來吸引他成為我們的先生,也用同一副身軀來吸引孩子成為我們的孩子。 因此,另一半對我們不好,給我們很多
Thumbnail
2025/05/01
在婚姻與生活中受盡苦難的女人總是免不了把人生中的各種暴風雨視作先生和家人的傑作,若不是他們如何如何,自己又怎麼會這般那般痛苦。老智者跟我們說,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都有所準備,用先生喜歡的外相容貌來吸引他成為我們的先生,也用同一副身軀來吸引孩子成為我們的孩子。 因此,另一半對我們不好,給我們很多
Thumbnail
2025/05/01
文芳結婚前,同事很慎重的對她說,「要跟這個人結婚,妳要多想一想,他賭博的惡習已經很久了。」當時的文芳很單純,一點也不了解賭博人的心思,於是回同事,「應該還好,婚後戒掉就好了。」沒想到,不僅戒不掉,反而變本加厲,文芳賺的錢都拿去幫先生還賭債,沒錢還債主馬上找上門威脅文芳,「不還錢也沒關係,你們的孩子我
Thumbnail
2025/05/01
文芳結婚前,同事很慎重的對她說,「要跟這個人結婚,妳要多想一想,他賭博的惡習已經很久了。」當時的文芳很單純,一點也不了解賭博人的心思,於是回同事,「應該還好,婚後戒掉就好了。」沒想到,不僅戒不掉,反而變本加厲,文芳賺的錢都拿去幫先生還賭債,沒錢還債主馬上找上門威脅文芳,「不還錢也沒關係,你們的孩子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Thumbnail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Thumbnail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Thumbnail
有一個警世的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盼了多年終於迎來第一個孩子,然而,這個孩子是個腦癱兒,也就是天生腦性麻痺,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散盡家產,哪裡有名醫,再遠也要揹著孩子去。有一天,這對夫妻聽說山上有一個師傅會治病,兩人連忙上山,錢給了,孩子也給他看了,卻沒有一點改善,兩人這才發現自己受騙上當卻也
Thumbnail
有一個媽媽,生了三個女兒,從小就特別疼愛大女兒,對小女兒總有一股說不清楚的疏離感,明明都是自己十月懷胎所生,她找不到原因,甚至因此到廟裡求籤與小女兒的緣份,也算盡各種命理,都無法得到答案。
Thumbnail
有一個媽媽,生了三個女兒,從小就特別疼愛大女兒,對小女兒總有一股說不清楚的疏離感,明明都是自己十月懷胎所生,她找不到原因,甚至因此到廟裡求籤與小女兒的緣份,也算盡各種命理,都無法得到答案。
Thumbnail
有一個婦人,出生時父親請人看相,沒想到命格奇差,簡直慘不忍睹,如果說「普通家境」是上輩子帶一萬元來吃穿,那麼這名婦人只帶三百元,而且歹命兼短壽,老實的乞丐命。
Thumbnail
有一個婦人,出生時父親請人看相,沒想到命格奇差,簡直慘不忍睹,如果說「普通家境」是上輩子帶一萬元來吃穿,那麼這名婦人只帶三百元,而且歹命兼短壽,老實的乞丐命。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義工師姐分享:   某日,精舍來了一對父女,女兒是腦麻人士,領有殘障手冊。可是這位女孩卻不用拐杖,由父親攙扶著走進屋內。 後來,這位父親跟我分享,他非常勤奮帶女兒去復健,對女兒有用的東西,他也會去嘗試。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中西合併治療,大家都說,他把女兒照顧得很好。這位父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義工師姐分享:   某日,精舍來了一對父女,女兒是腦麻人士,領有殘障手冊。可是這位女孩卻不用拐杖,由父親攙扶著走進屋內。 後來,這位父親跟我分享,他非常勤奮帶女兒去復健,對女兒有用的東西,他也會去嘗試。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中西合併治療,大家都說,他把女兒照顧得很好。這位父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目前誦經已超過半年,超渡8名(業主菩薩),目前尚未超度還有8名。我先為兒子先寫一篇文章分享,若有功德,就給兒子吧。 從兒子一出生的時候,因為常生病發燒不好帶,就抱上山見高雄佛寺的法師,聽說他能知過去未來。師父(已往生)跟另一位天眼通的婆婆都曾告訴我。我這位兒子是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目前誦經已超過半年,超渡8名(業主菩薩),目前尚未超度還有8名。我先為兒子先寫一篇文章分享,若有功德,就給兒子吧。 從兒子一出生的時候,因為常生病發燒不好帶,就抱上山見高雄佛寺的法師,聽說他能知過去未來。師父(已往生)跟另一位天眼通的婆婆都曾告訴我。我這位兒子是菩薩
Thumbnail
這個現世現報的真實故事,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大娘講給我的,聽後令我唏噓不已。
Thumbnail
這個現世現報的真實故事,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大娘講給我的,聽後令我唏噓不已。
Thumbnail
主角喜歡上山探礦脈 曾經有一次有挖到一些礦 因此很沉迷 甚至丟下家人不務正業上山 一待就是整個月以上 但是一直運氣不好 沒有挖到好的脈源 下山呼嚨一下家人 藉機會又上山了 當然被老婆識破 上山下起雪了 一無所獲的回來 主角不探脈源了 跟家人溝通 說服家人要把牛賣掉還債前要先去參加鬥牛 跟老
Thumbnail
主角喜歡上山探礦脈 曾經有一次有挖到一些礦 因此很沉迷 甚至丟下家人不務正業上山 一待就是整個月以上 但是一直運氣不好 沒有挖到好的脈源 下山呼嚨一下家人 藉機會又上山了 當然被老婆識破 上山下起雪了 一無所獲的回來 主角不探脈源了 跟家人溝通 說服家人要把牛賣掉還債前要先去參加鬥牛 跟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