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旅行。尤其是一個人旅行。
那樣的旅行,讓我的注意力能回到自己,也能落在那些與我生命僅有短暫交會的陌生人身上。旅行中的人們,常常來自我們熟悉世界以外的地方,有著與我們不同的經歷、價值觀與選擇。他們就像一面面鏡子,照見了我可能成為的樣子,或提醒著我曾經渴望的生活。
而這次峇里島的獨旅,我遇見了幾個特別的人。他們的出現像是旅程裡靜靜閃爍的光,每一段短短的相遇,卻都像長長的餘韻。
卡泰隆尼亞數位遊牧情侶
在烏布民宿住隔壁房的,是一對來自西班牙卡泰隆尼亞的情侶。女生是一位心理學家,男生是一家實境解謎公司的創辦人,目前公司有 15 個員工。健談又熱情的卡泰隆尼亞男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告訴我,他和女友在世界各地數位遊牧,往返於西班牙、泰國、巴西、峇里島⋯⋯。
他說自己非常幸運,公司運作順利,更重要的是他每天只需要花很少的時間,其餘時間可以去找更多機會,也能投入在他熱愛的音樂事業中。
我們大談政治、談創業。他說他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換來現在這樣的生活。而當年,正是他在印度旅行時遇到一位遠端工作的台灣建築師,給了他啟發。
他現在的生活樣子,就是我的理想與憧憬。
Think Big 的潛水店老闆
我在 Amed 的潛水教練,同時也是潛店老闆。約莫四十幾歲的他,告訴我他曾當過老師、跑過船,但最喜歡的還是當潛水教練。他開的潛店是 Amed 數一數二早期成立的,在疫情前還經營著橫跨印尼多島的旅遊渡輪事業。
當我告訴他我目前的工作是做 SEO,我很驚訝這位曬得黝黑的峇里島潛水店老闆,竟然可以跟我大談成效與曝光。他告訴我疫情期間對峇里島的衝擊很大,很多人數個月沒有工作。即使如今疫情結束,峇里島卻沒恢復過往榮景——去年最旺的 7、8 月人潮,還不如疫情前 11、12 月的尾聲。
儘管如此,潛店老闆仍興高采烈地和我分享他的投資計畫。他說有位潛水客戶非常喜歡 Amed,願意出資,請他找地蓋一間五星級潛水訓練中心。
他到處打聽資訊(看過《Eat, Pray, Love》的人都知道,在峇里島買地並不容易),結果真的找到了一塊理想的地點——靠海,後方是阿貢火山,景觀極佳。雖然最後投資人因家庭因素暫停了金援,但他眼睛亮亮地對我說:「但我有了這些資訊了。只要找到資金就好了。」從他發光的眼睛,我知道最後他鐵定會成功的。

寧靜的 Amed Bay
十天沒工作仍感恩的 Amed 青年司機
Amed 是峇里島最北方的村落,距離市區有數小時車程,因此開發程度較低。除了慕名而來參觀 USS Liberty 沉船的潛水客,遊客並不多。
我在 Amed 的住宿也是這次峇里島行中最簡單的。當時因為房間燈光太昏暗,我還向領我進房的年輕男子反映了一下。後來才知道,他是民宿主人的姪子,是一位司機,我離開 Amed 的那天,就是搭他的車。
車上我們一路聊天,他跟我介紹峇里島文化中的 shared responsibility 概念。前天我參加到的 Ogoh Ogoh 遊行是當地年輕人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需要提前兩個月準備,包含募資、製作雕像、排練等。他說維持社區的文化與傳統,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如果有人故意不參與前期準備,遊行當天就不會讓他加入。
婚姻也一樣,丈夫與妻子有共同的責任持家與養育孩子。
這位 25 歲的年輕人還分享了他對家鄉文化保存的想法:「送你去港口是我十天以來的第一個工作。我買了花,感謝上天讓我有工作。」
我驚訝於 Amed 在淡季的蕭條。但當我問他是否希望有更多度假村進駐,他的回應卻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比起錢,他更在意村子的原貌是否能被保留。而且他也擔心外來者看似帶來觀光人潮,實際上卻可能把錢都賺走了。
這樣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守著家鄉,為十天中唯一的工作感恩,讓我感受到人與土地間的深厚連結。

前往佩尼達島的 Kusamba Harbor
跑船四年、說錢不重要的佩尼達島潛水員
佩尼達島的潛水點,和 Amed 潛店的氣氛很不一樣。這裡的教練大多是 20 到 35 歲的年輕人,膚色曬得黝黑,店裡放著大聲的英文歌。
去 Manta Point 那天,我被分配到一位一對一的潛水教練 Cann。感謝他一路照顧我,讓我能安心享受被 Manta Ray 包圍的時刻。
潛完後他還騎車載我去 Smoke Beach 看夕陽。我們邊騎邊聊天,他告訴我他的故事:他來自龍目島,從 18 歲開始潛水。家境普通,但靠著潛水工作開始有了收入,也當過保育員、珊瑚礁研究員。
有一次他朋友問他要不要去賺更多錢,他一口答應,從此登上一艘巡遊印尼群島的大型郵輪,擔任隨船潛水教練。薪水非常優渥,但每個月只能上岸一兩次,日子過得非常無聊。
後來他開始思考:「為什麼要讓錢掌控我們?人生其實很簡單——你吃飯、上廁所、養育下一代,就這麼單純。如果沒錢了,我可以自己種作物、自己捕魚吃。錢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
他說,他是家中四個兄弟裡唯一有工作的。當家裡有需求時,他也從不猶豫地拿出錢幫忙。「Because family is priority.」他對我說。

佩尼達島的地標性海灘 Kelingking Beach
在旅行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自帶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與信念。
除了他們,我還遇到以為我是韓國人的雅加達技術顧問、剛生寶寶的年輕旅館員工、不小心陪我吃了一頓米其林的中國情侶,以及最後一天在海灘上遇到的、彬彬有禮讓我印象很好的年輕調酒師。
遇到這麼多人,讓我覺得自己好幸運。我還這麼年輕,卻已經走過很多地方,經歷許多不同的生活片段。我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也渴望繼續旅行。
以前我會替東南亞等地的工作人員感到難過,因為他們每天看著旅人來來去去,自己卻難有機會離開島嶼。但如今我明白,峇里島居民與家鄉的連結,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
而我,仍期待著下一片旅行的風景,也期待有一天,我能像那對卡泰隆尼亞情侶一樣,過上自己夢想中的生活。並且,有一個目標一致的人能與我並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