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大裁員!投資銀行業務陷入困境?深入解析市場趨勢與未來投資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NYSE: BAC)近期裁減 150 名初級投資銀行員的決定引發市場關注,投資人開始質疑這項行動是否屬於例行的成本控制,還是反映出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要評估這一舉措的影響,必須從該銀行的動機、財務表現以及更廣泛的產業趨勢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分析。

美國銀行裁員的主要原因來自於交易量下降以及年度績效審查流程。該銀行強調,這些裁員是業務運營的正常調整,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投資銀行業務的營收受到併購(M&A)與首次公開募股(IPO)低迷的影響。在 2023 年,全球併購活動總額下降至 2.9 兆美元,較前一年減少 17%。這種市場低迷直接衝擊主要金融機構,促使它們重新評估人力配置。美國銀行與同行一樣,正調整人力規模以適應當前的交易環境,以確保長期獲利能力。

這些裁員可能會影響美國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運營,雖然有助於降低成本,但也可能削弱該行執行交易的能力。美國銀行在 2023 年第四季度的投資銀行業務費用收入為 11 億美元,同比下降 3%。縮減人力可以幫助維持利潤率,但較小的團隊可能會導致交易執行速度變慢,影響客戶服務。如果 2024 年交易市場回暖,該行可能會因人手不足而面臨運營壓力。投資人應該關注這些人力調整是否能幫助美國銀行提高長期運營效率,或是會在市場復甦時讓其處於競爭劣勢。

美國銀行的裁員並非個別現象,而是整個產業的趨勢。其他主要投資銀行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NYSE: JPM)與高盛(Goldman Sachs, NYSE: GS)也已削減人力。高盛在 2023 年初裁減了約 3,200 名員工,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NYSE: MS)在去年裁員約 3,500 人。整個金融業正經歷一波人力調整,各家銀行因投資銀行收入下滑而削減成本,這表明美國銀行所面臨的挑戰並非孤立現象,而是整個產業的收縮期。

市場環境在銀行人事決策中扮演關鍵角色。高利率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交易活動減少。美聯儲在 2023 年積極升息,使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降低了併購與槓桿收購的意願。IPO 活動同樣低迷,全球 IPO 融資總額較前一年下降 30%。在這種環境下,銀行選擇優先維持獲利能力,而非擴張業務,因此透過裁員來控制成本並符合收入預期。

這波裁員潮也應該放在美國銀行的長期戰略規劃中來看待。該行近年來積極發展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業務,以減少投資銀行業務的波動影響。在 2023 年,美國銀行的財富管理部門淨收入成長 7%,達到 57 億美元。這表明該行正在轉向更穩定的收入來源,並縮減投資銀行部門,以平衡風險與回報。投資人應該考量這項重組是否符合美國銀行在變動的金融環境下的策略方向。

除了業務運營之外,美國銀行如何處理這波裁員,也可能影響其業界聲譽。金融業競爭激烈,若裁員處理不當,可能影響員工士氣與外部形象。過去一些投資銀行大規模裁員後,在市場復甦時又面臨招募人才的困難,導致業務發展受限。美國銀行已表示,將為受影響員工提供遣散費與轉職支持,這可能有助於減少潛在的聲譽損害。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這波裁員是否會影響美國銀行未來吸引與留住優秀人才的能力。投資銀行業高度依賴人才,最頂尖的交易員往往會選擇提供更穩定職涯發展的公司。如果像摩根大通與高盛等競爭對手能更有效地管理人事政策,美國銀行未來在招聘頂尖人才時可能會面臨挑戰。如今削減人力,可能導致未來市場回暖時出現人才短缺。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些裁員舉措可能對美國銀行的股價產生短期與長期的影響。短期內,削減成本可能會提升獲利能力,市場可能對此作出正面反應。然而,若投資銀行收入持續低迷,節省開支可能無法抵銷整體收入壓力。在 2023 年,美國銀行股價下跌 13%,表現遜於標普 500 指數。投資人應該關注這些裁員是否能有效提升營運效率,或者只是反映出更深層的業務挑戰。

理解投資銀行內部哪些部門受影響,也有助於判斷美國銀行的戰略方向。如果這些裁員主要集中於併購顧問或股票資本市場(ECM)業務,可能代表該行預期這些領域將持續低迷。相反地,如果裁員是普遍性的,那可能顯示出美國銀行正在全面重組投資銀行業務。根據市場報導,這波裁員主要影響初級銀行家,這可能意味著該行仍保留資深交易員,以確保核心業務運營的穩定性。

最後,這波裁員可能會對整體經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投資銀行在資本市場中發揮關鍵作用,負責協助企業籌資與併購。如果主要銀行繼續縮減人力,可能顯示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缺乏信心,並導致資本市場交易活動長期低迷。這將影響依賴併購與 IPO 的企業,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投資人應該評估這波裁員是否只是對短期市場變動的回應,還是更長期的投資銀行業務衰退的信號。

綜合來看,美國銀行的裁員行動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整個產業趨勢的一部分。該行正在應對投資銀行收入下滑的挑戰,優先考慮維持獲利能力,並將重心轉向更穩定的收入來源。然而,這一策略的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特別是當市場回暖時,該行是否能夠保持競爭力,並有效應對人才流失的風險。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即將發布的財報、併購與 IPO 市場趨勢,以及整體經濟條件,以評估這項人力調整的真正影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 101
91會員
986內容數
✨歡迎來到【美股 101】頻道!✨ 這裡是投資者的專屬地帶!我們每日提供美股資訊、最新市場趨勢解析,讓你掌握市場脈動,贏在起跑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美國三大指數維持整理,波動開始慢慢縮小,經歷過這陣子的資金退潮大海嘯,再來一次絕地大反彈,這二天美股都呈現整理格局。
Thumbnail
美國三大指數維持整理,波動開始慢慢縮小,經歷過這陣子的資金退潮大海嘯,再來一次絕地大反彈,這二天美股都呈現整理格局。
Thumbnail
文章探討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及其對美國銀行業的影響,並分析巴菲特近期減持美國銀行股票的原因。此外,文章介紹了U6失業率,並討論了信用卡、汽車和房地產貸款的欠繳比例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Thumbnail
文章探討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及其對美國銀行業的影響,並分析巴菲特近期減持美國銀行股票的原因。此外,文章介紹了U6失業率,並討論了信用卡、汽車和房地產貸款的欠繳比例對經濟的潛在影響。
Thumbnail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13日公佈5月PPI年增率為2.2%,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1%和4月份的0.5%,是自2023年10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另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就業市場開始出現降溫,上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24.2萬人,為2023年8月以來的新高,而FED最在意的PCE數據若能顯示通膨正在趨緩,...
Thumbnail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13日公佈5月PPI年增率為2.2%,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1%和4月份的0.5%,是自2023年10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另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就業市場開始出現降溫,上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24.2萬人,為2023年8月以來的新高,而FED最在意的PCE數據若能顯示通膨正在趨緩,...
Thumbnail
美國公布5月通膨數據進一步下滑、能源與運輸價格壓力下降推動,但目前沒有明顯需求擴張,市場預計續權衡經濟增速與物價的平衡,聯準會決議下調降息預期至1碼並延後降息速度至2026年低於3%,股債市回吐部分漲幅,穩定的利率政策有利於企業投資與消費環境,關注服務業與消費需求是否能續支撐製造活動,維持週期表現。
Thumbnail
美國公布5月通膨數據進一步下滑、能源與運輸價格壓力下降推動,但目前沒有明顯需求擴張,市場預計續權衡經濟增速與物價的平衡,聯準會決議下調降息預期至1碼並延後降息速度至2026年低於3%,股債市回吐部分漲幅,穩定的利率政策有利於企業投資與消費環境,關注服務業與消費需求是否能續支撐製造活動,維持週期表現。
Thumbnail
美國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四周新高,不過沒有裁員增加的跡象。經濟學家預計今天晚上發布的非農就業將增加18萬人,可觀察失業率是不是穩定在3.9%。6日收盤近乎持平。 繼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啟動降息後,歐洲央行周四宣布五年來首次降息,同時上調通膨預期,七月不太可能連續降息。
Thumbnail
美國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升至四周新高,不過沒有裁員增加的跡象。經濟學家預計今天晚上發布的非農就業將增加18萬人,可觀察失業率是不是穩定在3.9%。6日收盤近乎持平。 繼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啟動降息後,歐洲央行周四宣布五年來首次降息,同時上調通膨預期,七月不太可能連續降息。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美國境內通膨頑強,著實令美國人擔心,然而美國Q1的GDP季增年率下降至1.3%低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擴張的增速明顯放緩了。通膨且高,但經濟很可能需要刺激了,究竟該升息還是降息呢?鮑爾都拿不定主意了, 我自然也無從知曉...
Thumbnail
分享的華爾街的大機構法人或公司內部人士在公佈完Q1財報後的進出動態, 最後也會提到美國國會議員近期的動作, 作為我們觀察的參考, 並做成彙整報告給各位, 提醒各位:如果個股股價位階在低位而且出現在Sell Side 和 Buy Side次數較多的是未來可以考慮佈局的重點個股
Thumbnail
分享的華爾街的大機構法人或公司內部人士在公佈完Q1財報後的進出動態, 最後也會提到美國國會議員近期的動作, 作為我們觀察的參考, 並做成彙整報告給各位, 提醒各位:如果個股股價位階在低位而且出現在Sell Side 和 Buy Side次數較多的是未來可以考慮佈局的重點個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