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股市技術分析與市場前景展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1 分鐘

I. 摘要

本報告旨在深入分析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內及近期提出的關稅政策,評估其對全球貿易格局、美國經濟及股票市場的歷史與潛在影響。報告首先回顧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優先」貿易理念及其具體措施,包括引發廣泛爭議的鋼鋁關稅(232條款)和針對中國的多輪301條款關稅。接著,詳細剖析2025年春季提出的「對等關稅」倡議,包括其初始設計、引發的市場劇烈動盪、隨後的政策急轉彎(對多數國家暫緩90天並降至10%,同時將對中國關稅提升至125%),以及政策轉向背後的複雜動因。

報告進一步評估了這些關稅政策的經濟後果。歷史數據與分析顯示,川普第一任期的關稅對貿易流向產生了顯著影響,加劇了供應鏈的轉移,並引發了貿易夥伴的報復,對美國部分產業(如農業)造成了衝擊。展望未來,基於2025年關稅提案(即使經過調整)的分析預測,多數機構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前景表示擔憂,預計可能導致GDP增長放緩、通膨壓力加劇、消費者成本上升,甚至引發經濟衰退。報告亦將川普的關稅策略與歷史上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進行比較,警示大規模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在市場影響方面,報告記錄了川普關稅政策公告與調整如何成為引發市場劇烈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導致全球股市經歷了自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拋售潮,隨後又在政策轉向後出現歷史性反彈。此部分亦深入探討了股票技術分析中成交量的關鍵作用,解釋了「量價配合」與「量價背離」等基本概念,並特別定義和分析了「無量上漲」與「無量下跌」這兩種特殊市場現象的成因、意義及其在不同市場趨勢下的判讀方法。

報告強調,川普關稅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是影響市場行為的核心因素。這種不確定性不僅抑制了企業投資和消費者信心,也導致市場在「等待觀望」的低迷成交量與「消息驅動」的劇烈波動之間交替。報告同時檢視了「一個人的武林」這一文化隱喻在相關評論中的使用,認為其反映了外界對川普單邊主義、個人化決策風格的普遍觀感。

最後,報告展望了未來可能的市場情景,提出了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的政策、經濟及市場指標,並建議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應採取多元化、風險控管、注重基本面並保持策略彈性的投資方針。總體而言,川普的關稅政策已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其未來的演變仍將是左右市場走向的關鍵變數。

II. 川普關稅政策的演變:從「美國優先」到「對等」調整

唐納·川普的貿易政策,無論是在其第一任總統任期內,還是在其後續的政治活動中,都以其鮮明的立場和顛覆性的措施引發了全球關注。其政策核心從最初的「美國優先」逐步演變,並在2025年以「對等關稅」的形式達到了新的高潮,隨後又經歷了戲劇性的調整。

A. 第一任期基礎 (2017-2021): 「美國優先」主義的實踐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及上任初期,便確立了以「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為核心的經濟政策理念。這一理念充滿濃厚的經濟民族主義色彩,其核心論點是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長期處於不利地位,遭受了不公平競爭,導致了巨大的貿易逆差和國內就業機會的流失 。因此,川普政府將貿易政策的重心放在縮減貿易逆差、保護國內產業以及將製造業工作機會帶回美國,其標誌性口號即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Buy American, Hire American)。  


在此理念指導下,川普政府對現行的多邊貿易體系,特別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其前任政府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抱持強烈的懷疑甚至否定態度 。川普認為,這些多邊框架未能有效解決美國面臨的不公平貿易問題,反而限制了美國採取行動的自由。因此,他傾向於採取單邊主義行動或進行雙邊談判,以期達成更有利於美國的貿易安排。  


為實現其政策目標,川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內採取了一系列關稅措施:

  1. 232條款鋼鋁關稅: 2018年3月初,川普政府援引《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材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此舉不僅針對中國,也波及了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韓國在內的多個美國盟友和貿易夥伴,引發了廣泛的國際反彈和報復性關稅措施 。其目標是保護美國國內的鋼鐵和鋁產業,認為這些基礎產業對國防至關重要 。  
  2. 301條款對華關稅: 針對美中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長期指控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如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盜竊和產業補貼等,川普政府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輸美商品發起了多輪關稅行動 。這場貿易戰逐步升級:  
    • 第一階段(2018年7月6日生效): 對價值約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主要集中在工業品和科技產品 。中國隨即對同等價值的美國商品(包括大豆等農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 。  
    • 第二階段(2018年8月23日生效): 對另外價值約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 。中國再次採取反制措施 。  
    • 第三階段(2018年9月24日生效): 對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威脅將稅率提升至25%(後於2019年5月實施)。此輪關稅涵蓋範圍更廣,包括了大量消費品。中國則對約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5%至10%不等的關稅作為回應 。  
    • 後續升級: 2019年,隨著貿易談判的波折,川普政府進一步威脅並實施了對剩餘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稅率也經歷了多次調整和提高 。  
  3. 其他貿易行動: 川普政府還利用《1974年貿易法》的201條款,對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大型洗衣機徵收保障性關稅 。此外,他還啟動了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重新談判,最終達成了《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其中包含了更為嚴格的汽車原產地規則,旨在鼓勵北美地區的汽車生產 。  

川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政策,清晰地展現了其將關稅作為核心政策工具的意圖。關稅不僅被用作保護國內產業的壁壘,更成為了在貿易談判乃至更廣泛地緣政治博弈中施加壓力的重要籌碼。其繞過傳統多邊框架、採取單邊行動的模式,以及時常將盟友也納入打擊範圍的做法,都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轉向,旨在迫使貿易夥伴在多個層面做出讓步。

B. 2025年「對等關稅」倡議:宣佈、計算與轉向

進入2025年,川普再次將關稅推向政策前沿,提出了一項更為激進和廣泛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計劃,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反應,並在短時間內經歷了重大調整。

  1. 初始宣佈(2025年4月初): 川普政府在4月初宣布了一項雙層關稅結構。首先,基於《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普遍徵收10%的基準關稅,計劃於4月5日生效 。其次,更具爭議性的是,針對那些美國對其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額外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於4月9日生效 。公佈的特定國家稅率驚人,例如:台灣32%,中國大陸在當時已有的約20%關稅基礎上再加34%(總計達54%),歐盟20%,日本24%,韓國26%,越南46%,印度27%,泰國37%等約60個國家和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和墨西哥最初並未列入此對等關稅名單(儘管面臨其他壓力,如與移民問題掛鉤的關稅威脅 ),俄羅斯因受到制裁也被排除在外 。此外,部分已受其他關稅措施影響的商品,如鋼鋁(3月12日起已徵收25% )、半導體、藥品、木材以及此前已宣布將於4月3日生效的25%汽車關稅 ,也被排除在此次對等關稅框架之外 。  
  2. 備受爭議的計算方式: 據報導,這些驚人的「對等」稅率是基於一個簡單甚至被批評為粗糙的公式計算得出的。該公式大致為一個國家的對美貿易逆差除以其對美出口總額,再將結果除以二(即所謂的「打對折」)。世界知名經濟學家查德·尼曼(Chad P. Bown)指出,川普政府在引用他與同事研究的公式時,錯誤地代入了一個關鍵參數(使用了0.25的關稅對零售價格彈性值,而非應使用的進口價格變動數值,如0.945),導致計算出的關稅稅率被嚴重高估了約四倍 。尼曼同時批評了以雙邊貿易逆差作為徵收懲罰性關稅的理由,認為貿易不平衡可能源於多種與保護主義無關的因素 。這種計算方式的簡化和潛在錯誤,以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都受到了廣泛質疑。  
  3. 政策急轉彎(2025年4月9日): 在對等關稅原定生效的當天,川普政府突然宣布政策轉向。針對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原定的高額對等關稅將暫停實施90天 。在這90天的「暫緩期」或「談判期」內,這些國家輸美的商品將僅適用於此前宣布的10%基準關稅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針對中國大陸的關稅被「立刻」且大幅提高至125% 。這一稅率是在此前多輪關稅(包括對等關稅提出前的約20%和初始對等關稅的34%)以及對中國報復措施的再反制(額外50%)基礎上累加計算得出的 。  
  4. 政策轉向的動因分析: 川普政府對此次政策急轉彎給出了多種解釋。官方說法是,已有超過75個國家(包括台灣、越南、馬來西亞、日韓、歐盟等)在關稅生效前聯繫美國,表達了談判意願,且未採取報復行動,因此給予90天的談判窗口期 。川普本人則更為直白地表示,是因為看到市場反應「有點緊張」(yippy)或「有點過頭」(jump out of line)。他還提及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關於關稅可能導致經濟衰退的警告對他產生了影響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試圖將此轉變描述為一個既定策略,稱川普一直打算縮減全面關稅計劃,目的是「將中國逼入困境」,孤立主要對手 。然而,外界分析普遍認為,金融市場的劇烈動盪——包括股市暴跌和被視為避險資產的美國國債市場出現罕見拋售潮 ——以及來自國內外(包括共和黨同僚、商界領袖)的巨大政治壓力,是迫使川普政府迅速調整策略的關鍵因素 。  

這次政策的快速轉變,凸顯了川普政府決策過程對即時市場反饋(尤其是股市和債市的劇烈反應)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可能受到內部和外部壓力的顯著影響。這與完全基於深思熟慮的長期經濟戰略有所不同。同時,對盟友暫時放軟姿態,卻對中國採取極端強硬措施,也清晰地表明其戰略重心正在轉向集中對抗中國。最初宣布的廣泛高額關稅,可能被用作一種「休克療法」,意在迅速迫使各方回到談判桌,同時為構建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創造條件。而對中國施加的125%的極高關稅,則明確發出了全面施壓的信號。

表1:川普主要關稅行動年表及特點 (2017-2025)

 

raw-image


III. 經濟後果:關稅對增長、貿易與通膨的影響

川普政府推行的關稅政策,無論是第一任期還是2025年的新舉措,都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關於經濟增長、國際貿易流動以及通膨壓力的廣泛討論和擔憂。

A. 歷史影響評估(第一任期及2025年初)

川普第一任期實施的關稅,特別是針對中國的301條款關稅和全球範圍的鋼鋁關稅,已經對經濟產生了可觀測的影響:

  • 貿易流向改變與供應鏈轉移: 美中貿易額受到顯著影響,部分商品的貿易量下降。同時,為了規避關稅,一些企業開始將生產或採購轉移出中國,遷往越南、墨西哥等國家 。然而,這種轉移並非一勞永逸,因為這些國家在後續的關稅政策中也可能成為目標(如2025年對越南提出的46%對等關稅建議 )。  
  • 報復性關稅的衝擊: 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特別是中國和歐盟,對美國的關稅措施採取了報復行動,對美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這對美國的出口行業造成了打擊,尤其是農業領域,例如大豆、豬肉等產品對華出口大幅減少 。  
  • 成本轉嫁與消費者負擔: 多項研究和分析指出,關稅的成本主要由美國的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而非出口國 。進口成本的增加最終會通過更高的商品價格傳遞給終端消費者,增加了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曾估算,僅貿易戰關稅就使每個美國家庭年均稅負增加200至300美元(此估算未包含產出損失和收入下降的影響)。  
  • 行業影響分化: 關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存在差異。
    • 汽車業: 鋼鋁關稅增加了生產成本。而後續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稅的威脅和實施(如2025年的25%汽車關稅 ),更是引發了福特等主要汽車製造商的嚴重關切,警告稱這將對高度整合的北美供應鏈造成巨大衝擊,對美國本土企業的傷害可能大於外國競爭對手 。  
    • 科技業: 由於高度依賴亞洲(特別是中國)的供應鏈進行生產和組裝,科技公司如蘋果、微軟、亞馬遜、Meta、谷歌等面臨顯著的成本壓力 。關稅可能導致產品漲價、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企業IT支出縮減、AI硬件採購成本上升及投資延遲 。半導體產業也因供應鏈的複雜性而受到影響 。  
    • 製造業: 對於受保護的行業(如部分鋼鐵和鋁生產商)可能帶來短期利好,但對於使用這些原材料作為投入的下游製造商而言,則意味著成本上升和競爭力下降 。關稅被批評難以復興成熟產業,反而可能推高成本 。  
    • 零售業: 像沃爾瑪這樣大量依賴中國進口商品的零售商,面臨著無法完全轉嫁關稅成本給消費者的壓力,可能影響利潤和銷售額 。  

總體而言,儘管關稅旨在保護特定國內產業,但其引發的報復措施、成本上升以及對全球供應鏈的擾動,使得其對美國整體經濟產出和就業的淨影響被普遍認為是負面的 。  


B. 未來預測與風險(聚焦2025年關稅)

2025年提出的對等關稅計劃,即使在經歷了4月9日的調整(對多數國家降至10%,對中國升至125%),其潛在的經濟衝擊規模和範圍預計將遠超第一任期。分析機構和經濟學家普遍表達了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

  • GDP增長面臨壓力與衰退風險: 多家機構預測關稅將顯著拖累美國乃至全球的GDP增長。日本瑞穗調查科技公司估算,相互關稅可能使美國GDP下跌1.3個百分點 。稅務基金會預計,最初提議的對中、墨、加關稅將使美國長期經濟產出減少0.4% 。摩根大通在關稅宣布後將全球經濟衰退機率從40%提高至60% ,即使在政策調整後,該行仍然維持60%的衰退概率預測,認為貿易戰遠未結束 。高盛集團也曾一度將經濟衰退視為基線情景,儘管在政策調整後撤回了這一預測,但仍預計經濟增長疲軟,並維持45%的衰退可能性 。前美國財長桑默斯更是警告美國可能正邁向衰退 。受關稅影響,意大利據報準備將其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從1.2%下調至0.6% 。  
  • 通膨壓力加劇與消費者成本上升: 分析普遍認為,高額關稅將不可避免地推高進口商品成本,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導致通膨壓力上升,侵蝕家庭購買力 。瑞穗的報告預計核心PCE物價指數可能因此上升1.6個百分點 。稅務基金會估算,最初提議的2025年關稅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年均增稅超過800美元 ;另有經濟學家估算,對等關稅可能使美家庭年增支出高達5000美元 。美聯儲也對關稅政策可能推升停滯性通膨風險表示擔憂 。摩根大通指出,即使是調整後的10%基準關稅也是一個「巨大衝擊」,相當於2018-19年貿易戰衝擊的7.5倍,而對中國的125%關稅更是相當於在找到替代品前增收約8600億美元的稅 。  
  • 就業市場面臨風險: 經濟衰退的風險本身就意味著失業率可能上升。桑默斯預測可能增加200萬失業人口 。此外,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將直接打擊美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及其就業崗位,例如若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如小麥、大豆)加徵報復關稅,可能對共和黨的農民票倉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  
  • 全球貿易體系分裂與萎縮風險: 川普的關稅政策,特別是其單邊主義和針對盟友的做法,被認為可能加劇全球貿易體系的分裂,形成所謂的「經濟區塊化」。對中國徵收的極高關稅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的脫鉤進程 。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警告,美中關稅戰可能導致雙方貿易劇減80%,損害全球經濟 。這種貿易分裂和潛在的關稅戰升級,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量大幅萎縮,重現歷史上的保護主義悲劇 。  
  • 金融穩定性擔憂: 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動盪,特別是美國國債市場的異常拋售,引發了對金融穩定性的擔憂 。有分析師甚至暗示,若市場動盪持續,美聯儲可能需要介入穩定市場 。此外,還有觀點認為,持續的貿易爭端和潛在的貨幣貶值競賽(各國為抵消關稅影響而貶值本幣 ),可能長期威脅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  

這些預測和風險評估清晰地表明,2025年的關稅舉措,因其規模之大、波及範圍之廣,以及實施過程中的高度不確定性,被視為對美國和全球經濟的重大潛在衝擊。其影響不僅僅是直接的成本增加,更在於其對商業信心、投資決策以及全球貿易秩序的深層次擾動。這種由政策引發的高度不確定性本身,就足以抑制經濟活動,放大關稅的負面效應。

C. 歷史的迴響:《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教訓

在評估川普關稅政策的潛在後果時,歷史上著名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常常被援引作為警示。1930年,美國胡佛總統簽署了該法案,對超過2萬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平均稅率達到約40%至59% 。其初衷是保護美國國內的農民和工業,以應對當時日益嚴峻的經濟困境。  


然而,《斯姆特-霍利法案》的實施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紛紛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導致全球貿易戰爆發。國際貿易額急劇萎縮——美國的進出口額在隨後的四年內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全球貿易體系的崩潰被廣泛認為是加劇和延長了1930年代大蕭條的重要因素之一 。  


川普的關稅政策,特別是2025年提出的對等關稅倡議,在多個方面與《斯姆特-霍利法案》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

  • 保護主義動機: 兩者都源於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衝動,試圖通過提高關稅壁壘來保護國內產業和就業,應對貿易逆差或經濟壓力。
  • 廣泛的打擊範圍: 兩者都涉及對大量進口商品和多個貿易夥伴加徵關稅,而非針對特定問題的精準措施。川普最初的對等關稅計劃甚至波及了大部分盟友 。  
  • 引發報復的風險: 兩者都極易引發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導致關稅戰螺旋式升級,最終損害所有參與方的利益,陷入「囚徒困境」。  
  • 破壞全球貿易秩序: 兩者都挑戰了當時的國際貿易規則和合作框架,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體系的碎片化和衰退 。  

歷史的教訓是清晰的:大規模的保護主義關稅非但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反而往往通過引發貿易戰、扼殺國際貿易、打擊全球需求而使問題惡化。《斯姆特-霍利法案》的失敗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案例,警示現代決策者避免重蹈覆轍。儘管川普政府在2025年4月對其關稅政策進行了調整,但其保留的10%普遍關稅和對中國的125%極端關稅,仍然蘊含著引發重大貿易摩擦和經濟損害的巨大風險。

表2:2025年川普關稅潛在經濟影響預測匯總

raw-image

註:不同機構的預測基於不同的關稅假設和模型,結果可能存在差異。此表僅為匯總參考。

IV. 股市動態:波動、情緒與成交量分析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對實體經濟構成潛在威脅,更在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引發了劇烈的波動和情緒轉變。理解這些市場反應,並結合技術分析中的成交量指標,有助於把握市場脈動。

A. 市場對關稅發展的反應

  • 歷史波動性回顧: 2018年至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期間,關稅的實施與談判波折已經多次引發全球股市的顯著波動 。市場對貿易緊張局勢高度敏感,相關消息往往導致股指大幅震盪。  
  • 2025年關稅衝擊與反彈: 2025年4月初川普宣布全面基準關稅和高額對等關稅後,全球股市遭遇了猛烈的拋售潮。美國股市經歷了自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以來最糟糕的單日或單週表現 。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出現大幅下跌,數日內市值蒸發數萬億美元 。台灣股市在清明節後開盤也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點 。特定行業和個股受創尤為嚴重:
     
    • 科技股: 因其全球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和亞洲,蘋果(Apple)、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Meta、AMD、博通(Broadcom)、美光(Micron)等科技巨頭股價大幅下挫 。費城半導體指數也出現暴跌 。  
    • 汽車股: 特斯拉(Tesla)等汽車製造商股價受到衝擊 。  
    • 零售與消費品: 沃爾瑪(Walmart)、耐克(Nike)、蓋璞(Gap)等零售和服裝品牌股價下跌 。奢侈品行業如LVMH、愛馬仕、歷峰集團、開雲集團也未能倖免 。  
    • 航運股: 對全球貿易前景的擔憂導致航運股如中遠海控等遭到拋售 。 然而,市場的恐慌情緒在4月9日川普宣布暫緩對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同時提高對華關稅)後迅速逆轉。全球股市應聲強勁反彈,美股三大指數均創下歷史性或近年罕見的單日巨大漲幅 。道瓊斯指數單日瘋漲近3000點,標普500指數飆升超過9%,創下多年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此前受重創的科技股、汽車股等紛紛大幅反彈 。台灣股市也出現報復性上漲,逾千檔股票漲停 。  
  • 市場情緒指標: 在關稅引發的拋售期間,被視為市場恐慌指標的VIX指數(Volatility Index)急劇飆升,反映出市場避險情緒的急劇升溫 。政策宣布暫緩後,VIX指數隨之回落。  
  • 政策主導市場: 這一系列極端的市場波動清晰地表明,在特定時期內,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公告、傳言甚至推文,已成為主導短期市場方向和波動性的最關鍵因素,其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傳統的宏觀經濟數據或企業基本面消息。市場的漲跌幾乎完全跟隨關稅政策的風向變化,政策制定者的言論成為市場關注的絕對焦點 。  

B. 成交量在技術分析中的作用

成交量是技術分析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輔助指標,它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活躍程度、資金流向以及對當前價格水平的認同度 。理解成交量的變化及其與價格走勢的關係,有助於判斷趨勢的強度、確認突破的有效性以及預警潛在的轉折點。  


  • 基本重要性: 成交量代表在特定時間段內完成交易的總數量(股票通常以股數或張數計,期貨以口數計)。高成交量通常意味著市場參與度高,多空雙方分歧較大或對趨勢有較強的共識,價格波動性也可能隨之放大 。低成交量則表示市場交投清淡,觀望氣氛濃厚,可能缺乏明確的趨勢動力 。俗語「量是價的先行指標」或「有量才有價」正體現了成交量的重要性 。  
  • 量價關係:確認與背離: 成交量與價格走勢的相互關係是判斷市場狀態的核心 。
     
    • 量價配合(Confirmation): 指成交量與價格變動方向一致,通常被視為健康趨勢的確認。 價漲量增: 股價上漲,同時成交量放大。這表明買方力量強勁,市場對上漲趨勢認同度高,後市看漲的可能性較大 。   價跌量增: 股價下跌,同時成交量放大。這通常意味著賣方壓力巨大,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或有大量拋盤湧出,是下跌趨勢可能持續甚至加速的信號 。但若出現在長期下跌後的低位,也可能暗示有承接盤介入(見下文)。  
    • 量價背離(Divergence): 指成交量與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往往被視為現有趨勢可能減弱或反轉的警示信號。 價漲量縮: 股價繼續上漲,但成交量卻萎縮。這可能表示追漲意願減弱,買方後繼乏力,上漲動能可能衰竭,是潛在的頭部信號 。但也存在例外,如漲勢初期主力高度控盤鎖倉或漲停鎖死導致的縮量 。   價跌量縮: 股價下跌,但成交量萎縮。這通常表明賣方力量減弱,市場惜售或殺跌動能不足 。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趨勢背景判斷(見下文「無量下跌」)。  
  • 成交量在突破中的作用: 當股價試圖突破關鍵的阻力位或支撐位時,成交量的表現至關重要。
    • 帶量突破: 如果股價突破阻力位(向上)或支撐位(向下)時伴隨著顯著放大的成交量,則突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較高,趨勢可能延續 。  
    • 無量突破/假突破: 如果突破時成交量低迷或萎縮,則可能是假突破,股價很可能回落至原來的區間 。  
  • 極端成交量(天量/爆量): 當成交量達到異常高的水平(通常是近期平均成交量的數倍)時,被稱為「天量」或「爆量」。這種情況通常意味著市場情緒極度亢奮或恐慌,多空雙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換手。
     
    • 高位爆量: 在股價經歷了大幅上漲後出現爆量,尤其是伴隨著長上影線或長黑K線,往往是見頂信號,可能是主力出貨或多頭力量耗盡的表現,應保持高度警惕 。所謂「高檔爆量,先賣再講」。  
    • 低位爆量: 在股價長期下跌後出現爆量,尤其是伴隨著長下影線或止跌跡象,可能意味著恐慌性拋盤被大量承接,是潛在的見底信號(賣盤衰竭,Selling Climax)。但需注意,「下跌大量不要猜底」,可能需要多次爆量才能真正落底 。  

C. 解讀「無量」價格變動(無量上漲 / 無量下跌)

「無量」指的是成交量相對於近期平均水平顯著偏低或持續萎縮 。無量狀態下的價格變動需要特別謹慎解讀。  


  • 無量上漲(Volume-less Rise): 指股價在成交量稀少或萎縮的情況下持續上漲 。  
    • 定義與形態: 價格K線走高,但下方的成交量柱狀圖卻很短或呈下降趨勢。
    • 潛在成因與解讀: 主力鎖倉/籌碼惜售: 在強勢股中,如果大部分籌碼被主力或長期投資者鎖定,不願賣出,那麼即使只有少量買盤也能推動股價上漲 。這種情況下,只要低量狀態持續,可能意味著上漲趨勢仍將延續,因為核心持股結構未變 。   買盤不足/上漲乏力: 另一種觀點認為,無量上漲是危險信號,因為缺乏廣泛的買盤支持,顯示市場對更高價格的認同度不高,上漲基礎不牢固,容易引發回調 。   漲停鎖死: 一種極端情況是股價開盤即漲停,大量買單排隊無法成交,導致成交量極低 。這通常發生在有重大利好消息或市場情緒極度亢奮時。   人為操縱: 在一些流通性差的小盤股中,無量上漲也可能是人為操縱的結果 。  
    • 判斷關鍵: 解讀無量上漲的關鍵在於其發生的背景(趨勢初期還是末期)、持續性以及後續是否能補量。若後續成交量放大且價格繼續上漲,則確認趨勢;若放量滯漲或下跌,則可能是反轉信號。
  • 無量下跌(Volume-less Fall / 價跌量縮): 指股價在成交量稀少或萎縮的情況下持續下跌 。  
    • 定義與形態: 價格K線走低,同時成交量柱狀圖也很短或呈下降趨勢。
    • 潛在成因與解讀: 買氣冷清/需求疲軟: 市場缺乏承接意願,即使價格不斷下跌,也無法吸引買盤介入。賣方可能並不恐慌,但買方完全缺席,導致股價陰跌不止 。這是下跌趨勢中最常見的量價關係之一 。   賣壓衰竭/空方力道減弱: 如果無量下跌發生在股價經歷了長期或大幅下跌之後,可能意味著願意在此價位賣出的投資者已經不多,賣壓逐漸減輕 。這本身並非買入信號,但可能是下跌趨勢即將趨緩或進入築底階段的前兆。需要等待後續出現放量止跌或其他反轉信號才能確認 。投資者應避免在無量下跌中盲目猜底 。   良性回檔/主力洗盤(發生在上漲趨勢中): 如果股價處於上升趨勢中,出現短暫的回調且伴隨著成交量萎縮,這通常被視為健康的整理或主力洗盤行為 。量縮表明大部分持股者對後市仍有信心,不願輕易賣出,浮動籌碼被清洗後,股價更容易繼續上漲。   跌停鎖死: 極端情況下,股價開盤即跌停,賣單堆積如山卻無人買入,導致成交量極低甚至為零 。這通常發生在重大利空消息或市場極度恐慌時,意味著大量籌碼被套牢,後市可能繼續下跌,直到出現巨量換手打開跌停板 。  
    • 判斷關鍵: 解讀無量下跌的核心在於其所處的趨勢階段(多頭回檔還是空頭續跌)、下跌幅度以及後續的量價變化。下跌趨勢中的無量下跌通常意味著趨勢延續,而上漲趨勢中的無量回檔則可能是買入機會。
  • 分析意義: 無論是無量上漲還是無量下跌,都必須結合股價所處的位階(高位、低位、整理區)、K線形態、均線系統以及其他技術指標進行綜合判斷 。低成交量本身會降低價格信號的可靠性 。後續幾天的量價變化往往比無量當天的表現更為重要 。  

在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劇烈市場動盪期間,成交量的變化提供了額外的信息維度。例如,在政策宣布引發的恐慌性拋售中,成交量通常會放大(價跌量增),反映市場的恐慌程度。而在政策不確定、市場等待方向的時期,則可能出現成交量萎縮(價平量縮或價跌量縮),反映投資者的猶豫和觀望態度。這種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市場在放量下跌和縮量盤整/陰跌之間切換。突發的政策消息可能在最初引發價格的劇烈變動,但由於消息傳播和市場反應需要時間,最初的價格跳躍可能發生在相對較低的成交量上,直到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介入後,成交量才會隨之放大。這也提示我們,在分析由突發事件驅動的市場行情時,需要特別關注價格變動初期成交量的相對變化。

V. 政策不確定性與市場行為的交織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尤其是2025年的對等關稅倡議及其戲劇性轉變,將政策不確定性推向了極致。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行為的一個獨立且重要的因素。

A. 關稅不可預測性與市場活動

  • 高度不確定性: 川普關稅政策的核心特徵之一就是其高度的不可預測性。無論是關稅的宣布時機、涵蓋範圍、稅率計算方式、實施細節,還是其隨時可能發生的調整甚至逆轉,都充滿了變數 。例如,2025年4月對等關稅從宣布到生效再到部分暫緩,僅僅歷時數天,令市場參與者措手不及 。即使是90天的暫緩期,也並未消除根本的不確定性,市場仍在擔憂90天後會發生什麼 。這種「天威難測」的政策風格 ,給企業制定經營策略和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帶來了極大困難。  
  • 對市場情緒與活動的影響: 這種瀰漫的不確定性對市場情緒和交易活動產生了顯著影響:
    • 抑制信心: 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變數打擊了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 。企業對未來的經營環境感到迷茫,可能推遲投資決策和招聘計劃 。達美航空CEO甚至表示,儘管不確定是否會衰退,但公司正「採取如同我們將走向衰退般的行動」,因為不確定性導致「一切都停滯了」。  
    • 交易量波動: 市場可能在兩種狀態間切換。一方面,當不確定性極高、缺乏明確方向時,投資者可能選擇離場觀望,採取「等待和觀察」(wait-and-see)的策略,導致市場成交量萎縮,流動性下降 。另一方面,任何與關稅相關的風吹草動,無論是官方聲明、媒體報導還是社交媒體傳言,都可能引發市場的過度反應,導致成交量在短時間內急劇放大(恐慌性拋售或報復性反彈)。  
    • 波動性加劇: 市場對政策消息變得極度敏感,導致價格波動性顯著增加。股指的日內波幅或短期波動率(如VIX指數)可能急劇擴大 。2025年4月初的市場表現即是明證,標普500指數連續數日出現罕見的巨大日內價差 。  
    • 避險情緒升溫: 在不確定性高企時,投資者傾向於規避風險,資金可能從股市等風險資產流出,轉向被視為更安全的資產,如現金或傳統避險資產 。然而,2025年4月的危機中,連美國國債這一傳統避險天堂也出現了異常拋售,顯示市場的極度不安 。  

B. 政策事件與低量現象的聯繫

在探討成交量與價格關係時,特別是「無量上漲」和「無量下跌」現象,政策不確定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解釋視角。

  • 潛在關聯性:
    • 不確定性引發的低量盤整: 在重大政策宣布前夕、談判僵持階段或政策前景不明朗的時期,市場參與者可能因猶豫不決而減少交易活動,導致市場陷入成交量低迷的橫盤整理狀態(價平量縮)或緩慢下跌狀態(價跌量縮/無量下跌)。這種低量狀態反映了市場的普遍觀望情緒。  
    • 突發消息引發的初期「無量」波動: 當突發性的政策消息(如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政策轉向 )傳出時,市場的第一反應可能非常迅速,但最初的價格跳躍可能主要由反應迅速的交易者(如算法交易或對沖基金)驅動。在更廣泛的市場參與者消化信息並做出反應之前,價格可能已經出現了大幅波動,而伴隨的成交量相對於價格變動幅度而言可能顯得不足。這種情況在短期內可能呈現出類似「無量上漲」或「無量下跌」的特徵,即價格劇烈變動但成交量尚未完全跟上。例如,4月9日川普宣布暫緩關稅後,道指在幾秒鐘內飆升逾2000點,這種極速反應可能在最初階段成交量相對稀疏 。  
  • 因果關係的複雜性: 需要強調的是,將低量現象直接歸因於政策不確定性存在挑戰。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市場情緒、資金流動、宏觀經濟狀況等。然而,在川普關稅政策主導市場焦點的特定時期,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與市場交易活動(包括成交量)之間觀察到的時間相關性,提示我們政策因素在塑造市場行為模式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總體來看,川普政府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不僅通過其潛在的經濟影響衝擊市場,更通過製造巨大的不確定性本身,深刻地改變了市場的運行邏輯。市場在這種環境下,表現出對政策信號的極度依賴,並在猶豫觀望(可能導致低量)和劇烈反應(高波動,初期可能量能不足)之間搖擺。不確定性本身成為了一種常態,要求市場參與者具備更高的風險意識和應變能力。

VI. 隱喻解讀:「一個人的武林」

在關於川普政策及其市場影響的中文評論中,偶爾會出現電影《一個人的武林》(Kung Fu Jungle)的比喻。雖然這一用法相對較少,但其出現的語境和潛在含義,為了解外界如何看待川普的行事風格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文化視角。

  • 觀察到的用法:
    • 財經分析師蔡明彰曾提及「『一個人的武林』暫時告一段落」,似乎用此比喻指代一個由單一主導力量(可能是川普的關稅行動或某個市場熱點)所定義的市場階段結束,資金將流向新的領域 。  
    •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評論台積電赴美設廠時表示,「台積電不可能活在一個人的武林之中」,強調產業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的重要性,暗示單打獨鬥無法成功 。這似乎是將「一個人的武林」理解為一種孤立的、獨霸的狀態。  
    • 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形容川普「繼續上演『一個人的武林』」,直接將此比喻用於描述川普的行為方式,暗示其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著一個獨斷獨行、引人注目的角色 。  
    • 另有文章提及「一個人的武林,集結資源才能開創更多機會」,再次強調合作而非孤立的重要性 。  
  • 隱喻的解讀: 雖然研究材料未提供電影《一個人的武林》的具體情節,但從上述使用語境推斷,該比喻可能喚起以下聯想:
    • 個體主導與顛覆: 指一個強大的個體(如同武林高手)憑藉一己之力挑戰現有秩序、獨自行動,可能帶來破壞性影響。這與川普傾向於單邊主義、挑戰國際規則和聯盟的政策風格相呼應。
    • 孤立與獨行: 強調個體行動可能帶來的孤立狀態,以及忽視合作與相互依存關係的潛在風險。這在童子賢的評論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 階段性現象: 暗示這種由單一力量主導的局面可能只是暫時的,終將會過去,市場或格局會演變到新的階段。
  • 相關性: 這個源自流行文化的隱喻,在特定評論中被用來捕捉外界對於川普政策風格的一種印象:高度個人化、具有顛覆性、無視傳統框架,如同一個獨闖江湖的武林高手,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江湖」(國際社會或金融市場)的格局。它形象地表達了川普政策制定過程中那種強烈的個人色彩和對現狀的衝擊力。需要認識到,這是一種描述性的文化參照,而非嚴謹的分析術語。

這種隱喻的使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觀察者試圖理解和描述川普政府非傳統政策路徑的努力。將其比作「一個人的武林」,突顯了其政策制定中異於常規、挑戰既定規則體系的特徵,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和不確定性。

VII. 前景展望與投資者策略考量

鑑於川普關稅政策的持續演變及其對經濟和市場的深遠影響,對未來前景進行展望並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至關重要。當前的市場環境依然充滿變數,投資者需要保持警惕並靈活應對。

A. 未來潛在情景與市場影響

基於2025年4月9日的政策調整(對多數國家暫緩高關稅90天,對中國加徵至125%),未來幾個月的市場走向可能沿著以下幾種路徑發展:

  1. 談判達成協議,關稅緩和: 如果美國在90天暫緩期內與主要貿易夥伴(不包括中國)達成協議,降低或取消部分關稅,市場可能會進一步穩定或上漲 。然而,協議的具體內容、穩定性以及對美中關係的間接影響仍是未知數。市場可能仍會因談判過程中的波折而波動 。  
  2. 維持現狀,高關稅持續: 若90天后未能達成廣泛協議,美國維持10%的基準關稅,並繼續對中國徵收125%的高額關稅,甚至可能重新考慮對其他國家加徵更高的關稅,那麼此前分析師擔憂的負面經濟後果(如經濟增長放緩、通膨加劇、衰退風險上升)將更有可能成為現實 。這將對股市構成持續壓力。  
  3. 貿易戰進一步升級: 如果中國或其他國家對美國的關稅措施採取更強硬的報復行動,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的螺旋式升級 。這將對全球貿易、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構成最嚴峻的威脅。  

即使在4月9日政策調整帶來市場大幅反彈後,許多分析師仍持謹慎態度。摩根大通堅持認為經濟衰退機率仍高達60%,且貿易戰遠未結束 。花旗集團表示不會因此大幅改變其宏觀經濟預測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也指出關稅不會消失,股市仍面臨下行風險 。企業界的悲觀情緒也並未完全消散,許多公司高管仍在為潛在的經濟衰退做準備 。  


B. 關鍵監測點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投資者應密切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動態:

  • 政策進展: 追蹤美國與各國(特別是歐盟、日本、韓國、台灣等)在90天窗口期內的貿易談判進展 。關注美國政府官員(川普、財長貝森特、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公開表態 。留意中國及其他國家是否會採取新的反制措施 。  
  • 宏觀經濟數據: 監測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關鍵指標,如GDP增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就業數據、消費者信心指數等,以評估關稅的實際經濟影響 。  
  • 市場情緒與波動性: 觀察VIX指數的變化、資金流向(如外資進出、基金持倉變化)、以及投資者情緒調查結果 。  
  • 成交量趨勢: 運用第四部分討論的量價分析方法,觀察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判斷趨勢的強度、市場的猶豫程度或潛在的轉折信號。
  • 債券市場信號: 繼續關注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信用利差的變化,它們不僅反映了對經濟前景和通膨的預期,也可能預示金融系統的壓力 。  
  • 企業財報與指引: 密切關注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供應鏈或銷售市場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公司)發布的財務報告和業績指引,了解關稅對其盈利能力的實際衝擊和未來預期 。  

C. 應對不確定性:策略建議

面對由政策主導的高度不確定市場環境,投資者應採取更為審慎和靈活的策略:

  • 多元化投資: 在資產類別(股票、債券、現金、大宗商品)、地理區域(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以及行業之間進行充分分散,以降低單一風險源(如特定關稅政策)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衝擊 。  
  • 風險評估與管理: 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重新評估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在波動加劇的時期,可能需要適度降低風險資產的比例,增加現金或低風險資產的配置 。  
  • 關注長期基本面: 雖然短期市場可能被政策消息左右,但長期投資回報最終取決於企業的內在價值和盈利能力。在評估投資標的時,應深入分析其基本面,並考慮關稅可能對其長期競爭力和盈利前景產生的結構性影響 。  
  • 考慮對沖策略: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運用金融衍生品(如期權)或反向ETF等工具,對沖市場下行風險 。  
  • 避免頻繁擇時: 鑑於政策變化的突然性和不可預測性,試圖精準把握市場短期拐點的風險極高 。堅持既定的投資紀律,避免情緒化交易。  
  • 情景規劃: 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同關稅情景(緩和、維持現狀、升級),預先制定應對預案,以便在情況明朗時能夠迅速調整策略。
  • 保持流動性: 持有適度的現金或高流動性資產,不僅可以應對市場的短期波動,也能在市場出現非理性下跌或錯殺時,把握潛在的投資機會 。  

在當前環境下,投資的關鍵詞是「韌性」和「適應性」。由於精確預測政策走向極為困難,構建能夠抵禦不同情景衝擊的、具有韌性的投資組合,並根據不斷變化的信息靈活調整策略,將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

VIII. 結論

唐納·川普的關稅政策,從其第一任期的「美國優先」到2025年春季引發全球震盪的「對等關稅」及其後的戲劇性調整,已成為塑造當代國際經濟關係和金融市場格局的關鍵變量。其政策演變的核心特徵是日益強化的單邊主義傾向,以及將關稅作為實現廣泛經濟乃至地緣政治目標的核心工具。2025年的對等關稅風波,以其初始提案的廣泛性和嚴厲性、計算方式的爭議性以及政策調整的突然性,將這種不可預測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經濟層面,無論是歷史回顧還是未來預測,都指向關稅政策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可能帶來的顯著負面影響。貿易流受到擾亂,特定產業(如汽車、科技、農業)面臨成本上升或市場損失的壓力,通膨預期加劇,消費者負擔加重,經濟衰退的風險顯著提升。與《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歷史比較,更突顯了大規模保護主義可能引發全球貿易萎縮和經濟蕭條的深刻教訓。

金融市場對川普關稅政策的反應極為劇烈且直接。政策的宣布與轉向成為驅動股市暴跌和歷史性反彈的主要催化劑,凸顯了市場在政策主導下的脆弱性。在這種環境下,技術分析中的成交量指標,特別是對「無量上漲」和「無量下跌」等特殊形態的解讀,為理解市場情緒的猶豫、恐慌或力量對比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本身,已成為影響市場行為的核心因素,導致市場在「等待觀望」的低迷成交量與「消息驅動」的劇烈波動之間交替。「一個人的武林」這一文化隱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界對川普政府單邊、個人化決策風格及其顛覆性影響的觀感。

展望未來,儘管對等關稅政策暫時緩和,但根本性的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市場前景仍面臨多重潛在風險,包括談判失敗、關稅戰重燃或升級等。因此,投資者在制定策略時,必須將政策風險置於核心考量,密切關注相關動態,並採取審慎、多元化、注重風險管理和保持策略彈性的方法,以應對這個由不可預測的貿易政策深刻影響的市場環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工博士的沙龍
3會員
55內容數
理工博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日復一日,身為現代辦公室的「坐」家,是否感覺自己快要跟辦公椅融為一體?每天被螢幕吸走靈魂,被會議榨乾精力,屁股越坐越大,壓力越積越多,想運動卻永遠「沒時間」、「太累了」、「懶得動」?別擔心,這份「摸魚」健身指南,就是專為像你一樣忙碌、渴望健康卻又分身乏術的上班族量身打造。
2025/04/15
日復一日,身為現代辦公室的「坐」家,是否感覺自己快要跟辦公椅融為一體?每天被螢幕吸走靈魂,被會議榨乾精力,屁股越坐越大,壓力越積越多,想運動卻永遠「沒時間」、「太累了」、「懶得動」?別擔心,這份「摸魚」健身指南,就是專為像你一樣忙碌、渴望健康卻又分身乏術的上班族量身打造。
2025/04/09
本報告深入分析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高達104%關稅的事件,探討其背景、構成、對美國、中國及全球經濟的衝擊,以及不同持份者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4/09
本報告深入分析2025年4月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高達104%關稅的事件,探討其背景、構成、對美國、中國及全球經濟的衝擊,以及不同持份者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4/09
VIX 指數,市場恐慌指數,是衡量市場預期波動率的指標。本文深入解析 VIX 指數的計算方法、與市場情緒、經濟週期、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外匯)的關聯性,以及 VIX 衍生品(期貨、選擇權)和 ETPs 的交易策略與風險。
Thumbnail
2025/04/09
VIX 指數,市場恐慌指數,是衡量市場預期波動率的指標。本文深入解析 VIX 指數的計算方法、與市場情緒、經濟週期、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外匯)的關聯性,以及 VIX 衍生品(期貨、選擇權)和 ETPs 的交易策略與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對於許多人來說,川普勝選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結果。我們來看看川普勝選後對經濟和金融的影響,尤其是能源政策、移民政策、降稅政策、貿易政策,以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影響。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1. 在唐納德·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1,456天裡,公司稅下調,貿易戰開打,新冠疫情肆虐,美國前幾大公司市值擴大近9萬億美元。 2.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自2016年大選日以來上漲55%
Thumbnail
1. 在唐納德·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1,456天裡,公司稅下調,貿易戰開打,新冠疫情肆虐,美國前幾大公司市值擴大近9萬億美元。 2.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標普500指數自2016年大選日以來上漲55%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美國前總統川普當選聲勢大振,看來極有機會再度問鼎美國總統入住白宮,投資人開始押注所謂的「川普交易」,就是押注美債殖利率曲線將變陡,主要因為川普主張減稅和提高關稅,推論將助長通膨,使得美國長期公債發行量大增,造成長債價格下跌殖利率竄升,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19日挺升4.8個基點....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川普正式成為共和黨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真的能"再次""讓美國再次偉大"?德國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若川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德國可能損失1500億歐元。 歐盟擬採反傾銷行動,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最終關稅,歐中貿易戰風險升溫! 中國經濟Q2增長弱,房市低迷為最大拖累,房市泡沫化,中國媒體:房地產時代宣告謝幕!
Thumbnail
昨天在提到美國前總統暨現任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遇刺,將會大幅地改變整個世界的走向。華爾街在昨晚美股開盤之後,與上週五一致,延續了四大指數翻紅的表現,在後拜登時期,怎麼應對可能來臨的經濟泡沫應該是投資人的首要課題。昨天的台股也維持小跌的觀望步伐,今天在美股連兩天收紅,政治因素的干擾可能不會再影響盤勢。
Thumbnail
昨天在提到美國前總統暨現任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遇刺,將會大幅地改變整個世界的走向。華爾街在昨晚美股開盤之後,與上週五一致,延續了四大指數翻紅的表現,在後拜登時期,怎麼應對可能來臨的經濟泡沫應該是投資人的首要課題。昨天的台股也維持小跌的觀望步伐,今天在美股連兩天收紅,政治因素的干擾可能不會再影響盤勢。
Thumbnail
川普遇襲,因其勝選機率提高,將主導經濟政策,將影響全球經濟,投資人預估降息可能延緩,乃至於紛紛湧入避險資產。不少中國股民直言,對A股科技類股肯定是利空。 華爾街日報:中國許多城市為經濟發展以不透明的融資方式背負7兆至11兆美元隱性債務,如今荒涼閒置,象徵由債務帶動的經濟如海市蜃樓,未來遠遠沒有保障。
Thumbnail
川普遇襲,因其勝選機率提高,將主導經濟政策,將影響全球經濟,投資人預估降息可能延緩,乃至於紛紛湧入避險資產。不少中國股民直言,對A股科技類股肯定是利空。 華爾街日報:中國許多城市為經濟發展以不透明的融資方式背負7兆至11兆美元隱性債務,如今荒涼閒置,象徵由債務帶動的經濟如海市蜃樓,未來遠遠沒有保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