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益是么子,十七歲那年,阿母將嫁妝全數變賣給他當創業基金,阿益說那筆錢拿在手裡十分沉重,因為不敢辜負阿母的期待,所以用心做事,不眠不休,終於與太太攜手創業成功,在台南學甲經營一間規模頗大的飼料工廠。
阿益三十九歲時,最親愛的阿母因病過世,享壽七十二,他說那一陣子就像有體無魂的稻草人,失魂落魄,村裡的人五六十歲都還有阿爸阿母可以叫,他三十九歲就已經是孤兒。阿益說,阿母後事圓滿之後,村裡很多人都來跟他說阿母生前的事蹟,那時候阿益才知道,原來阿母默默為村人做這麼多付出這麼多,原來阿母為善不欲人知的善良資本是他們三兄弟創業成功的關鍵。
阿益跟兩個哥哥商量,決定把阿母的手尾錢二十多萬悉數捐給慈善團體,讓阿母離世後的「人生」一樣有德有福。同一年,阿益和太太走入慈善團體做志工,飼料工廠的袋子最多,他們從自己的工廠做起,慢慢擴展到社區,剛開始做,總是自掏腰包請工廠的司機加班將回收物載回來,近年,年輕一輩的司機也懂得為自己造福,都是自動自發,做得法喜充滿。
有一天,阿益發現離自家工廠不遠處有一間房子破舊不堪,屋主表示放到爛沒關係,反正用不到。阿益便將那間房子承租下來,找工人裝潢整修,房子佔地廣,一邊做自家工廠移工的宿舍,一邊做中央廚房和餐廳,阿益想要讓社區老人有地方吃飯,這個「老人食堂」的心願在他心中醞釀了二十年,如今終於達成。做好事越做越廣,阿益說都是因為阿母的關係。三十九歲就沒有阿母可以孝順,阿母留不住,他就用阿母給他的身體行善積德,一來讓阿母高興,二來也讓阿母生前的善行得以繼續在人間運轉。
老智者說,孝順的人一定善良,如果我們的心分分秒秒都有父母從善如流的影子,我們自然會繼承他們這一份善良遺志,做得更多更好更完美,甚至超越。有孝有善的人福澤延綿,想盡辦法留財給孩子不是最好的選擇,留德才是根本,把自己的優良的福德留給孩子,孩子就會用那一份德為自己開創更全面的人生。
#留德
#積善之家有餘慶
#百善孝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