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比亞號大型驅逐艦
努比亞號驅逐艦(HMS Nubian)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艘部落級驅逐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她贏得了13項戰鬥榮譽,這一紀錄僅有另一艘船超過,另有兩艘船與之匹敵。
▪︎船艦數據
排水量:1921噸(標準),2559噸(深載)
長:114.9公尺
寬:11.13公尺
吃水:3.43公尺
裝置:3 × 海軍部三鍋筒鍋爐,44000馬力(33000千瓦)
推進系統:2 × 軸,2 ×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
航速:36節(67公里/小時;41英哩/小時)
續航:5,700海浬(10600公里;6600英里)以15節航行
編制:190人
武器:4 × 雙聯裝4.7吋(120公釐)火砲、1 × 四聯裝2磅(40毫米) 防空砲、2 × 四聯裝0.5吋(12.7公釐)防空機槍、1 × 四聯裝21吋(533公釐)魚雷發射管、20 ×深水炸彈、1 × 炸藥架、2 × 投擲器

馬爾他附近的努比亞號,1943年
|描述
努比亞號驅逐艦的設計目的是對抗國外正在建造的大型驅逐艦,並增強現有驅逐艦艦隊的火力,因此其體型比前一代一級驅逐艦明顯更大,裝備更精良。在標準滿載時排水量為1921噸,在深滿載時排水量為2559噸,船全長114.9公尺,艦寬11.13公尺,吃水3.43公尺。這些驅逐艦的動力來自兩台帕森斯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每台渦輪機使用由三台海軍三鼓鍋爐提供的蒸汽來驅動一根螺旋槳軸。這些渦輪機總共可產生44000馬力(33000千瓦)的功率,最高時速達到36節(67公里/小時;41英里/小時)。在海上試航期間,努比亞號以44426馬力(33128千瓦)的動力,在排水量2067噸的情況下,速度達到35.8節。這些軍艦攜帶的燃料足以讓她以15節(28公里/小時;17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5700海浬(10,600公里;6,600英里)。這些艦隻的編制由190名軍官和水兵組成,不過旗艦還額外配備了20名軍官和水兵,其中包括艦司令及其參謀。 努比亞號驅逐艦的主要武器是八門速射(QF)4.7 英寸 (120毫米) Mark XII 炮,安裝在四個超射雙聯裝砲架上,上層建築的前後各有一對,從前到後依次標記為「A」、「B」、「X」和「Y」。支架的最大仰角為 40°。防空武器(AA)方面,她攜帶了一個用於 40 毫米 (1.6英寸) QF 兩磅 Mk II 「砰砰」炮的四聯裝砲架和兩個用於 0.5 英寸 (12.7毫米) Mark III 機槍的四聯裝砲架。主砲的低角度射擊由艦橋頂上的指揮塔(DCT)控制,該塔將其獲取的數據以及位於 DCT 正後方的 Mk II 測距儀/指揮儀上 12 英尺(3.7公尺)測距儀傳送至模擬機械計算機-Mk I海軍部火控時鐘。主砲的防空火力由測距儀/指揮儀控制,並透過測距儀/指揮儀將資料傳送到機械引信保持時鐘。 該船艦配備了一套水上四聯裝 21 英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努比亞號驅逐艦並非作為反潛艇設計,但配備了ASDIC、一個深水炸彈掛架和兩個投擲器用於自衛,儘管並不是所有艦艇都安裝了投擲器;深水炸彈平時的配額為 20 枚,但戰時則增加到 30 枚。

碧藍航線 努比亞
|戰時修改
在挪威戰役期間,德國空襲時造成重大損失, 證明了部落級海軍船艦的防空武器組無效,皇家海軍於1940年5月決定用兩門QF 4 英寸 (102毫米) Mark XVI 雙用途炮取代「X」型砲架。為了更好地控制槍支,現有的測距儀/指揮儀經過了改裝,以接受當時可用的285型砲兵雷達。戰爭初期,深水炸彈的數量增加到46枚,後來又增加了更多。為了增加防空砲的射擊弧度,後煙囪縮短,主桅杆縮減為短桿桅杆。
|艦歷
根據1935年海軍預算,努比亞號被授權為七艘部落級驅逐艦之一,這也是皇家海軍服役的第三艘以其名字命名的船艦。該艦於1936年3月10日由約翰桑尼克羅夫特公司訂購,並於8月10日在該公司位於南安普敦伍爾斯頓的造船廠安放龍骨。努比亞號於1937年12月21日下水,1938年12月7日完工,12月1日服役,耗資339,265英鎊,其中不包括海軍部提供的武器和通訊設備。由於艦砲瞄準器的延遲交付,該艦的完工被推遲。 努比亞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位於本土海域,並於1940年5月的挪威戰役中隨本土艦隊一起作戰。 隨後,努比亞號加入了普利茅斯的第 14 驅逐艦艦隊,由 PJ Mack 上尉率領。第 14 驅逐艦艦隊還包括莫霍克號(另一艘部落級驅逐艦)和朱諾號。1940年5月18日,該艦隊從普利茅斯出發前往亞歷山大,與第五驅逐艦隊的 4 艘 K 級驅逐艦一同前往紅海服役;她們於5月25日抵達亞歷山大,此時距離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爆發敵對行動僅剩兩週時間。 努比亞號經歷了許多戰鬥,參與了1940年7月的卡拉布里亞戰役、馬塔潘戰役(1941年3月)、斯法克斯戰役(4月)以及最後的克里特島戰役(5月)。在馬塔潘角海戰期間,她對被空中魚雷機擊中的義大利巡洋艦波拉號進行了致命一擊。

碧藍航線 努比亞
5月26日,克里特島戰役期間,努比亞號遭到轟炸,船尾被炸斷,造成7名船員死亡,另有12人受傷。儘管遭到進一步襲擊,她仍在護送下返回亞歷山大,但於6月12日離開那裡,被拖曳到孟買進行大規模維修,而維修工作在18個月後才完成。 1942年11月,努比亞號返回地中海並加入第14驅逐艦隊,於12月2日與義大利魚雷艇盧波號(Lupo)護航隊一起參與作戰,並於12月20日至21日與傑維斯號一起在的黎波里附近參與作戰。 1943年1月至5月,她參加了突尼斯戰役,努比亞號與其他英國驅逐艦一起擊沉了商船D'Annunzio號、Stromboli號、 Fauna號和Campobasso號。2月9日,努比亞號和開爾文號在莫納斯提爾附近的庫裡亞特島附近與三艘意大利縱帆船交戰,但這些小船將燃燒的燃料桶扔進海裡,毫髮無損地駛走,而海裡燃燒的油桶卻成為了英國船艦砲擊的目標。該艦也參與了支援西西里島和薩勒諾的登陸行動,之後返回英國,重新分配到北極地區。在北極執行護航任務期間,她參與了至少一次對 U 型潛艇的直接攻擊,這是一場持續數天的貓捉老鼠遊戲。她還追蹤了至少11艘其他 U 型潛艇,這些潛艇曾兩次襲擊她所跟踪的護航隊。在北極進行的行動期間,她派遣了兩次重要行動返回挪威。其中包括對特隆赫姆峽灣德國潛艦基地的攻擊,以及對奧爾頓峽灣德國戰艦提爾皮茨號的攻擊。 1944年底,努比亞號重新整修,準備於1945年3月作為第 21 航空母艦中隊護航部隊的一部分派往遠東,參與緬甸的收尾行動。
|戰後
9月2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努比亞號護送納爾遜號戰艦等艦隻進入檳城,接受當地日軍投降。 努比亞號於9月底啟程前往美國退役,並於11月18日抵達朴茨茅斯並被轉入預備役。努比亞號於1948 年被列入廢品名單,並被用作斯特里文湖爆炸試驗的目標船。 1949年6月11日, 「努比亞號」被當作廢鐵賣給英國鋼鐵公司(BISCO),經過拖曳後,於6月25日抵達英國渡口的拆船場拆解。
|戰鬥榮譽
- 挪威 1940
- 卡拉布里亞 1940
- 地中海 1940-43
- 1940 年利比亞
- 馬塔潘 1941
- 斯法克斯 1941
- 1941 年希臘
- 1941 年克里特島
- 1941 年馬耳他護航隊
- 1943 年西西里
- 薩勒諾 1943
- 北極 1944
- 挪威 1944
- 緬甸 1944-45 [ 18 ]
另外兩艘船「獵戶座號」和「傑維斯號」也與努比亞號一起在地中海服役,也創下了同樣的紀錄;僅次於伊莉莎白女王級戰艦厭戰號,該艦曾參與過日德蘭海戰,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擔任地中海艦隊的旗艦。

碧藍航線 努比亞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