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說,要想靠當沖獲利賺便當錢,趁著自己在學習時充滿各種資訊時寫成文章最能事半功倍。縱使想法還不夠成熟,或許勝率還是不高,但至少能整理一下之前成功的經驗,供自己和別人做參考。
從結果來看,這是必然會走到的一步。從當沖交易中,可以觀察到中長線的發展,即使操作只是那短短的幾分鐘,還是可以感受到資金的流向與個股的輪動情形。其實策略的發展就是往提高勝率去思考,那可以先來思考,先想想主力在想什麼,有五個思考點:
第一,會想要把當沖客甩下車,所以一開始會先來個急漲或急跌。
第二,會在十點或十一點才進場,讓當沖客措手不及。第三,資金投注在周轉率排行榜外的個股,讓當沖客料想不到。
第四,把資金放在高價的千金股,讓當沖客難以參與。
第五,上沖下洗,一下紅轉綠,一下綠轉紅,讓當沖客好像在洗三溫暖。
正因為當沖每日的狀況變化多端,大部分的當沖客的勝率都是有限的,所以才會說,真正獲利的就是賣鏟子的,而不是來淘金的淘金客。券商收取手續費,和政府收取證交稅,這些都是必要的成本,而這些就是穩賺不賠的。所以也有人不再以交易為主,而是改以成立社團,販售線上課程。只要有足夠人數購買課程,一樣可以獲利,這也可以說是投資的周邊商品。如果不能持續進場交易,那至少也能在外圍幫助他人。未必能成為當沖神人,但能夠對於當沖的相關知識有相當的熟悉程度。投入當沖交易中,慢慢摸索,就能產生眾多的心得,這跟月光在探索維持體重的過程中,也是邊發表了許多文章,並且透過重讀這些文章,了解自己是如何慢慢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的。
所以說,要想靠當沖獲利賺便當錢,趁著自己在學習時充滿各種資訊時寫成文章最能事半功倍。縱使想法還不夠成熟,或許勝率還是不高,但至少能整理一下之前成功的經驗,供自己和別人做參考。
其實,主力在投入資金到某檔個股時,還是需要其他資金來共同推升股價的。雖然看到主力能夠獨自拉抬股價來鎖漲停,但那些資金或許不完全是個人所獨有,也許是借貸來的,又或許是集資來的,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因此只要一出手就是要確定是有勝率的,那麼就要去找那找還沒被發現的新題材,或是很久沒有上漲的冷門股,都有可能成為資金挹注的標的。
因此,不要急著去參與已經在檯面上曝光的熱門標的,贏面是不高的。與其被動的越來越擴大自己的觀察清單,倒不如主動去尋找可能會上漲的標的。想想看,今天已經大幅上漲,甚至攻上漲停板的標的,明天還會持續上漲嗎?這樣的機率會有多少?其實這也是投資的共通法則:那就是不要去追高。只不過當沖的前提是強調要順勢操作,所以開盤時還是要有上漲的走勢才來考慮要不要買入。因為要求順勢,所以就要去發掘資金都集中在哪裡,而交易量大的個股,通常是資金集中所在。但在買入後,如果股價順利逐步墊高,就要去看哪裡是最高點,一發現向下反轉的趨勢,就得要停利或停損出場。
也因為怕買在最高點,所以一般都會選擇在股價稍微拉回再次往上時進行買入的動作,此時買入就與最高價拉開一些距離,避免了買在最高點可能被套牢的風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股價持續往上,自然也沒有介入的空間,那也不必硬買,還是有其他很好的標的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