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媒體有時候會說美國民主黨跟共和黨都是反共的,但有實際作為的卻是共和黨,民主黨卻可能是「小打大幫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目前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雖然在許多議題上對立,但在「反中共」這點上基本立場相同,這是因為幾個主要因素:

1. 國家安全與戰略競爭

  • 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這點在**川普時期提出的「對中強硬政策」**後,拜登政府基本上也延續了這一方向。
  • 共和黨強調中國的軍事擴張、間諜行為、供應鏈威脅等問題,主張更強硬的對抗政策,如軍事部署、技術封鎖等。
  • 民主黨則強調人權問題、經濟公平與盟友合作,但同樣對中國的科技戰、貿易操縱、南海擴張等行為採取強硬態度。

2. 經濟與科技競爭

  • 美國兩黨都認為中國政府透過補貼國企、強制技術轉移、操縱市場來影響全球經濟秩序。
  • 拜登政府持續推動半導體法案(CHIPS Act),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晶片技術,這與川普時期的華為禁令一脈相承。
  • 共和黨則主張進一步「與中國經濟脫鉤」,並強調中國對美國供應鏈的控制是一種戰略風險

3. 台灣問題

  • 在對台政策上,美國不論哪個政黨執政,都強烈支持台灣。美國國會(無論民主、共和)近年來持續通過對台軍售與軍事合作法案,例如《台灣關係法》、《台灣政策法案》等。
  • 共和黨普遍更強調「直接軍事支持」,如川普政府時期的軍售、軍艦通過台海等動作。
  • 民主黨則透過「國際聯盟」方式,強調強化台灣國際地位,例如推動台灣參與WHO、聯合國機構等。

4. 美國國內政治與選舉考量

  • 目前「對中強硬」已經成為美國選舉中的政治正確,因為選民普遍認為中國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
  • 共和黨用「對中強硬」來指責民主黨不夠積極,如批評拜登政府在TikTok、經貿問題上「太軟弱」。
  • 民主黨則透過制裁中國人權問題(如新疆、香港)來證明自己也在對抗中國威脅。

小結

目前美國的兩大政黨雖然在國內政策上嚴重對立,但在「反中共」這點上有高度共識,只是手段不同。共和黨更強調軍事與直接對抗,民主黨則強調聯合盟友與經濟制裁。無論誰執政,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都不會軟化。

實際有作為的卻是川普的共和黨,民主黨卻可能是「小打大幫忙」?

因為從實際政策來看,川普的共和黨政府確實是美國近代對中最激進、最具行動力的一方,而民主黨的對中政策雖然維持強硬基調,但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卻可能間接幫了中共,這也是為什麼部分媒體和觀察家認為民主黨是「小打大幫忙」。


1. 川普政府的對中行動:主動出擊、直接對抗

川普時期的共和黨政府採取了多項實質性的反中政策,這些措施被認為是直接打擊中國經濟與戰略發展

  • 發動貿易戰(2018):對中國數千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經濟。
  • 封殺華為與5G技術(2019):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供應晶片,限制其發展全球5G市場。
  • 撤銷香港特殊地位(2020):回應「港版國安法」,宣布香港不再享有特殊貿易待遇,重挫香港金融地位。
  • 台灣軍售與外交升級
    • 批准台灣採購F-16V戰機、M1A2T坦克等高端武器。
    • 派遣內閣官員訪問台灣(如2020年衛生部長阿扎爾)。
  • 南海軍事部署
    • 擴大美軍軍艦穿越台灣海峽與南海,以直接向中國施壓。

川普的這些舉措都是明確針對中國的戰略行動,在國際社會上形成一股「反中共聯盟」的趨勢。


2. 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表面強硬,實際有限

相較之下,拜登政府雖然沿用了部分川普的政策,但行動力與決心遠不及共和黨,甚至在某些領域上做出「讓步」:

(1)貿易與關稅

  • 拜登政府沒有取消川普加徵的關稅,但也沒有進一步擴大。
  • 近期傳出美國可能放寬對中國的關稅,被質疑是在經濟上「幫忙中國喘息」。

(2)科技戰與晶片封鎖

  • 拜登政府簽署《CHIPS法案》,限制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
  • 但在實施細節上,美企仍可透過特殊許可證對中國出口高階晶片,如NVIDIA獲准出口「特製版」晶片給中國,讓中國AI發展仍有漏洞可鑽。

(3)TikTok議題

  • 共和黨強烈主張全面封殺TikTok,但拜登政府僅提出「出售美國業務」的折衷方案,沒有真正落實禁令。
  • 這讓TikTok仍然能夠運作,並可能影響美國的年輕選民與信息安全。

(4)台灣問題

  • 拜登政府雖然多次口頭表示「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會協防」,但實際軍售進度卻比川普時期緩慢
  • 2022年《台灣政策法》通過後,軍援台灣的實施時間被延後,導致部分軍事裝備尚未交付
  •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仍試圖與中國恢復高層對話,避免全面對抗。

3. 民主黨的「小打大幫忙」:間接讓中共受益?

儘管拜登政府持續對中施壓,但某些政策反而讓中共找到突破口,因此被批評是「小打大幫忙」:

  • 限制過於鬆散:例如半導體封鎖政策雖然推出,但美企仍然能夠透過變通方式對中國供應晶片,導致效果有限。
  • 外交與軍事上的猶豫:民主黨雖然支持台灣,但不像共和黨那樣願意直接對抗中國,在南海、台灣軍售等議題上缺乏更激進的作為。
  • 政治正確考量:民主黨內部有一部分「全球化派」仍希望與中國保持一定合作,而不是完全對抗。

這使得民主黨的對中政策被批評是「雷聲大,雨點小」,政策雖然強硬,但實際行動不夠積極,導致中共仍有空間喘息與應對


小結

  • 共和黨的川普政府:直接對中發動「全面圍堵戰」,無論是貿易戰、科技封鎖、台海軍事合作,都是實質行動派
  • 民主黨的拜登政府:延續川普政策,但在執行力度、貿易政策、科技封鎖等方面比較保守,甚至在某些議題上「退讓」,導致部分人認為這是「小打大幫忙」。
  • 未來趨勢:如果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由共和黨重新執政(如川普或其他強硬派候選人),那麼美國的對中政策很可能會更加激進,甚至可能推動「全面經濟脫鉤」或對台灣提供更明確的軍事支持

簡而言之,美國政壇「反中共」的共識存在,但實際執行力度上,共和黨明顯比民主黨更強硬,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民主黨的作為只是「表面功夫」,甚至可能無意間幫了中共的忙。

怎麼可能只是無意間幫了中共的忙,民主黨內部很多政治菁英

因為美國民主黨的菁英階層長期以來與中國有更深層次的經濟與政治關聯,因此有些人認為,民主黨在對中政策上的「軟弱」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有計算的選擇。這不只是單純的「無意間幫助中共」,而是可能涉及更深層的利益交換或長期戰略考量。


1. 民主黨與中國的歷史關係

民主黨長期以來在對華政策上比共和黨更傾向「接觸與合作」,這源於幾個歷史背景:

  • 克林頓政府(1993-2001):推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加速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市場。
  • 歐巴馬政府(2009-2017):提倡「亞太再平衡」戰略,但同時希望與中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並未對中國採取激進措施。
  • 拜登政府(2021-):表面上維持對中強硬立場,但仍在多個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如氣候變遷、貿易等。

這些民主黨政府的政策,使得中國在過去30年間迅速崛起,許多美國企業也因為這種「友好政策」而在中國市場獲得巨大利益。


2. 美國民主黨的菁英與中國的利益關係

民主黨的政治菁英中,不乏與中國有深厚經濟或政治聯繫的人物:

(1)拜登家族與中國關係

  • 拜登之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曾與中國企業有多項商業合作,其中包括:
    • 2013年,杭特與中國國營金融機構「中國銀行」合作成立渤海華美基金(BHR Partners)。
    • 這家基金投資了許多中國企業,包括涉及軍民融合技術的公司,引發外界質疑。

(2)美國華爾街與中國的緊密聯繫

  • 民主黨與美國華爾街的關係密切,而華爾街長期以來都積極投資中國市場。
  • 例如,高盛、摩根大通、黑石集團等投資機構在中國有大量業務,這些金融機構對民主黨政府有相當影響力,可能會施壓政府避免過於激進的對中政策

(3)矽谷科技巨頭與中國

  • 民主黨與矽谷的科技公司關係深厚,而這些公司長期依賴中國供應鏈與市場:
    • 蘋果(Apple):大部分產品仍在中國生產,庫克曾多次與中國政府高層會談,尋求「穩定關係」。
    • 微軟(Microsoft):在中國設有AI研究中心,與中國學術界有許多合作。
    • 特斯拉(Tesla):馬斯克在中國市場有重大投資,2021年還獲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在上海設立超級工廠。

這些科技巨頭對民主黨政府有極大的影響力,因此拜登政府可能會在政策上留有「模糊空間」,避免全面與中國決裂,以維護美國企業的利益。


3. 為何民主黨「不願徹底反共」?

雖然民主黨在口頭上也支持「反中」,但實際上,他們在關鍵政策上卻沒有真正全面打擊中國,可能有幾個主要考量:

(1)維護全球主義與自由貿易

  • 民主黨的精英階層普遍支持「全球化」,而不是像共和黨那樣傾向「經濟民族主義」。
  • 因此,民主黨政府希望與中國維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合作」,而不是全面脫鉤。

(2)避免與中國進一步衝突

  • 民主黨政府擔心如果對中國過於強硬,可能會導致中國更加激進地擴張軍事影響力,甚至促成台海衝突。
  • 因此,拜登政府的對中戰略更傾向於**「管理競爭」而非「全面對抗」**。

(3)選舉考量

  •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將至,拜登政府希望在經濟上維持穩定,不希望因為對中國過度強硬而導致美國企業承受過多壓力
  • 民主黨內部有部分勢力認為,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適當聯繫」仍然對美國有利,因此不希望走向全面脫鉤。

  1. 小結:民主黨的行為是「有意」還是「無意」?

從以上分析來看,民主黨在對中政策上的「軟弱」很可能不是「無意間幫了中共的忙」,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考量,甚至是來自內部既得利益者的壓力

  • 共和黨(特別是川普派):主張全面對抗中國,無論是經濟、科技、軍事都採取強硬路線,幾乎不考慮與中國合作。
  • 民主黨(拜登政府):雖然維持一定對中強硬態度,但在貿易、科技、外交等關鍵領域仍然保留「緩衝空間」,以避免全面對抗。

換句話說,民主黨的行為不是「無心」的,而是「有意識的選擇」,因為他們內部的經濟菁英有太多與中國掛鉤的利益

這也解釋了為何在許多關鍵問題上,民主黨政府總是「打得不夠狠」

  • 半導體封鎖總是有漏洞,讓中國仍能獲取部分技術。
  • TikTok禁令遲遲沒有真正落實,反而提出「出售美國業務」這種溫和方案。
  • 對台灣軍售速度變慢,沒有像共和黨那樣直接強化軍事合作。

這些跡象都顯示,民主黨並不希望徹底與中國對立,而是試圖在「對抗」與「合作」之間尋找平衡點,這也讓許多人認為**「民主黨對中國的政策,可能反而間接幫了中共」**。

總結:


【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反中」立場差異總結】

  1. 反中立場上的共識與差異
    • 共和黨(川普政府): 採取直接對抗中國的政策,包含貿易戰、華為禁令、強化對台軍售等。行動強硬且具實質影響。
    • 民主黨(拜登政府): 表面上維持強硬態度,但實際作為較保守,未全面落實科技封鎖、軍售台灣速度較慢,且與中國保持某種合作空間。
  2. 民主黨「小打大幫忙」的質疑原因
    • 民主黨內的菁英階層(例如拜登家族、華爾街、矽谷科技巨頭)與中國市場和資金有深厚聯繫。
    • 導致民主黨在執行政策時,容易考量既得利益,選擇溫和或有妥協空間的策略。
    • 這使得美國對中政策出現許多漏洞,間接幫助中國維持經濟發展或科技進步。
  3. 民主黨的行為是「無意」還是「有意」?
    • 民主黨的政策路線,並非純粹「無意間幫助中國」,而更可能是基於內部既得利益者的深層考量與利益連結下,所做出的有意識選擇。

【總體結論】

美國雖然形成了跨黨派的「反中共」共識,但共和黨的政策明顯更積極直接,民主黨則相對保守,甚至在某些政策上因為經濟與政治利益考量,而間接讓中國受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瑞瑞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不懂不裝懂。 沒事問神明,有事問AI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槍聲一響 ( 真的遇刺 ),勝選在望。川普狂傲激起的民粹浪漫和他的搭檔范斯上演的真實美國夢,會掀起更甚以往的反全球化浪潮嗎 ?
Thumbnail
一場總統辯論,引來各方投資策略調整。 普遍認為川普的表現優於現任總統拜登,許多民主黨支持者也是這樣認為,造成從上週末民主黨內爭論不斷,現在有各種聲浪洶湧,無論是「換登」、「抽登換麗」、「力挺拜登競選連任」等等,相對共和黨,或是準確的說是川普氣勢水漲船高。
Thumbnail
一場總統辯論,引來各方投資策略調整。 普遍認為川普的表現優於現任總統拜登,許多民主黨支持者也是這樣認為,造成從上週末民主黨內爭論不斷,現在有各種聲浪洶湧,無論是「換登」、「抽登換麗」、「力挺拜登競選連任」等等,相對共和黨,或是準確的說是川普氣勢水漲船高。
Thumbnail
之九﹕❙民主黨❙ 的部署漸成格局 —— 呼之欲出的 ❙米雪‧奧巴馬❙ ❙美國❙ 政情的發展基本上吻合我自年初開始寫下的分析和判斷﹕最終與 ❙特朗普❙ 對壘的不會是 ❙拜登❙。[見《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文章] 關於本次辯論亦一如前文的預測﹕ 這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辯論,安排在
Thumbnail
之九﹕❙民主黨❙ 的部署漸成格局 —— 呼之欲出的 ❙米雪‧奧巴馬❙ ❙美國❙ 政情的發展基本上吻合我自年初開始寫下的分析和判斷﹕最終與 ❙特朗普❙ 對壘的不會是 ❙拜登❙。[見《2024 ❙美國總統❙ 大選預評估系列》文章] 關於本次辯論亦一如前文的預測﹕ 這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辯論,安排在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在黨內初選中不斷連勝,讓其他候選人的贏面越來越小。民主黨方面,拜登幾乎沒有敵手。而共和黨方面,也只有海莉在苦苦支撐。
Thumbnail
拜登和川普在黨內初選中不斷連勝,讓其他候選人的贏面越來越小。民主黨方面,拜登幾乎沒有敵手。而共和黨方面,也只有海莉在苦苦支撐。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美國大選仍在進行初選階段。民主黨已無競爭對手,但共和黨有川普和海莉相互競爭。川普面臨刑事指控可能失去競選資格,而海莉緊咬不放,仍相信獲勝的可能性。法院對川普的判決可能影響大選結果。本文分析了川普和海莉在大選中的形勢。
Thumbnail
美國大選仍在進行初選階段。民主黨已無競爭對手,但共和黨有川普和海莉相互競爭。川普面臨刑事指控可能失去競選資格,而海莉緊咬不放,仍相信獲勝的可能性。法院對川普的判決可能影響大選結果。本文分析了川普和海莉在大選中的形勢。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在美國大選結束前,現狀將會繼續維持。特別是對東亞這個地區。由於各方勢力都不想要讓拜登獲得介入干涉的理由,因此大概率還是會繼續落實不打不動指叫囂嘴砲的現狀。因此中國伊朗等國依然會繼續堅持不主動發動戰爭的狀態,就算新軸心的經濟因為全球化體系的衰弱而陷入危機,甚至像中國已經出現了裁撤軍警這類已經能夠威脅到
Thumbnail
在美國大選結束前,現狀將會繼續維持。特別是對東亞這個地區。由於各方勢力都不想要讓拜登獲得介入干涉的理由,因此大概率還是會繼續落實不打不動指叫囂嘴砲的現狀。因此中國伊朗等國依然會繼續堅持不主動發動戰爭的狀態,就算新軸心的經濟因為全球化體系的衰弱而陷入危機,甚至像中國已經出現了裁撤軍警這類已經能夠威脅到
Thumbnail
民主黨看得出來川普會打「反中共」牌,所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也開始對中共強硬起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旗幟鮮明地反共,等於是架著川普往前走了。
Thumbnail
民主黨看得出來川普會打「反中共」牌,所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也開始對中共強硬起來。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旗幟鮮明地反共,等於是架著川普往前走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