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探討》淺談關於網紅「性騷擾」事件及資訊發達下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何謂性騷擾?:

性騷擾是指對他人施加不受歡迎的性相關行為,可能包括言語、肢體接觸、暗示或其他方式使對方感到不適、羞辱或恐懼,而這種行為可能發生在職場、學校、公共場所,甚至網路上。


raw-image




我們的社會生病了嗎?

關於近期越演越烈的知名網紅孫生性騷擾事件,大家可以去網路上搜尋懶人包或者去Youtube「勾起你心中的惡」來了解事情始末,但我們可以好好的來反思一下現在社會是否真的生病了?孫生從一開始毫無悔意及老闆酷炫甚至未能及時做出處置並稱被害人為「瞎妹」,這種種行為甚至還有人為此護航及給予支持,這就是所謂進步的民主社會嗎?試想如果今天是你的孩子或伴侶遭到性騷擾,你又該做何感想?

我們又能想像有多少人正忍受著這些性騷擾?前陣子的黃姓藝人事件、麥當勞事件,我們還要縱容這些事情到多久呢?是否該修法加重性騷擾相關案件的處分,或著是否該從教育做起呢?我們都知道要學會勇敢說不,但面臨職場的壓力,我們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資訊發達下,我們到底犯了哪些錯誤?

在這資訊發達的社會我們的社會漸漸將這些錯誤正名化,包含前陣子「啪拉梅拉事件」也是,現在網路上充斥著許多物化女性及推崇暴力的影片甚至連我們認知的高利貸都在洗白,還有數不清的網路詐騙存在,還有這幾天又被發掘的身心靈課程等,現在的孩子人手一支可使用網路的手機,不管在學校上課、在家裡的房間,在他們接觸這些錯誤影片時,我們都沒辦法直接有效的給予糾正。


因此前陣子在吵的學生不能攜帶手機上課的議題,我覺得我們該好好探討這問題,很多學生主張應該是要教導他們如何運用「手機」這項資源,而不是強制要求他們「收起手機」,但我在想,如果這些擁有大眾魅力的網紅、藝人們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拍影片,甚至推崇本該錯誤的事情,學生們真的有能力阻止自己不去接觸這些你們口中所謂的「幹片」嗎,或者有些人會覺得其實很帥很厲害等。


再舉例來說,網路上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糾舉影片甚至是行車糾紛,但我看到只有極少數影片發布者去說明事情的錯誤點,而是單純的上傳影片並未有任何糾正說明,這樣的影片如果是小孩子看到,他們有多少判斷能力來判斷這影片的對錯在哪?其實我們透過數據不難發現關於「反骨」這類的youtuber或一些短影音創作者的影片觀看族群,絕大多數都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甚至是學生族群居多,而這些年輕人真的有能力判斷是非對錯嗎?網路影音的發展雖然帶動了許多買氣跟就業機會,但我們仍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線吧?


結語

我認為網路影音的生態仍舊持續維持這個樣子,那麼就會有更多的年輕的犯罪案例出現,而針對這次犯案的孫姓加害人,我認為會犯罪的人就是會犯罪,就像前陣子「高雄分屍案」一樣,當他是沒有任何被害理由的去加害他人,我都認為這種人,我們都不該給與憐憫甚至有機會悔悟的這種想法,因此我們都該對糾正錯誤盡一份心力,勇敢發聲替這個社會帶來改變,我認為針對網路影音的發佈,政府必須都該適度的規範標準,針對學生族群手機使用的問題,我們也必須好好探討這議題,適度做出改變,以利我們的下一代能有更正確的道德觀念,別讓手機毀了孩子的未來。






在人生的道路會迷茫會後悔,但其實就跟睡著做夢一樣,不如意那就起來重睡!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價值內耗 指的是在工作中,個人價值觀與企業文化、上級要求或職場環境發生衝突,導致內心產生焦慮、糾結或疲憊的情況。這種內耗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職業滿意度,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職場價值內耗的常見表現: 1.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2. 個人信念與企業文化不符 3. 過度責任感 4. 道德困境 5.
理財,聽起來或許有點復雜,但其實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財的核心在於如何合理管理收入、支出,並為未來做出有計劃的儲蓄和投資。無論你是剛剛開始工作,還是想要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個人理財的基本步驟都適用於每一個人。 1. 確定你的財務目標 理財的第一步,是明確你要達成的財務目
該投資市值型ETF還是高股息ETF呢? 上面的問題自從ETF發行到現在,一直都是大家討論的議題,本文的重點在於兩大市值型ETF的粗略討論,而近期老牌的ETF 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0050)採取降低費率、股票分割來重新吸引更多人投資,而身為雙胞胎兄弟的富邦台灣采吉50(006208)又該採取什麼策
隨著川普不斷丟出震撼彈,半導體、鋼鋁業 如今又針對塑化產業丟出了震撼彈! 隨著川普宣布「回歸」使用塑膠吸管,又剛好迎來塑化產業旺季,台化、南亞等今日漲幅都超過5%,難道台塑四寶真的有救了?抄底是對的嗎? 我不是專業投資人,所以以下是我個人見解,還請小力鞭策,但根據一些新聞報導我認為台塑等相
你們有曾想過自己總是把最壞的情緒留給自己身邊最愛的人嗎? 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多久沒跟身邊的人說過〈我愛你〉呢?近期知名藝人大S的突然離世,讓我意識到我們真的要好好把握身邊的人每一刻。 曾經我有個同學結了婚也生了兩個小孩,她看起來身體非常好,也沒什麼再看醫生,但某一天我卻收到她離世的消息,聽
國軍放寬入伍條件 國防部修正「陸海空軍軍官士官志願留營入營甄選服役規則」,放寬提前退伍軍士官的再入營限制。根據新草案,只要依規定申請提前退伍並獲准者,離營滿一年後即可重新參加入營甄選。同時放寬身高限制至150公分以上,並取消性別區別及上限限制,修正刺青限制,使其與現行志願士兵規範一致。 人生
職場價值內耗 指的是在工作中,個人價值觀與企業文化、上級要求或職場環境發生衝突,導致內心產生焦慮、糾結或疲憊的情況。這種內耗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職業滿意度,甚至影響身心健康。 職場價值內耗的常見表現: 1.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2. 個人信念與企業文化不符 3. 過度責任感 4. 道德困境 5.
理財,聽起來或許有點復雜,但其實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財的核心在於如何合理管理收入、支出,並為未來做出有計劃的儲蓄和投資。無論你是剛剛開始工作,還是想要理清自己的財務狀況,個人理財的基本步驟都適用於每一個人。 1. 確定你的財務目標 理財的第一步,是明確你要達成的財務目
該投資市值型ETF還是高股息ETF呢? 上面的問題自從ETF發行到現在,一直都是大家討論的議題,本文的重點在於兩大市值型ETF的粗略討論,而近期老牌的ETF 元大寶來台灣卓越50(0050)採取降低費率、股票分割來重新吸引更多人投資,而身為雙胞胎兄弟的富邦台灣采吉50(006208)又該採取什麼策
隨著川普不斷丟出震撼彈,半導體、鋼鋁業 如今又針對塑化產業丟出了震撼彈! 隨著川普宣布「回歸」使用塑膠吸管,又剛好迎來塑化產業旺季,台化、南亞等今日漲幅都超過5%,難道台塑四寶真的有救了?抄底是對的嗎? 我不是專業投資人,所以以下是我個人見解,還請小力鞭策,但根據一些新聞報導我認為台塑等相
你們有曾想過自己總是把最壞的情緒留給自己身邊最愛的人嗎? 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多久沒跟身邊的人說過〈我愛你〉呢?近期知名藝人大S的突然離世,讓我意識到我們真的要好好把握身邊的人每一刻。 曾經我有個同學結了婚也生了兩個小孩,她看起來身體非常好,也沒什麼再看醫生,但某一天我卻收到她離世的消息,聽
國軍放寬入伍條件 國防部修正「陸海空軍軍官士官志願留營入營甄選服役規則」,放寬提前退伍軍士官的再入營限制。根據新草案,只要依規定申請提前退伍並獲准者,離營滿一年後即可重新參加入營甄選。同時放寬身高限制至150公分以上,並取消性別區別及上限限制,修正刺青限制,使其與現行志願士兵規範一致。 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的興起,讓許多人透過網路平臺賺取收入,但也衍生出許多負面影響,例如遊走法律邊緣的內容、社會正義的濫用、充斥貶低歧視言論的影片等,這些內容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文章探討自媒體時代的衝擊,並反思社會責任以及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
Thumbnail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近期的流水席事件鬧得很兇,不管是真是假。 我都覺得站在觀察角度來看,網路世界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雖然我不是甚麼學者。但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否太過依賴社群跟網路軟體。 原本只是GOOGLE想要知道的資訊。漸漸地自媒體,社群出現了。 也漸漸地看人們分享生活、新聞、資訊 變成了營造自己另一面的工具。 久而久之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便利之外,確實這幾年衍生出來許多的人文倫理問題,也頗讓許多人深省。有比較極端者可能就乾脆逃離科技生活,但自己斷了便利性其實又頗傻的。這些問題或許只有靠時間與更多的經驗,找到化解之道了吧。
Thumbnail
紀錄影集《仿真之境》探討在虛擬網路為媒介實行陰謀論、詐騙案、網路暴力甚至謀殺。在這個網路通訊發達的時代裡,因為觸角無遠弗屆,有時候災難和惡行也相對的有著蝴蝶效應的方式發散。影集裡以五個案例作為探討的點,都是當代一般人很可能會接觸到,或是成為目標的網路犯行,並由警方、受害者等人串起網路犯罪的刑案過程。
Thumbnail
越來越多兒童性虐待與性剝削在網路上發生、透過網路發生,或與網路環境有所關聯。如同線下(offline)兒童性虐待及性剝削可能以各種形式發生,線上兒童性虐待和性剝削也是如此。
Thumbnail
網紅小玉利用Deepfake(深偽技術)把女性名人臉「換」到性愛片,藉此販售牟取暴利遭法辦,讓人感嘆性暴力已經延伸到網路層面,而新興的科技技術竟無意間成為幫兇,成為網路性暴力。 什麼是Deepfake? Deepfake,中文譯作「深假」或「深偽」,是透過人工智慧(AI)的deep learning
Thumbnail
有研究指出,在如今科技當道,越來越多宅男宅女的時代,性變態患者也越來越多,除了因為網路上容易取得這方面的資訊,以及同好可以在網上溝通。 另一點就是,網路讓性變態者無法正常溝通,很多性變態都都是內向、孤僻,缺乏與異性正常交往的機會,長期壓抑下而可能衍生出以性變能行為宣洩欲望,遠到性慾的滿足。 此外,也
Thumbnail
當前的科技、網路發展相當迅速,你或許玩過一些特殊濾鏡的APP,或是將自己的臉換到明星藝人身上,但這樣的技術也被有心人士盯上,不肖業者透過AI Deepfake,將網紅的臉「移植」到色情片的AV女優上,製作成情色影片牟利。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
Thumbnail
自媒體時代的興起,讓許多人透過網路平臺賺取收入,但也衍生出許多負面影響,例如遊走法律邊緣的內容、社會正義的濫用、充斥貶低歧視言論的影片等,這些內容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文章探討自媒體時代的衝擊,並反思社會責任以及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
Thumbnail
Z世代因網路世界保護不足與實體世界保護過度,成為焦慮世代。社群媒體演算法,以及追求流量的商業模式,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影響心理健康。女孩因重視人際關係與外貌,在社群媒體上更容易受到霸凌和容貌焦慮的影響。解決之道並非過度保護,而是培養孩子的反脆弱性,讓人在挑戰中成長。
近期的流水席事件鬧得很兇,不管是真是假。 我都覺得站在觀察角度來看,網路世界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雖然我不是甚麼學者。但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否太過依賴社群跟網路軟體。 原本只是GOOGLE想要知道的資訊。漸漸地自媒體,社群出現了。 也漸漸地看人們分享生活、新聞、資訊 變成了營造自己另一面的工具。 久而久之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便利之外,確實這幾年衍生出來許多的人文倫理問題,也頗讓許多人深省。有比較極端者可能就乾脆逃離科技生活,但自己斷了便利性其實又頗傻的。這些問題或許只有靠時間與更多的經驗,找到化解之道了吧。
Thumbnail
紀錄影集《仿真之境》探討在虛擬網路為媒介實行陰謀論、詐騙案、網路暴力甚至謀殺。在這個網路通訊發達的時代裡,因為觸角無遠弗屆,有時候災難和惡行也相對的有著蝴蝶效應的方式發散。影集裡以五個案例作為探討的點,都是當代一般人很可能會接觸到,或是成為目標的網路犯行,並由警方、受害者等人串起網路犯罪的刑案過程。
Thumbnail
越來越多兒童性虐待與性剝削在網路上發生、透過網路發生,或與網路環境有所關聯。如同線下(offline)兒童性虐待及性剝削可能以各種形式發生,線上兒童性虐待和性剝削也是如此。
Thumbnail
網紅小玉利用Deepfake(深偽技術)把女性名人臉「換」到性愛片,藉此販售牟取暴利遭法辦,讓人感嘆性暴力已經延伸到網路層面,而新興的科技技術竟無意間成為幫兇,成為網路性暴力。 什麼是Deepfake? Deepfake,中文譯作「深假」或「深偽」,是透過人工智慧(AI)的deep learning
Thumbnail
有研究指出,在如今科技當道,越來越多宅男宅女的時代,性變態患者也越來越多,除了因為網路上容易取得這方面的資訊,以及同好可以在網上溝通。 另一點就是,網路讓性變態者無法正常溝通,很多性變態都都是內向、孤僻,缺乏與異性正常交往的機會,長期壓抑下而可能衍生出以性變能行為宣洩欲望,遠到性慾的滿足。 此外,也
Thumbnail
當前的科技、網路發展相當迅速,你或許玩過一些特殊濾鏡的APP,或是將自己的臉換到明星藝人身上,但這樣的技術也被有心人士盯上,不肖業者透過AI Deepfake,將網紅的臉「移植」到色情片的AV女優上,製作成情色影片牟利。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根據谷歌、臉書、 推特、 Instagram等公司前主管跟員工的訪問,探討智能科技便利背後的隱憂,以及社群、網路媒體怎麼操控言論跟我們的思想。紀錄片進一步說明網路如何導致政治兩極化、社會信任度下降、青少女自殺率上升等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