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

含有「樂理」共 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為什麼我們可以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 聲音就是空氣振動所產生的,而我們定義當震動頻率大約是260Hz 時,發出來的聲音叫做「Do」。 那麼同樣是「Do」的音高,為什麼我們人耳可以分辨它是不同樂器發出來的Do? 通常我們會說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音色」。那麼音色又是甚麼呢?
Thumbnail
理解和弦的功能,有助於在作曲編曲的時候更有頭緒知道該怎麼搭配。 當你內心想著「我想要這樣子的感覺」的時候,就可以看看有這樣感覺的和弦有哪些。
發現自己有很多樂理基礎其實不太了解,決定邊上網學習,邊把學到的在這裡做個筆記。 不需要知道這些,其實也能做音樂。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音樂人之間溝通的語言,多理解一些比較可以知道別人在說什麼,省掉一些溝通成本。
一個有趣的問題我想若是同為教會司琴應該有想過:如何正確地即興?這問題其實來自一位帶敬拜的朋友,他常常在敬拜中唱出與主旋律不同的旋律,但不確定是否正確。這不僅是領唱者的挑戰,也是樂手和司琴常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雖然說五線譜上比較細碎的節奏已經有比較有效率的練習解說了,比如好和弦的「不管什麼節奏都能彈對的練習秘訣!」,不過個人不太能接受雖然高效卻跳過原理的內容,所以以下將從記譜規則出發,具體說明為什麼音符要連成那些奇形怪狀,進而使各種音符讀起來都一樣容易,不用死記硬背。月
Thumbnail
src
宇宙人-avatar-img
2024/11/26
沒看到這篇還真的不知道,謝謝分享!
宇宙人 有幫助到你很開心!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現代音樂創作中的抄襲與改編問題。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音樂的創作和消費變得更加便利,但這也使得著作權的問題愈加複雜。本文論及聽眾在感知音樂時應關注作品的內部品質,而非抄襲的直接與否。進一步分析流行音樂的歌詞與創作背景,並探討如何在音樂創作中平衡內外部因素,並挑戰傳統文學批評的範疇
Thumbnail
作為翻唱,這首歌跟原曲有什麼關係會是討論重點。總體而言,主題雖不同,但許多原曲的結構、技巧都成功移植,並且多了粵語歌獨有的聲韻美與舊體詩風。是有感受到原作的細節,並且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主題上重現出來的優質作品。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對洪珮瑜在演唱會中的新歌進行了分析與和絃採譜,探討了音樂結構與旋律特色。文章提到歌曲的和絃循環及其變化,並說明瞭獨立音樂的特性與意義,讓讀者更深入瞭解這首歌的音樂性和創作背後的思考。適合對音樂編曲與獨立音樂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