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期的增長乏力,引發了關於潛在長期衰退的廣泛猜測,但已能論斷中國經濟永久衰退了嗎?《日經亞洲》日前刊出經濟學家金刻羽(Keyu Jin)的評論文章,在她看來,中國的經濟困境與其說是停滯的跡象,不如說是成長中的陣痛,此乃轉型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礙。
金刻羽:中國的經濟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們並非不可克服。要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之列,中國必須從一個製造業巨頭轉變為一個消費驅動的強國,這是日本等國家已成功實現的轉型。以需求為主導、以全面的財政改革和充分的社會福利投資為基礎的增長轉型至關重要,但不可一蹴而就。
(See:2025/03/25,風傳媒,中國經濟永久衰退?美女經濟學家:大錯特錯!困境不在停滯而是「這個障礙」)
(See:2024/03/10,德國之聲,牆外文摘:金刻羽鼓吹的「中國模式」到底是什麼?)
金刻羽講的固然不是廢話,固然是真話。
問題是:很多財經專家早就提醒說過!
問題是:中國主政者能夠真心努力朝這個方向進行?
這才是問題癥結所在!這才是關鍵解法所在!
日本因1991年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停滯時期,被稱為「失落的30年(失われた30年)」。對中國經濟向是"樂觀派"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都轉為"悲觀派",2024/06/12就深刻指出:「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See:日本經濟新聞,2024/06/12,達利歐:美國在衰退期邊緣,中國艱難、大紀元,2024/06/16,橋水創辦人達利歐:中國經濟正在進入百年風暴)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2023/07/26即已在紐約時報上指出,現在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相似之處,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過低,僅靠過度膨脹的房地產行業維持經濟運轉,勞動適齡人口也在減少。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因為「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See:2023/07/26,紐約時報中文網,中國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嗎 、2023/07/27,中央社,中國重蹈日本泡沫經濟覆轍?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情況更糟、2024/07/12,《商業周刊》第1913期 / 金融時報精選,國企接手、恒大員工領公家薪,中國房市泡沫幻滅啟示錄)。
我們早就說過無數次,中國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債務危機、勞動力減少、產能過剩、外資撤退、通貨緊縮等嚴重問題,而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就在於消費不振、投資不力。這是需求面的問題!不能像林毅夫、習近平卻從供給面下手!林毅夫近期仍抱持其老舊論調!就讓時間來證明孰是孰非!
兩會結束後,《信報》特約記者在北京大學專訪了林毅夫。對於近年出現的「中國崩潰論」,他認為誇大了悲觀論調,並相信2035年前中國經濟每年有8%增長潛力,縱使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到2035年內地實現5%增長也不是問題。
對於中國面臨通縮壓力,林毅夫相信去年推出刺激政策前確實存在,但今年的情形已經不同。一方面,中央推出刺激政策就是針對去年的情形,消費不足並不是沒有錢,如果真沒錢,儲蓄不會增加那麼多,主要是信心不足,對未來預期不好不敢消費。另方面,中國還有很多投資機會,很多傳統產業還在追趕階段,通過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來改造,提高新質生產力,還是能夠有競爭力,還是可以擴大市場,《哪吒2》就是例子。
(See:2025/03/19,信報,林毅夫:「中國崩潰論」誇大悲觀論調 今年經濟勝去年 2035前每年有8%增長潛力)
真是夸夸其談!問題是,中國經濟問題既然主要在內需不足、消費不振,所需要的乃是「需求面」的政策措施,刺激不足猶如杯水車薪,更且,投資製造業及擴大出口竟卻是「供給面」的政策措施,因此,林毅夫的政策思維與舉措,可謂搞錯方向!方向不對,努力只是白費!可以說,其「產業政策」只不過是讓中國經濟資源更加枯竭!更加難以回復元氣而已!
從總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經濟成長取決於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 AD)」。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增加投資與消費,提振內需需求,才能促進經濟成長。透過需求面刺激成長的財政政策達成「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ED)」,以補內需不足、消費不振的經濟困境,進而驅動內需經濟,才能刺激經濟成長!否則,捨此「需求面」的財政刺激政策而不由,終究無異只是緣木求魚而已!無怪乎,其經濟會每況愈下!
中國正面臨著房地產崩盤、債務危機、通貨緊縮、消費不振、投資不力、勞動力減少、產能過剩、外資撤退之持續經濟低迷並將轉為經濟蕭條的時刻!
馬克‧吐溫也曾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 Mark Twain
只怕陷於房市崩盤、通縮危機、消費不振、債務危機諸多痛點的中國,就此將淪落陷入「失落的30年」、「持續百年的經濟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