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最近去過墨西哥旅行,才真正了解到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的影響力是多麼的深遠,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她是第一位墨西哥女畫家的畫作被法國羅浮宮放入館內收藏,那時是1939年。當時她在美國同樣深具影響力,已經是國際級畫家。
在墨西哥,每個角落都會見到的肖像,除了聖母,最多的便是芙烈達·卡蘿了,無論是她的畫像或Q 板本的公仔,都被製造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或T-shirt 熨畫。她的代表性不只是獨特的畫風,更是她那代表女性堅韌不掘的精神,代表著墨西哥革新的意義,她對國家的熱愛,及克服對自身殘疾的堅持,把四十多年的生命活出精彩。
我於2024年12月底在墨西哥南部Coyocan 想參觀她的故居,可惜是當月的門票一早已被搶購一空,於是在行程尾聲時,我到了Playa de Carmen便即參觀Museo Frida Kahlo,之後回港再找回描述她的生平電影《筆姬別戀》來細味她的一生。她小孩子時已經感染了小兒麻痺症,雖然比同年齡的小孩遲入學,但到了青年時期,依然考到入國立學院,是當時才剛接納女性入學,在2000名學生當中只有35名是女生。本來是讀醫的她,正直是追求夢想與學業的時期,不幸遇上嚴重的車禍,雖然幸保性命,但卻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及日後無數的後遺症,當時車禍後的她被困在床上,沒法上學,在困境中,用繪畫舒壓。她一生中經歷過多達三十多次的手術,結果右腿膝蓋以下還是必須截肢。她在極度痛苦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於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以具體的表徵,使人強烈感受到她,作為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其中一幅描繪器官和孕育中的胎盤分離,強烈表達了她懷孕失敗所承受的心碎。她的畫作中多是用明亮的熱帶色彩來畫出支離破碎的象徵,那象徵便是自畫像,因為她受到殘疾所困的孤單都表現在自畫像中,正如電影中她丈夫Diego Rivera說,她畫出了人看不到的真實畫面。她既寫實及富象徵主義的畫風是當代女畫家中沒有的。她透過繪畫來抵抗絕望,讓自己奔放的思想帶走殘疾身軀的限制,每幅畫作都豪無保留地流露出內心深處對手術的痛苦、流產、愛情不順等的經驗,我身為女人的,看到她那赤裸裸式坦白至深的表達,不禁佩服她的堅強,感受到她那股強大的獨立意志,無懼無怕,敢愛敢狠,她的丈夫對她的不忠,與再次接受丈夫返回自己身邊的心路歷程,見到她對愛的追求與堅持,雖然她本人亦在愛情上不忠,同時亦愛男又愛女,這點我不敢認同,但她無論各方面,包括思想及行為都非常 「豪邁」,正所謂針無兩頭利,因此可能是她不受任何世俗的限制,所以愛情方面也沒設限,私生活太奔放,既不忠時卻極深愛畫家丈夫,充分表現後現代前衛女性的自信及視野。芙烈達·卡蘿一生充滿故事性,無論是家庭背景及童年陰影都沒有影響她的成長,那股堅定不移的強大鬥志,在電影中可以睇到,亦在她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她對生命中的每人每事都充滿熱誠,由她熱愛共產主義便可見一班,當時社會女性會高調支持某種社會主義其實都代表了女權主義的興起。無論當時或當地,女性地位未被廣大宣揚之時代,她已經前瞻性地做出了「女權」的行為。
我覺得代表女性的人物,芙烈達·卡蘿是誇世代的「出眾」,既是國際級畫家,亦是生命鬥士,表現內心強大力量戰勝任何困境的勇氣,不但她的生命發光發亮,全墨西哥由當時至今及將來都因她的影響帶來經濟收益,她的地位何止是Queen那麼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