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泊中的怨仇號
怨仇號航空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兩艘航空母艦中的同級艦。1944年完工後,她最初被分配到本土艦隊,並在當年剩餘時間攻擊挪威的目標。隨後,她被分配到英國太平洋艦隊(BPF),並於1945年襲擊了特魯克的日本海軍基地和日本本土島嶼上的目標。1946年,怨仇號返回家鄉,成為本土艦隊的甲板登陸訓練航母,這一角色一直持續到1950年。她於1950年被轉為預備役,1952年改裝為訓練艦,並擔任本土艦隊訓練中隊的旗艦。1951年至1952年間,該船曾考慮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造,但因成本太高、耗時太長而被拒絕。怨仇號於1954年退役,並於隔年作為廢鐵出售。
1944年6月14日,怨仇號偽裝停泊在格里諾克
排水量:23450噸(標準);32110噸(滿載)
長:233.6米
寬:34.9米
吃水:8.81米
動力:148,000匹
裝置:8 × 海軍部三汽鼓鍋爐;4 × 蒸汽渦輪機;4 × 推進器
航速:32節
航程:12000海浬/10節
編製:1585~2300人
武器:(1946年1月)8 x 雙聯裝113mm高射砲;4 x 單裝40mm 博福斯;5 x 八聯裝40mm「砰砰」砲;3 x 四聯裝40mm「砰砰」砲;17 x 雙聯裝20mm 厄利孔;17 x 單裝20mm 厄利孔
裝甲:水線裝甲 114 mm;飛行甲板 76 mm ;機庫 51 mm;艙壁 76~51 mm 艦載機:60;81(1945年,含甲板系留)
其它:279型雷達;272型雷達;277型雷達;281B型雷達;6 x 282型雷達;293型雷達;1 x 彈射器
1944年,怨仇號在克萊德河
怨仇號航空母艦最初是1938年海軍計畫中光輝級航空母艦的改良型。她們的設計速度為2節(3.7公里/小時;2.3英里/小時),並可搭載額外的12架飛機,但代價是降低裝甲防護,以保持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允許的噸位範圍內23,000噸。該艦全長233.6公尺,水線長222.5公尺。該船的水線寬為29.2公尺,滿載時吃水為8.9公尺,怨仇號航空母艦嚴重超重,滿載時排水量達32,630噸。船完工時,輕載時的穩心高度為1.2公尺,深載時的穩心高度為2.1公尺。1945年,「怨仇號」的編制約為2,300名軍官和水兵。 這些船艦配備了四台帕森斯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每台渦輪機驅動一個軸,蒸汽由八台海軍部三鍋筒鍋爐供應。這些渦輪機的設計總功率為148,000馬力,足以使船的最大速度達到32.5節(60.2公里/小時;37.4英里/小時)。在海上試驗中,怨仇號的速度達到了31.89節(59.06公里/小時;36.70英里/小時),功率為151,200馬力(112,700千瓦)。該船最多可攜帶4,770噸的燃油,以20節(37公里/小時;23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6,720海浬(12,450公里;7,730英里)。
1944年11月26日,螢火蟲式戰鬥機正在為攻擊挪威目標做準備
裝甲飛行甲板長231.6公尺,最大寬度為31.1公尺。在飛行甲板的前部安裝了一台液壓飛機彈射器。怨仇號航空母艦在中心線上裝備了兩台升降機,前升降機長45英尺,寬33英尺,僅為上部機庫提供服務,後升降機長45英尺,寬22英尺,可為兩個機庫提供服務。上部機庫長139.6公尺,下部機庫長63.4公尺;該艦的最大寬度為18.9公尺。機庫的高度只有14英尺,無法存放租借法案中的沃特F4U海盜戰鬥機以及許多戰後飛機和直升機。怨仇號航空母艦的設計機庫可容納48架飛機,使用永久甲板停泊設施可容納多達81架飛機。這些飛機所需的額外機組人員、維修人員和支援設施都安置在下層機庫,這些船還配備了430,300公升的汽油。
1945年,艦隊航空兵「復仇者式」、「海火式」和「螢火蟲」戰鬥機在「怨仇號」上起飛前進行發動機預熱
該艦的主要武器為八座雙聯裝砲塔中十六門速射(QF)4.5吋(110mm)兩用砲,每側船體有四座砲塔。與光輝級戰艦不同的是,砲塔的頂部是平的,並與飛行甲板齊平。該槍最大射程為18,980公尺。她的輕型防空設施包括五座八聯裝QF 2 磅「砰砰」防空砲,其中兩座位於艦島前方的飛行甲板上,一座位於艦島後部,兩座位於船體左舷的浮筒中。船體的左舷還安裝有一座四聯裝 2 磅砲砲架。這門2磅砲的最大射程為6,800碼(6,200公尺)。該艦還裝有 61 門厄利孔 20 毫米機關炮,其中 19 門單砲架和 21 門雙砲架。這些火砲的最大射程為 4,800碼(4,400公尺),但當這些船艦轉移到太平洋戰區時,有些火砲被40毫米博福斯防空砲所取代,因為20毫米砲彈不太可能在神風特攻隊擊中艦船之前將其擊落。博福斯砲的最大射程為10,750碼(9,830公尺)。在1945年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之前,怨仇號又增加了兩座四聯裝「砰砰」砲座。到了1946年4月,這些砲減少到 12 門博福斯炮、8 門雙聯裝和 14 門厄利孔單聯砲。
戰爭結束後,怨仇號抵達雪梨時的樣貌
1946年海上航行的「怨仇號」
她的艦橋頂部裝有277型水面搜索/測高雷達,前桅杆上裝有293型目標指示雷達。這些艦艇可能裝備279型和281B型預警雷達,這些雷達是基於戰爭後期安裝在光輝級航空母艦勝利號上的雷達而設計的。此外,火控指揮儀上也安裝了282型和285型炮術雷達。 怨仇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受到 3 英吋(76毫米)裝甲的保護。機庫的側面厚度為 1.5 英吋(38毫米)或 2 英吋(51毫米)。機庫末端受到 2 英吋厚的艙壁保護,機庫甲板的裝甲厚度為 1.5 至 2.5 英吋(38至64毫米)。水線裝甲帶厚 4.5 英吋(114毫米),但僅覆蓋船體的中部。安全帶前後由 1.5 至 2 英吋的橫向艙壁封閉。水下防禦系統是一個由充滿液體和空氣的隔間組成的分層系統,類似於光輝級艦艇所使用的系統。4.5吋火砲的彈藥庫位於裝甲城堡外面,受到 2 至 3 英寸的頂部、4.5 英寸的側面和 1.5 至 2 英寸的末端的保護。
1947年的怨仇號
1939年2月21日,費爾菲爾德造船工程公司在克萊德賽德的船廠開始建造「永恆之輪號」,船廠編號為672。1943年11月,拉克蘭·麥金托什(Lachlan Mackintosh)上校被任命為該艦的指揮官。怨仇號被分配至本土艦隊,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一直在訓練,而1771中隊的費爾雷螢火蟲戰機則於9月10日昇空。當月晚些時候,第2海軍 TBR 聯隊的828和841中隊的費爾雷梭魚雷轟炸機也加入到該中隊的行列。 她的第一個任務是尋找十月初離開卡夫約德停泊地的德國戰艦提爾皮茨號。10月16日,怨仇號離開斯卡帕灣,兩天後,其螢火蟲號機組人員在特羅姆瑟附近的霍科亞島附近發現了戰艦。由於航空母艦上沒有任何單座戰鬥機來護航,因此沒有發動任何攻擊,儘管他們在返回基地之前確實損壞了一艘貨船。10月16日,來自第24海軍戰鬥機聯隊第887和第894中隊的超級馬林海火戰鬥機登艦。10月下旬,她參與了在挪威海岸附近的「競技行動」,她的飛機擊沉了六艘船,並擊傷了一艘德國潛艇,只損失了一架梭魚戰機。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11月8日,梭魚型戰鬥機被第30海軍戰鬥機聯隊(由801和880中隊組成)的海火戰鬥機所取代,並在11月11日至21日期間為護航航母的布雷行動提供空中掩護。第二天,本土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亨利·魯斯文·摩爾爵士在「怨仇號」上掛起了旗艦旗,艦船起航,前往阿爾斯滕島附近搜尋一支據報在行動中發現的護航隊,船上有801、880和1771中隊的「海火」和「螢火蟲」。由於天氣惡劣,飛機直到11月27日才起飛,但他們找到了護航隊並擊沉了包括里格爾號(MS Rigel)在內的兩艘商船,並擊傷了另外六艘。里格爾號被用作德國戰俘的運輸船,其沉沒導致2,50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戰俘。到了12月6日時,該艦準備執行「城市行動」,這是另一項佈雷行動,在此期間,她的螢火蟲戰機協助擊沉了一艘德國掃雷艦。12月15日,她開始在羅塞斯進行改裝,為轉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做準備,改裝內容包括增強其輕型防空武器。 1945年3月10日完工後,801、828、880 和 1771 中隊重新登船,共擁有48架海火式戰鬥機、21架格魯曼 TBF 復仇者魚雷轟炸機和十幾架螢火蟲式戰鬥機,這是迄今為止英國航母上最大的航空大隊。六天後,「怨仇號」出發加入BPF,並於3月25日抵達埃及塞得港。在穿越蘇伊士運河時,一陣強風將其吹上岸,護送拖船花了五個小時才將其拉離。她沒有受到任何損壞,繼續航行並於1945年5月8日(歐洲勝利日)抵達雪梨。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5月29日,「怨仇號」抵達位於阿德默勒爾蒂群島馬努斯島的BPF主要作戰基地。一週後,海軍少將帕特里克·布林德爵士準備執行「囚犯行動」。在為期兩天的襲擊中,該航空母艦共飛行了113架次,只有一架海火式戰機在敵方行動中損失,隨後該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於6月17日返回馬努斯島。6月30日,第8航母航空大隊成立,吸收了第24海軍戰鬥機聯隊,以指揮「怨仇號」上的所有空中部隊。 訓練完畢後,她於7月6日啟航前往日本海岸加入 BPF 主力部隊,並於10天後與他們會合。7月17日,怨仇號出動八架螢火蟲戰鬥機和十幾架海火戰鬥機襲擊東京以北的目標,但由於天氣惡劣,只有螢火蟲戰鬥機能夠找到目標。第二天,八架螢火蟲和二十架海火轟炸機襲擊了東京附近的目標,隨後更惡劣的天氣導致飛行行動暫停,直到7月24日至25日,英國海軍先鋒部隊的飛機襲擊了大阪和內海附近的目標,使日本護航航母海鷹號陷入癱瘓。在稍作補給後,空襲於7月28日和30日恢復,英國人在舞鶴附近擊沉了沖繩海域上的護航艦。由於惡劣天氣、加油需求以及廣島原子彈爆炸等原因,空中行動的恢復被推遲至8月9日。當天,怨仇號的「海火式」轟炸機共飛行94架次,「螢火蟲」戰鬥機共飛行14架次,針對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南部的目標,共損失兩架「海火式」。第二天又發動攻擊,擊沉了兩艘軍艦、許多小型商船,並摧毀了許多鐵路用列車和停放的飛機。英國愛國陣線原計劃於8月10日後撤退,為奧林匹克行動(定於11月入侵九州)做準備,包括怨仇號在內的主力部隊於8月12日啟程前往馬努斯,自上個月抵達以來,她的飛機已出動了1,000餘架次。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她於8月24日抵達悉尼,並重新改裝機庫,以容納盟軍戰俘和士兵遣返。為了最大限度地運載乘客,該船留下了航空隊,並於9月25日抵達馬尼拉,在那裡搭載了2,000多名英國、美國和加拿大戰俘。10月5日,她運送美國人至珍珠港下船,六天後繼續在溫哥華運送英國和加拿大的乘客。「怨仇號」開放供公眾參觀後,停留了一周,然後啟航前往香港,接載了數百名戰俘,並繼續前往馬尼拉,她搭載了2,114名乘客。她將他乘客送到婆羅洲的巴厘巴板,然後轉運到英國。該航空母艦上裝載了澳洲第7師的2,126名士兵及其裝備返回澳洲。她於11月17日抵達悉尼,並於12月8日啟航,運送更多從巴布亞紐幾內亞返回的部隊。她於聖誕節前返回雪梨後,該船的附加舖位等被拆除,以恢復運作狀態。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1946年1月,她的航空隊起飛,減去解散的第880中隊,並以1790中隊取代1771中隊。經過幾天的飛行練習後,怨仇號與其姊妹艦不倦號和其他幾艘艦隻一起訪問了墨爾本港口。1月31日,她成為新任命的英國海軍副司令、海軍中將菲利普·維安爵士的旗艦。她繼續輕鬆地進行訓練和港口訪問,直到3月15日在悉尼開始改裝,改裝持續到4月29日,當時她出海飛行,並卸載屬於828中隊的16架租借法案「復仇者」戰鬥機。她於5月5日啟航回國,並於6月3日抵達德文波特。 怨仇號於8月再次出海,成為本土艦隊的甲板著陸訓練航母。三個月後,她參加了本土艦隊的演習,並於11月7日在停靠德文波特時與輕型航空母艦復仇號相撞,受了輕微損傷。1947年2月1日,她與本土艦隊的其他艦隻一起與戰艦先鋒號會合,當時正作為皇家遊艇護送喬治六世國王開始首次南非皇家之旅。2月7日,「怨仇號」接待了國王及其家人,並為他們舉辦了一場小型飛行表演,之後女王向機組人員發表了講話。離開王室後,她訪問了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和塞內加爾的達喀爾,然後抵達西地中海接受更多訓練。該船於3月7日回到家鄉,並於4月17日在羅塞斯開始進行漫長的改裝。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1947年10月完工後,她加入第813中隊,開始搭載布萊克本烈焰戰機並恢復訓練。1948年2月9日,約翰史蒂文斯上尉接替曼瑟格的職位,因為後者已晉升。6月和7月,該艦參加了皇家海軍參謀學院學生的一系列演示,其中包括由埃里克·布朗少校駕駛的格洛斯特流星噴氣式戰鬥機首次登陸航母,韋斯特蘭飛龍機和肖特鱘魚原型機的登陸,螢火蟲戰機展示發射火箭。她於11月10日完成了為期10週的改裝並恢復了甲板著陸練習。1949年2月27日,她啟航前往直布羅陀,抵達後的第二天,801中隊於3月5日攜其德哈維蘭海大黃蜂戰鬥機登船。3月6日開始與本土艦隊的其他幾艘艦艇進行短暫的演習。6月,她訪問了挪威奧斯陸和卑爾根港口,接待了國王哈康七世。當船隻停泊在朴茨茅斯時,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於8月19日到訪,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於10天後也到訪。702中隊於9月搭載七架德哈維蘭「吸血鬼」戰鬥機對航母進行接受評估,評估工作持續至11月11日。 1950年2月至 月,怨仇號在西地中海進行訓練,她在愛爾蘭海和蘇格蘭西海岸恢復了飛行訓練,直到七月中旬訪問哥本哈根港口。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九世於7月18日視察了該艦。兩天後,她被轉為預備隊,並透過增加額外的住宿和教室,慢慢地改裝成一艘訓練船。在此期間,她被考慮進行大規模重建,將兩個機庫合併為一個高5.33公尺的機庫,以容納30,000磅(14,000公斤)的飛機。此外,她的武器裝備也將現代化,飛機的燃料供應也將增加一倍以上。隨後,勝利號也進行了類似的重建,但事實證明重建的費用比計劃的要高得多,而且所花的時間也比預計的要多。由於缺乏時間和金錢,海軍部於1952年6月取消了這項現代化改造計畫。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1952年1月16日,怨仇號重新服役,成為本土艦隊訓練中隊的旗艦。2月13日,她抵達多佛,在喬治六世國王國葬前後擔任港口的護衛船,向從海上抵達的皇室成員和國家元首致敬。任務結束後,該艦駛往地中海西部,與其姊妹艦會合進行演習。6月份,兩姊妹艦代表一支快速船隊在一次防空演習中給飛機當攻擊訓練。她們在下個月訪問了哥本哈根後回國。9月25日,「怨仇號」啟航前往直布羅陀,並訪問了葡萄牙里斯本港口,然後返回德文波特進行改裝。11月16日,她的廚房發生油火,嚴重損壞了電線,不得不將改裝時間延長至1953年1月20日。 6月15日,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艦隊檢閱儀式上,她懸掛了海軍中將約翰史蒂文斯的旗幟,史蒂文斯曾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指揮官,現任本土艦隊訓練中隊旗艦軍官,十月怨仇號與不倦號一起在錫利群島和布里斯托爾海峽進行艦隊演習。她將阿蓋爾和薩瑟蘭高地軍團第 1 營從德文波特運送到特立尼達,以應對英屬圭亞那的危機,並於10月將皇家威爾士火槍團的一個營從特立尼達運送到牙買加,並於11月11日返回家鄉。1954年8月19日,輕型航空母艦忒修斯號接替她擔任旗艦。
怨仇號於1954年9月1日退役並出售,於1955年10月27日拖至解體,隔月起,怨仇號在因弗基辛被拆毀。
碧藍航線 怨仇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