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造就卡爾拉格斐》:時裝,愛情,毒與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造就卡爾拉格斐》影集劇照。

《造就卡爾拉格斐》影集劇照。

只要是時尚迷,對Yves Saint Laurent(聖羅蘭)、Karl Lagerfeld(「老佛爺」拉格斐)、Jacques de Bascher同性間的愛怨情仇想必是再熟悉不過。所以影集《造就卡爾拉格斐》不使用《時尚大師聖羅蘭》及《巴黎聖羅蘭》從天才到頹靡的Yves視角,而以Karl甚至是Jacques敘事,帶來另種切面的挖掘。

觀眾最陌生的Jacques,被Théodore Pellerin飾演得真是完美,完全能說服我他是怎麼讓兩位價值觀和設計理念全然相反的男人臣服於他。「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談戀愛上。」在Jacques嘴裡,這句名言一點都不誇張。

另,在把一切都交給他的Yves,具有明確界線的Karl之間,Théodore Pellerin把Jacques「渣男」框架下的情慾流動和自我矛盾成為隱喻,讓冷漠的選擇充滿更多故事。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但關於Yves的作品特別多是有原因的,就算在影集裡做成配角,可是他只懂設計和愛情的纖細,對年輕、自由、慾望和危險的極致追求到暴烈捨身,觀眾確實更想看到他,也讓主角Karl含蓄又自律的性格風采有被搶走。小可惜的也是因為故事著重在Karl身上,對Yves和元配Pierre的描寫多是琢磨於合夥人的層面,突顯的是背叛、控制,少掉些情愛上的自卑、嫉妒與沒落。

很好看的還有美術和服裝設計,打造出70-80年代迷人且無後顧之憂的「Wild&Free」社會,而在秀場、高級訂製服及成衣系列的呈現都足夠用心。

最喜歡的是三位要角的衣著讓我目不轉睛,Karl隨著地位上升逐漸改變的細節和氣勢、Jacques與生俱來的野性到和原生家庭的拉扯、Yves的天才書卷氣及如玻璃般纖弱的形象,影集做到以衣著襯托並拉進演員和角色的距離,是近期看到最讓我滿足的服裝設計。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造就卡爾拉格斐》會很吸引如我的時尚迷兼影迷,並有讓我折服於影集中對熟悉人物和歷史的描繪。然而故事花費時間講述Karl在Chloé的生涯,以及德國身分、設計師或商人身分的認同與設計理念,則比較照本宣科,多少覺得和細膩的情愛及養眼的包裝契合不夠。

但時尚迷該看;想了解時尚歷史也該看。還是喜歡,希望能出更多季。然而Karl和Yves之後漸行漸遠,Jacques則因愛滋離世,若有後續就會是Karl進入香奈兒後的故事,影集要面對也就會是少掉戲劇性角色的傳記難題了。


「我真想再當個二十歲的人,只為了美而做事。『我是間滿是枯萎玫瑰的老舊閨房,裡面放著一堆過時的時裝。』只記得那兩句,我從來不讀波特萊爾的作品。」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造就卡爾拉格斐》劇照。


影集評價:B

台灣上線日期:2025.02.19

台灣上線平台:Disney+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社群平台:

Instagram(主要):https://www.instagram.com/cinemawriter_1/

FB:https://www.facebook.com/cinemawriter1

Letterboxd:https://boxd.it/38NRd

Goodreads:https://www.goodreads.com/user/show/144739427-cw-gray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user/21di5g3i56zuvqqjssnsw55pq?si=32f57f74fbec4514 

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正是這種不分年齡、性別、種族、貴賤的群像描繪,讓圍繞著荷爾蒙氣息的青藍夏日,產生了有別於以往的心理環境,使一切的碰撞、改變,都有了說服力和可能性。
它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們跨越了曾經的阻礙;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編導改寫了歷史的錯誤。與此同時,作品給予世界一個美滿、平等的權利,獻給那些害怕成為自我的人們,那些追夢的受傷心靈,過往錯失的,我們現在來彌補,遲來虧欠的,我們仍會拼搏爭取。
《這樣不OK》會是部平穩而流暢的娛樂作品,它集結YA片的青春元素,少了粗糙的既視感,且帶來具有疑慮的單季結尾。
全文無雷。延續第一季帶來的「喪」和高標,《去X的世界末日》第二季,帶來的是更進一步的深度嘗試。
《巴黎情報局》就像在優雅之中埋藏巨大火藥,這以文戲支撐一切的劇本卻不輸給任何一部浩大之作,而那漸漸飄出的迷人香味,也正是每位影迷學習創作的最好範本。
正是這種不分年齡、性別、種族、貴賤的群像描繪,讓圍繞著荷爾蒙氣息的青藍夏日,產生了有別於以往的心理環境,使一切的碰撞、改變,都有了說服力和可能性。
它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們跨越了曾經的阻礙;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編導改寫了歷史的錯誤。與此同時,作品給予世界一個美滿、平等的權利,獻給那些害怕成為自我的人們,那些追夢的受傷心靈,過往錯失的,我們現在來彌補,遲來虧欠的,我們仍會拼搏爭取。
《這樣不OK》會是部平穩而流暢的娛樂作品,它集結YA片的青春元素,少了粗糙的既視感,且帶來具有疑慮的單季結尾。
全文無雷。延續第一季帶來的「喪」和高標,《去X的世界末日》第二季,帶來的是更進一步的深度嘗試。
《巴黎情報局》就像在優雅之中埋藏巨大火藥,這以文戲支撐一切的劇本卻不輸給任何一部浩大之作,而那漸漸飄出的迷人香味,也正是每位影迷學習創作的最好範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很喜歡午後的時候,悠閒的,慢慢啜飲著咖啡、茶或是甜點,看著自己喜歡的小說與文字,從沒有想過那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平台,慢慢地說著我聽到的、我看到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管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會犯錯、都會跌倒,也可能也有人會對你〈妳〉很嚮往。
Thumbnail
不是故意過了十二點還吞下咖啡, 只是想知道咖啡和想念比起來, 誰比較苦。
你說過最好的死法是烈酒喝得太多而死 卻沒有說最好的活法是什麼
Thumbnail
自己會過上每天來一杯酒,或是汽水飲料的日子,這是在台灣不曾發生過的。
Thumbnail
故事釀成酒,醇香滿心頭。 回憶沉杯底,時光任水流。 歡笑與淚水,共飲此中愁。 生活酸甜苦,盡在一醉休。 悲傷如潮水,淚水濕眼眸。 接受成長痛,力量心底留。 喜悅似陽光,溫暖照心頭。 感恩生活賜,美好永追求。 酒伴人生路,期許未來舟。 風雨堅定行,美好盡頭留。 寂寞夜晚時,歡樂
Thumbnail
(2023/11 攝於東京) 風是涼的 天是黑的 酒是酸甜的 咖啡是苦澀的 氣溫是寒冷的 呵出的氣是白的 路燈是昏黃的 腳步是輕快的 笑聲是真誠的 我的心是自由的
Thumbnail
這樣的作品變得有些生硬,所有的作品都輸給了那年的完美之作。雖說如此,那些品酒師與凱仍然喜愛這樣的作品。我不禁好奇那樣的土地是否只要經過「人」的陶冶與催化過後,就能獲得葡萄酒最高境界「天、地、人」? 這樣的困惑不斷切割了我的味蕾與神經, 一百七十份作品過後,我的創作生涯似乎走到了終點。 直到那個女人
Thumbnail
我很喜歡午後的時候,悠閒的,慢慢啜飲著咖啡、茶或是甜點,看著自己喜歡的小說與文字,從沒有想過那一天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個平台,慢慢地說著我聽到的、我看到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管再怎麼小心翼翼,都會犯錯、都會跌倒,也可能也有人會對你〈妳〉很嚮往。
Thumbnail
不是故意過了十二點還吞下咖啡, 只是想知道咖啡和想念比起來, 誰比較苦。
你說過最好的死法是烈酒喝得太多而死 卻沒有說最好的活法是什麼
Thumbnail
自己會過上每天來一杯酒,或是汽水飲料的日子,這是在台灣不曾發生過的。
Thumbnail
故事釀成酒,醇香滿心頭。 回憶沉杯底,時光任水流。 歡笑與淚水,共飲此中愁。 生活酸甜苦,盡在一醉休。 悲傷如潮水,淚水濕眼眸。 接受成長痛,力量心底留。 喜悅似陽光,溫暖照心頭。 感恩生活賜,美好永追求。 酒伴人生路,期許未來舟。 風雨堅定行,美好盡頭留。 寂寞夜晚時,歡樂
Thumbnail
(2023/11 攝於東京) 風是涼的 天是黑的 酒是酸甜的 咖啡是苦澀的 氣溫是寒冷的 呵出的氣是白的 路燈是昏黃的 腳步是輕快的 笑聲是真誠的 我的心是自由的
Thumbnail
這樣的作品變得有些生硬,所有的作品都輸給了那年的完美之作。雖說如此,那些品酒師與凱仍然喜愛這樣的作品。我不禁好奇那樣的土地是否只要經過「人」的陶冶與催化過後,就能獲得葡萄酒最高境界「天、地、人」? 這樣的困惑不斷切割了我的味蕾與神經, 一百七十份作品過後,我的創作生涯似乎走到了終點。 直到那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