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林毅夫:今年會好!習見民企結束打壓?彭博:中國科技已難重返繁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習近平罕見參與民企座談會,邀請多家民企巨頭與會。馬雲的出席更是備受各界矚目。據分析,這是中國面對經濟衰退及美中貿易戰等嚴峻挑戰下,對「國進民退」的修正!問題是,表示放棄"國進民退"?林毅夫:今年會更好!彭博:中國科技已難重返繁榮!


林毅夫:今年更好!紐時:習錯誤決策全球買單!彭博:中國科技業已難重返繁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這場備受矚目的民企座談會,邀請了多位民營企業巨頭參加。根據路透社分析,這顯示出美中貿易戰,中國企業面臨的內外部挑戰日益加劇,習近平期望科技巨頭能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
(See:2025/02/17,TVBS新聞,前景不妙? 馬雲.DeepSeek梁文鋒獻策 習近平召集科技巨頭救經濟)

此次會議引起多家外媒的關注,普遍認為這可能是「國進民退」經濟方針的修正訊號。尤其,馬雲此次重返官方舞台,被視為中國官方釋出「開綠燈」的訊號。
(See:2025/02/18,TVBS新聞,對抗美國靠他們!習近平會晤大陸科技巨頭 與馬雲握手「開綠燈」、鏡新聞,習近平辦座談會救經濟 馬雲久違露臉暗示「國進民退」轉向?)


然而,BBC中文網與彭博社都有不一樣的解讀與看法!BBC中文網認為:雖然中國在多次類似會議上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性,但新聞和數據還在不斷展現「國進民退」的現實。多位專家指出,中國民企擔心「三座大山」:國資吃掉民企隨意監管不公平待遇。(See:2025/02/19,BBC中文網,觀察:習近平時隔六年多再晤民企,除了馬雲「過關」還有哪些關注點)


因此,中共官方說了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通常都是表面化的官樣文章)!最終還是實際做了什麼才重要(實際上的措施作為才是重點)!


民營企業座談會17日在北京舉行,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等6位企業家代表發言,習近平講話中強調了對民營經濟的發展。2025年是中共「十四五」規劃收尾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啟動之年,將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經濟發展趨勢?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判斷,今(2025)年中國的經濟狀況總體來講會比2024年好林毅夫指出,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明顯特徵即「前高、中低、後揚」。相信今年狀況總體來講會好。若今年實現5%或更高的經濟成長,人均GDP有望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
(See:2025/02/18,風傳媒,中國經濟今年比去年更好或更壞?林毅夫從「這個特徵」做出最新判斷、聯合報,林毅夫:陸有望跨入高收入國)


《紐約時報》直指,川普並非全球經濟所面對的唯一危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許才是真正的挑戰,他的產業與經濟政策正在從根本上扭曲並損害全球貿易,且出口大量的「中國製造」產品,讓各國一起為中國的房市泡沫和內需不振付出代價
《紐約時報》指出,習近平用中國製造出口,重創各國出口產業,主要是為了彌補中國政府管理國內經濟時,下了錯誤決策。這一問題可追溯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中國出口下滑,中國政府本可促進國內消費來彌補缺口,但中國選擇了另一條路,將其龐大的家庭儲蓄進行大規模投資,蓋新橋、道路、尤其是大量的房屋建設。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經濟活動,讓中國減少了對出口的依賴,卻也導致了房地產泡沫。當習近平在2020年打壓房地產行業時,引發了一場持續至今的房市衰退
(See:2025/02/18,上報,紐時:習近平用「中國製造」救經濟 讓全球為他的錯誤埋單,自由時報,紐時:習近平一籮筐救中國經濟錯誤決策 竟讓全球來為他買單?)


其實,此正因林毅夫堅持「產業政策」才有「後發優勢」,這才導致華爾街日報所分析報導:建設過度、債務過度、產能過剩,中國經濟今遭建設過剩、債務過剩、產能過剩等各種過剩的拖累,正面臨著嚴重衰退的情況,即便中國真心想要超越美國,恐怕都得再花數十年才有可能!


《彭博新聞》則分析認為,社會維穩對經濟嚴格的控管仍是中國共產黨的終極目標,監管機構也以各種方式展現監督權力與削弱科技富豪氣勢和社會影響力,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恐難以再回到過去高速繁榮的發展榮景。報導指,維護社會穩定對經濟嚴格控制仍是執政的共產黨的最主要目標,這一目標不太可能很快改變,特別是政府已明確表示不會容忍回到過去無序擴張、快速致富的時代,也不會容忍某些科技富豪及其追隨者的「享樂主義」生活方式。
(See:2025/02/18,上報,習近平要民營企業「大顯身手」 彭博:中國科技業恐難再無序擴張、中央廣播電台,習近平高調見民企是打壓結束訊號?彭博:中國科技業已難再重回繁榮)


中國外資出走去年高達1684億美元,規模有史以來新高!西方「避開中國」!


彭博社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2024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推算,去年外商直接投資(FDI)淨流出1,684億美元(約新台幣5.5兆元),資本外流規模寫下1990年有數據以來的最大。分析認為,在中美掀起新一輪貿易戰後,資金外流態勢恐將持續。(See:2025/02/17,世界日報,中國去年高達1684億美元外資出走 規模有史以來新高、聯合報,外資加速逃離陸 去年撤出5.5兆、經濟日報,陸去年外資大出走 貿易戰效應 外流態勢恐將續)


華爾街日報報導,繼先前在中國以外尋找新製造基地的「中國+1」戰略以分散風險後,如今隨著美中緊張局勢加劇,越來越多的西方科技公司進一步將「避開中國」(Anything But China)列為當務之急,將生產線加速遷出中國
(See:2025/02/18,中央社,美媒:避開中國 成為西方科技企業當務之急)


我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分析:地緣政治因素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監管政策的變動,仍是影響外商投資中國的關鍵挑戰。
(See:2025/02/15,今周刊,外商投資中國信心直直落...曾是全球最受青睞投資地之一 3大變動讓他們寧願不斷撤出、放棄市場大餅)


李強要求馬雲回來提振信心?還是會繼續"國進民退"!對中國經濟有提振作用?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近日深陷負面傳聞,但他突然露面,疑似闢謠,引發外界關注。丁薛祥突然露面,但他走路疑似一瘸一拐。因此,引發諸多揣測。畢竟,丁屬於新上海幫,相對於蔡奇之屬福建幫與李強之屬浙江幫乃屬習派正統,則較特殊。因此,也一直傳出丁出狀況的消息。如今,李強安排的座談會,竟卻傳出習臨時換稿。或許,這正顯示出,習仍想繼續主導其"國進民退"、"共同富裕"的"中國夢"。
(See:2025/02/18,新聞看點,座談會出大事!習近平臨時換稿;李強蔡奇換位,丁薛祥有狀況、陳破空縱論天下,丁薛祥遭打斷腿?想當接班人的代價?看中國,疑闢謠丁薛祥一瘸一拐突現身 習接班人再成聚焦、直指政治局 習殺氣騰騰想要搞掉谁?)


如前述,這次是李強要求馬雲回來提振中國企業信心!卻傳出習臨時換稿!那還可以稱習定調:馬雲過關?馬雲真的過關了嗎?還是只是被習用來突破其自己的困局而已?習或李還是會繼續"國進民退"政策嗎?倘若政策上仍然是繼續"國進民退"!這又對中國經濟有何提振的作用呢?否則,為何港股不升反跌?就連最強外資金融巨擘貝萊德都棄離?各行業齊哀嘆百業蕭條?


要言之,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經濟已經陷入嚴重衰退,要想不走入經濟大蕭條的困境,當務之急,唯有如經濟學家張維迎所提"還權於民"、"國退民進",才有可能!然而,目前看來,習仍"負隅頑抗"當中,那麼,就仍"國進民退"、"共同富裕"的"中國夢"中!做夢!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華社》報導,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出席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和多名大型民企負責人見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相當低調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加這場會議,起立鼓掌迎接習近平蒞臨。市場分析,馬雲的出現,極大程度象徵著「大陸政府對科技業的態度發生變化」。並有認為,這是習近平定調「馬雲解凍」。
新光三越氣爆事故!台中市長盧秀燕震怒:整起重大公安事故,新光三越應負起責任!公共安全風險管控,靠事後震怒嗎?廠商只要不申請,市府事前就無法執行風控?廠商不申請,地方政府就無法執行風險管控措施?無法積極主動防範?市民選地方首長是選辛酸的?風險管控的具體防範作為不正是具行政資源的地方政府應該要執行的嗎?
路透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將主持一場座談會,出席者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雷軍、馬化騰、王興興等科技巨頭,以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這也突顯了,中國民企在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下面對多重挑戰。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該場座談會可能會在下周一舉行,習近平預料會激勵民企在美中科技戰下,在國內及國外擴大生意。
台中又工安公安事故了!前年興富發吊臂掉落砸死靜宜老師...去年全聯倉儲大火死9人... 新光三越百貨氣爆疑裝潢釀禍,都發局稱未收到施工申請! 問題則是業者為何膽敢不申請?市府僅能等申請?百貨賣場建物消防等公安管控? 市府有何工安、公安風險管控積極作為? 身為台中市民,竟然成為待宰羔羊?只能自求多福?
日經亞洲撰稿人中澤克二:從去年底官媒發布的一系列文章來看,中共內部派系鬥爭明顯上升,因今年將決定下屆領導班子,潛在的政治風暴在北京爆發,是很可能的事情。 林毅夫出新書回顧20年前面臨通縮依舊仍能保持高度經濟成長的壯舉豪情!馬雲復出?是李強布局?抑或丁薛祥可接班?究竟中國經濟將會倒退嚕?抑或向前走?
美國川普關稅貿易戰,調停以阿、喊停俄烏,堪稱砲打全球,此起彼落......有人稱川普是個狂人瘋子,有人則認川普是「算計式的瘋狂」! 美國《新聞週刊》報導,中國經濟處於嚴峻困境,面臨通縮、國內消費低迷、工業生產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等4重威脅。 川普「算計的瘋狂」要重建國際新秩序?最終目標是中國?!
《新華社》報導,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出席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和多名大型民企負責人見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相當低調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加這場會議,起立鼓掌迎接習近平蒞臨。市場分析,馬雲的出現,極大程度象徵著「大陸政府對科技業的態度發生變化」。並有認為,這是習近平定調「馬雲解凍」。
新光三越氣爆事故!台中市長盧秀燕震怒:整起重大公安事故,新光三越應負起責任!公共安全風險管控,靠事後震怒嗎?廠商只要不申請,市府事前就無法執行風控?廠商不申請,地方政府就無法執行風險管控措施?無法積極主動防範?市民選地方首長是選辛酸的?風險管控的具體防範作為不正是具行政資源的地方政府應該要執行的嗎?
路透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將主持一場座談會,出席者包括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雷軍、馬化騰、王興興等科技巨頭,以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這也突顯了,中國民企在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下面對多重挑戰。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該場座談會可能會在下周一舉行,習近平預料會激勵民企在美中科技戰下,在國內及國外擴大生意。
台中又工安公安事故了!前年興富發吊臂掉落砸死靜宜老師...去年全聯倉儲大火死9人... 新光三越百貨氣爆疑裝潢釀禍,都發局稱未收到施工申請! 問題則是業者為何膽敢不申請?市府僅能等申請?百貨賣場建物消防等公安管控? 市府有何工安、公安風險管控積極作為? 身為台中市民,竟然成為待宰羔羊?只能自求多福?
日經亞洲撰稿人中澤克二:從去年底官媒發布的一系列文章來看,中共內部派系鬥爭明顯上升,因今年將決定下屆領導班子,潛在的政治風暴在北京爆發,是很可能的事情。 林毅夫出新書回顧20年前面臨通縮依舊仍能保持高度經濟成長的壯舉豪情!馬雲復出?是李強布局?抑或丁薛祥可接班?究竟中國經濟將會倒退嚕?抑或向前走?
美國川普關稅貿易戰,調停以阿、喊停俄烏,堪稱砲打全球,此起彼落......有人稱川普是個狂人瘋子,有人則認川普是「算計式的瘋狂」! 美國《新聞週刊》報導,中國經濟處於嚴峻困境,面臨通縮、國內消費低迷、工業生產放緩、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等4重威脅。 川普「算計的瘋狂」要重建國際新秩序?最終目標是中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馬英九於2024年4月10號,跟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第二次的會面。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習近平不只已經創紀錄第三任期,二十大後習近平擺上常委的人選都已超過六十歲,換句話說下屆不會有接班能做兩屆還低於七十歲的人選,習近平至少將在2027再掌權五年。 鄧小平後留下的慣例,管經濟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都會有國務院副總理資歷,但習打破的另一個傳統,是直接拉拔舊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空降上任國務院總
說段小粉紅、親中台灣人不愛聽的話 首先要問的是 1.反習的,大都是不是經濟派、市場派(家中有不少是企業、跨國等資產) 2.反習的,是不是大都屬於要與歐美友善的,畢竟眾所皆知中國是世界工廠,可不是世界市場。世界市場那是歐美各國,可不是中國那些所謂的的盟友,不是那種需要中國的金援的國家,不是那些讓中國賺
Thumbnail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的左傾和反資本主義行動浪潮——與為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雄心勃勃的議程同步進行——讓國際觀察家懷疑他是否在模仿毛澤東並發動一場新的文化大革命。但與文化大革命的狂熱相比,對習近平來說,其操作原則是控制,而不是混亂。
Thumbnail
是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前在兩會上公開講出,中國有六億人的月薪收入只有一千塊左右人民幣,引起中國社會嘩然。稍後中國財經媒體所公布的研究調查,更進一步揭露中國貧富差距的情況,徹底撕破習近平「奔小康」的政績宣傳。稍後李克強推動的「地攤經濟」,又立刻被否決,這短命的政策出現不到一個禮拜就消失......
Thumbnail
作者:廖斌洲   中國經濟路線之爭:國營或民營為主?  在習近平主政這幾年的中國,始終擺脫不了經濟路線要持續進行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經濟道路,還是要走公私合營體制下,黨的手伸入私營企業的道路。
Thumbnail
習近平對於民企的態度似乎發生了突然的大逆轉。在 11 月 1 日他親自主持召開的中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他代表中共重申「政府會毫不動搖地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要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這樣的表態非常刻意,政策宣示的意味十分強烈,與他以前在民營企業問題上的曖昧態度截然不同。
Thumbnail
馬英九於2024年4月10號,跟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第二次的會面。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習近平不只已經創紀錄第三任期,二十大後習近平擺上常委的人選都已超過六十歲,換句話說下屆不會有接班能做兩屆還低於七十歲的人選,習近平至少將在2027再掌權五年。 鄧小平後留下的慣例,管經濟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都會有國務院副總理資歷,但習打破的另一個傳統,是直接拉拔舊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空降上任國務院總
說段小粉紅、親中台灣人不愛聽的話 首先要問的是 1.反習的,大都是不是經濟派、市場派(家中有不少是企業、跨國等資產) 2.反習的,是不是大都屬於要與歐美友善的,畢竟眾所皆知中國是世界工廠,可不是世界市場。世界市場那是歐美各國,可不是中國那些所謂的的盟友,不是那種需要中國的金援的國家,不是那些讓中國賺
Thumbnail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的左傾和反資本主義行動浪潮——與為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雄心勃勃的議程同步進行——讓國際觀察家懷疑他是否在模仿毛澤東並發動一場新的文化大革命。但與文化大革命的狂熱相比,對習近平來說,其操作原則是控制,而不是混亂。
Thumbnail
是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前在兩會上公開講出,中國有六億人的月薪收入只有一千塊左右人民幣,引起中國社會嘩然。稍後中國財經媒體所公布的研究調查,更進一步揭露中國貧富差距的情況,徹底撕破習近平「奔小康」的政績宣傳。稍後李克強推動的「地攤經濟」,又立刻被否決,這短命的政策出現不到一個禮拜就消失......
Thumbnail
作者:廖斌洲   中國經濟路線之爭:國營或民營為主?  在習近平主政這幾年的中國,始終擺脫不了經濟路線要持續進行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經濟道路,還是要走公私合營體制下,黨的手伸入私營企業的道路。
Thumbnail
習近平對於民企的態度似乎發生了突然的大逆轉。在 11 月 1 日他親自主持召開的中國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他代表中共重申「政府會毫不動搖地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要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這樣的表態非常刻意,政策宣示的意味十分強烈,與他以前在民營企業問題上的曖昧態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