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單位:鏡文學
出版年月:2020年11月
版次:初版六刷
- 作者簡介
陳思宏。1976年在彰化縣永靖鄉八德巷出生,農家的第九個孩子。
輔大英文系、台大戲劇所畢業,曾獲林榮三短篇小說首獎、九歌年度小說獎。寫作者,有時是演員,有時是譯者,現居德國柏林。
出版作品:小說《鬼地方》、《佛羅里達變形記》、《樓上的好人》、《指甲長花的世代》、《營火鬼道》、《態度》、《去過敏的三種方法》。散文《叛逆柏林》、《柏林繼續叛逆》、《第九個身體》。 ( 以上截自博客來 )
- 內容摘錄
「三姊妹沒機會拿書包,一路被打罵回家,全校都在看她們。回到三合院,她們跪在埕裡,阿嬤力氣無窮,繼續打她們。母親抱著哭鬧的四女兒、五女兒衝出來,一起跪下來被阿嬤毒打。阿嬤喊,珍珠祓練不要了啦,只要有人敢承認,今天就算了。
淑麗忽然站起來,哭著說:『是我。』
阿嬤拿起大掃帚,往淑麗步步逼近。淑麗當時想:『我就要死了。我現在就要死了。我要變成鬼了。』
掃帚柄撞上淑麗的肚子,淑麗小小的身體飛出去,撞到磚牆。
淑麗趴在地上,準備迎接更多的掃帚柄。忽然,阿嬤瘋狂尖叫,黑狗咬住阿嬤的手臂,不放。
當天,阿嬤拿磚頭敲昏黑狗,把狗丟進一大鍋沸水,去皮,菜刀用力剁肉,加大蒜熱炒一大鍋。淑麗和姊妹們躲在房間裡,窗戶都緊閉,還是聞得到蒜炒狗肉。
二叔接兒子放學回家,剛好趕上狗肉盛宴。淑麗透過窗戶,看到二叔的兒子,脖子上一串雪白的珍珠項鍊。她聽不見阿嬤和二叔的對話,她只看到二叔把項鍊從兒子脖子取下,交給阿嬤,大家都拿了碗,笑著繼續吃狗。」P88-89
「想對別人說。好想找人說。但又不想對別人說。放在心裡像是假的。說出口就似乎是真的。所以不說出口。沉默就是逃避。藏在心裡。死了之後。秘密跟著死。」P189
- 心得
不過一天的時間便讀畢。感覺好像看了一部群像電影,也像是觀覽了好多人的一生。讀的時候總感受到一股魔幻的影子,那些事情似真非真,好像我曾聽聞,或甚至經歷過,又好像那些都發生在好遠好遠的遠方,好久好久以前。以故事背景來說,算是距離現在好久了,但書裡描述的種種事情,一定還正在好多個鬼地方,恆常發生著。
看完以後就想去永靖。所以去看了一些實地探訪,也發現之前作者本人就有帶領讀者去實地走讀,也有影片紀錄,看見書裡描述的場景都是真實的,而且就在這座島嶼上這麼近的地方,感覺更特別。
總結的說,讀的過程很有趣,包括作者的文筆,和故事情節。雖然大部分是在說至少三十年前的事,但背景在台灣,熟悉感就很強烈。
讀來感受最深刻的是對重男輕女的描寫,真的覺得是鬼故事,尤其是那段殺狗的故事,讀到最後眼淚都掉下來。感覺太難受了。為什麼二話不說就打女生們呢,甚至阿嬤自己也曾是個小女孩,在以前那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女生都會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凡事男性為重,執著於生男孩,一定要有長子,直到老了,孩子們長大,依然加諸這樣的權利意識在後輩身上,重蹈自己的覆轍,做以前的自己深深厭惡著的事情。即便是現在這個時代,父權社會的影子還是處處跟隨在生活裡,更不用說是好幾十年前的時候,從小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別說會有任何的「意識」,那些現今看來完全不合常理的事,都是理所當然。故事裡還有好多地方都令人難受。
書中融入的議題有重男輕女、LGBTQ+還有白色恐怖等等,豐富也不過於繁瑣。整本書除了結尾之外我算是很喜歡。之所以不太喜歡結局是因為有種硬要洗白的感覺,雖然人本來就不是扁平的,但突然復活一個死人還是有點尷尬,還有跟媽媽搞外遇的殺蛇人就是從前的目鏡仔,對這個設定有點過敏,感覺失掉了魔幻的成分,變得言情了。不知道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是什麼,或許是讀了太多難過的事最後想高興一點?不太愛不符常理的大團圓好結局,所以最後不戳我,但肯定也會有喜歡如此的人吧!
看完最最最大的心得就是,好想去永靖走一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