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艦歷史】荷蘭少數現代化軍艦 -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驅逐艦

【船艦歷史】荷蘭少數現代化軍艦 -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驅逐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驅逐艦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驅逐艦


艾薩克·斯維爾斯號(HNLMS Isaac Sweer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四艘傑拉德卡倫堡級驅逐艦之一。


▪︎船艦特徵

排水量:標準1604噸,滿載2,228噸

:107公尺

:10.6公尺

吃水:2.8公尺

推進系統:2軸,帕森斯齒輪渦輪機,3台Yarrow型鍋爐,45,000馬力

航速:37.5節(69.5公里/小時;43.2 英哩/小時)

續航力:3,200海浬(5,900公里;3,700英里)以15節(28公里/小時;17英里/小時)速度航行

武器:6 × QF4吋 Mk XVI 艦炮、4 × 40毫米博福斯、8 ×維克斯 .50機槍、8 ×英國21吋魚雷、水雷和深水炸彈


1941-1942年期間塗上偽裝色的艾薩克·斯維爾斯號。

1941-1942年期間塗上偽裝色的艾薩克·斯維爾斯號。


|設計和施工

該船於1938年11月26日安放龍骨,1940年3月16日下水,德國入侵荷蘭後,未完工的船被疏散至英國。她是在英國完成的,配備六門英國 4 英寸雙用途炮,而不是計劃中的五門 120 毫米炮。這艘船在當時是相當現代化的,速度很快,配備兩門手動穩定的 40 毫米博福斯防空砲,每門砲都配有自己的哈茲邁爾火控系統,這是一種機載機械模擬火控計算機,集成了機載光學測距儀。她是第一艘使用荷蘭無線電測向儀(RDF 289)來瞄準防空砲的荷蘭軍艦。該船的設計圖從德國人手中保存了下來,其中的一些元素被融入皇家海軍的船艦設計中。


艾薩克·斯維爾斯號在馬爾他

艾薩克·斯維爾斯號在馬爾他


服役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Isaac Sweers)是盟軍第 4 驅逐艦艦隊的成員,該艦隊於1941年12月13日在邦角海戰中用魚雷擊沉了意大利巡洋艦阿爾貝里科·達·巴比亞諾號(Alberico da Barbiano)和阿爾貝托·迪·朱薩諾號(Alberto di Giussano)。她用近距離的砲火擊中了阿爾貝里科號,並向角宿號魚雷艇發射了四枚魚雷,但她的攻擊都沒有命中目標。1942年1月,她護送重要的MW-8B護航隊前往馬爾他,全部安全抵達托布魯克。


▪︎印度洋

1942年1月23日,艾薩克·斯威爾斯號被派往荷屬東印度群島。人們擔心日本會入侵爪哇和蘇門答臘。該船於2月8日抵達錫蘭科倫坡後,先進入乾船塢進行為期20天的維修。此後,再將船派往荷屬東印度群島水域已經太遲了。駐紮在那裡的盟軍-荷蘭艦隊於1942年2月27日至28日的爪哇海戰役中被日本擊敗,荷蘭指揮官於1942年3月8日投降。 4月15日,這艘現已隸屬於印度洋英國艦隊的船停靠在阿杜環礁並在那裡加油。該中隊的任務是尋找攻擊科倫坡和亭可馬裡的日本航空母艦。然而,這並沒有成功,日本人成功逃脫。4月14日,艾薩克·斯威爾斯號停靠孟買。4月30日,她啟航前往塞席爾,然後停泊在非洲海岸的蒙巴薩,直至5月22日。驅逐艦隨後經德班、西蒙鎮、弗里敦和直布羅陀返回歐洲。

1942年11月11日,在火炬行動期間 ,艾薩克·斯威爾斯號與英國皇家海軍豪豬號一起幫助救出了被德國潛艇擊沉的荷蘭客輪新澤西號241名船員。1942年11月13日,艾薩克·斯威爾斯號被威廉·多姆斯(Wilhelm Dommes)指揮的德國潛艇U-431發射的兩枚魚雷擊中。最終該船沉沒,船上194名船員中有108人喪生。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7K會員
952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印第安納號戰艦(USS Indiana,BB-58)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四艘南達科他級快速戰艦中的第二艘。這是華盛頓條約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瓦解之後設計的第一批美國戰艦,它們利用了自動升級條款,允許將主砲升級至16英寸(406毫米)火砲。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Admiralen class )是1926年至1931年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八艘艦艇。
特耶克希德斯號驅逐艦(HNLMS Tjerk Hiddes)是一艘英國建造的二戰荷蘭軍艦。她於1940年5月22日作為一艘英國 N 級驅逐艦開始建造龍骨,並於1941年6月25日以英國皇家海軍加查馬達號的名稱下水,但在1942年5月27日,她被轉移至荷蘭皇家海軍。
維特·德·維茨號驅逐艦(HNLMS Witte de With)是一艘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同名荷蘭海軍上將的名字命名,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該船於1927年5月28日在鹿特丹菲耶諾德造船廠安放龍骨,並於1928年9月11日下水。
範內斯號驅逐艦(HNLMS Van Nes)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荷蘭海軍上將Jan Jansse van Nes 的名字命名,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
怨仇號航空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兩艘航空母艦中的同級艦。1944年完工後,她最初被分配到本土艦隊,並在當年剩餘時間攻擊挪威的目標。隨後,她被分配到英國太平洋艦隊(BPF),並於1945年襲擊了特魯克的日本海軍基地和日本本土島嶼上的目標。
印第安納號戰艦(USS Indiana,BB-58)是美國海軍於20世紀30年代建造的四艘南達科他級快速戰艦中的第二艘。這是華盛頓條約體系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瓦解之後設計的第一批美國戰艦,它們利用了自動升級條款,允許將主砲升級至16英寸(406毫米)火砲。
海軍上將級驅逐艦(Admiralen class )是1926年至1931年間為荷蘭皇家海軍建造的八艘艦艇。
特耶克希德斯號驅逐艦(HNLMS Tjerk Hiddes)是一艘英國建造的二戰荷蘭軍艦。她於1940年5月22日作為一艘英國 N 級驅逐艦開始建造龍骨,並於1941年6月25日以英國皇家海軍加查馬達號的名稱下水,但在1942年5月27日,她被轉移至荷蘭皇家海軍。
維特·德·維茨號驅逐艦(HNLMS Witte de With)是一艘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同名荷蘭海軍上將的名字命名,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該船於1927年5月28日在鹿特丹菲耶諾德造船廠安放龍骨,並於1928年9月11日下水。
範內斯號驅逐艦(HNLMS Van Nes)是荷蘭皇家海軍的海軍上將級驅逐艦,以17世紀荷蘭海軍上將Jan Jansse van Nes 的名字命名,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
怨仇號航空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兩艘航空母艦中的同級艦。1944年完工後,她最初被分配到本土艦隊,並在當年剩餘時間攻擊挪威的目標。隨後,她被分配到英國太平洋艦隊(BPF),並於1945年襲擊了特魯克的日本海軍基地和日本本土島嶼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