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弦的功能,有助於在作曲編曲的時候更有頭緒知道該怎麼搭配。
當你內心想著「我想要這樣子的感覺」的時候,就可以看看有這樣感覺的和弦有哪些。
簡單來說,就是音階中的各個音,每個音會有一個名稱。音階的第一個音就稱為1級,第二個音就稱為2級,以此類推。
以C大調為例,就是『Do(1級)、Re(2級)、Mi(3級)、Fa(4級)、So(5級)、La(6級)、Si(7級)、Do(1級)』
音級不代表真實音高,只是該調性中的級數代稱。
音階中每個音級也都有自己的功能與名稱。
幾個重點:
什麼是「穩定」?
我覺得可以想像成是一種結束了、到家了、平靜下來的感覺。
反之則是一種緊張、未結束、心懸在半空的感覺。
以某個音級作為根音做成的三和弦(triad),就稱為該音級的音級和弦。
以C大調為例,以主音C作為根音的三和弦「Do-Mi-So」,就是C大調的「主和弦」。
(圖片來源: 啾的Music_story )
和弦可以提供歌曲一個特定的「氛圍」,不同的和弦會有不同的氛圍。
由主音、中音、屬音構成,這三個都是給人穩定感的音。
因此主和弦通常有一種極度穩定感。適合作為一首歌曲開始跟結束的和弦。
由上主音、下屬音、下中音構成,屬於不穩定的音,通常有使旋律推進、往前的感覺。上主和弦通常擔任橋樑的角色。
由中音、屬音、導音構成。
中音跟屬音都是偏向於穩定的音,但因為導音造成了一些不穩定感,因此中和弦聽起來雖然穩定,沒有緊張、需要解決的感覺,但也沒有真正結束的感覺。
通常會用來跟主和弦連接,但不會作為歌曲結尾使用。
由下屬音、下中音、主音構成。
下屬和弦是一個中介,沒有主和弦的穩定感,但也沒有屬和弦那麼迫切需要解決的感覺。經常作為主和弦跟屬和弦中間的連結。
由屬音、導音、上主音構成。由於導音跟上主音營造了很大的緊張感,因此屬和弦通常有一種還沒解決的感覺。
歌曲上很常會在此和弦後面再多加入下屬音,變成屬七和弦。導音、上主音、下屬音這三個不穩定音的組成,讓屬七和弦有一種更加緊張、更迫切需解決的感覺,讓人想趕快接續主和弦作為結尾。
這裡的「屬七和弦」指的是功能意義上的屬七。上一篇: 樂理科普 - 現代和弦代號 提到的則是結構意義上的屬七,兩者是不相同的。
由下中音、主音、中音構成。
跟中和弦的性質類似,聽起來雖然穩定(因為有主音和中音),但也沒有真正結束的感覺(下中音帶來的不穩定)。
通常會用來跟主和弦連接,但不會作為歌曲結尾使用。
由導音、上主音、下屬音構成。
由於組成全都是偏向不穩定感覺的音,所以功能跟屬和弦一樣,會有緊張、需要解決的感覺,想要趕快接回主和弦。
套用好和弦影片裡的比喻,和弦功能可分為「家」、「橋梁」、「外面」這三種,而歌曲就是一個「從家裡出發,經過橋梁到達外面,最後再回家」的過程
所以我們把他們的功能做個分類如下表:
同樣功能的和弦可以任意互接,但中和弦、下中和弦通常不會作為曲子的開頭跟結尾,前後會接主和弦。
「外面」功能的和弦,後面通常不會再接「橋梁」,會直接接到「家」獲得安定感。
以上資訊主要參考自好和弦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