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改裝後全功率海試時(1941年3月31日,宿毛近海)
▪︎船艦數據(完成→改裝)
排水量:10000 → 約12000噸(標準);13280 → 約16000噸(滿載)
長:203.8米
寬:17.3 → 20.7米
吃水:5.9 → 6.4米
動力:130000 → 132830匹
裝置:12 x 呂號艦本式燃油水管鍋爐;4 x 艦本式蒸汽渦輪機;4 x 推進器
航速:35.5 → 33.88節
航程:7000海浬/14節
編制:792 → 891人
武器:(完成時)5 × 雙聯裝三年式一號200mm/50主砲;6 x 單裝120mm/45高射砲;2 x 7.7mm機槍;4 x 三聯裝610mm魚雷發射器
(1941年改裝後)5 × 雙聯裝三年式二號203mm/50主砲;4 x 雙聯裝127mm/40高砲;4 x 雙聯裝25mm機砲;2 x 雙聯裝13mm機槍;4 x 四聯裝610mm魚雷發射器
艦載機:2 x 水上偵察機 → 3 x 水上偵察機
其它:1 x 水上機彈射器 → 2 x 水上機彈射器

妙高號下水,1927年4月16日
|背景
妙高號是根據1922-1929年艦隊現代化計畫獲得批准的,是日本在《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的設計限制內建造的第一艘重型巡洋艦,也是任何國家建造的第一艘「10,000噸」巡洋艦。在設計初期,海軍建築師平賀弓矢中將不斷拒絕日本帝國海軍參謀本部關於在上層甲板上加裝設備的要求,才得以防止該設計出現危險的頭重腳輕現象。然而,在1930年代的修改和重建過程中,最終排水量上升至15,933噸,遠遠超過了條約的限制。

船頭(1931年)
|設計
妙高號排水量為13,500噸,船體設計基於青葉級巡洋艦的擴大版。妙高號長203.8公尺(669英尺),艦寬19.5公尺(64英尺),吃水6.36公尺(20.9英尺),最高時速35.5節(65.7公里/小時;40.9英里/小時)。推進裝置由 12 台 Kampon 鍋爐驅動四組單脈衝齒輪渦輪發動機,四個軸轉動三葉螺旋槳。該艦的側裝甲帶厚102毫米(4英寸),甲板裝甲帶厚35毫米(1 英寸),但艦橋未裝甲。 妙高號的主砲為十門 20 公分/50 三式艦炮,是當時世界上重型巡洋艦中最重的武器,安裝在五座雙聯裝砲塔上。其次要武器包括位於兩側四座雙聯裝砲架上的八門 12.7 公分/40 型 89 式艦炮,以及位於飛機甲板下方四座三聯裝發射器中的 12枚 93 式長矛魚雷。妙高號還配備了飛機彈射器,可搭載多達三架水上飛機用於偵察目的。 妙高號於1924年10月25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安放龍骨,1927年4月16日在裕仁天皇出席的儀式上下水並命名,1929年7月31日加入日本帝國海軍。雖然妙高號是同級等級中第一艘安置龍骨的船,但卻是第三艘完工的船艦。 妙高號在其整個服役期間不斷進行現代化升級,以應對日益增長的空襲威脅。經過最後一次升級後,她最終安裝了52門 96 型 25 毫米 AT/AA 砲和兩門 13.2 毫米 (0.52英寸)高射砲。

1931年位在吳軍港的妙高號
|作戰歷史
▪︎早期服務
所有妙高級巡洋艦都被分配至佐世保海軍區,組成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第四戰隊,並在1920世紀30年代作為一個單位進行訓練。1930年10月26日,在神戶附近的一次海軍檢閱中,煙囪氣體對艦橋造成了問題,導致前煙囪加長了2.0公尺。 1932年2月第一次上海事變期間,巡洋艦護送運送日本帝國陸軍(IJA)部隊前往中國的運輸船。1932年12月,新型高雄級巡洋艦服役,妙高級艦艇被置於後備地位,高雄級四艘成為新的第四戰隊,而妙高級艦艇則轉移到第五戰隊。1933年至1935年間,所有妙高級巡洋艦都進行了改裝,將固定式三聯裝魚雷發射器替換為兩座四聯裝旋轉發射器,副砲也從 12 cm/45 十式艦炮升級為 12.7 cm/40 八九式艦。1935年,妙高號在第四戰隊事件中遭受颱風襲擊而受損。 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妙高號作為日本海軍第五艦隊第九戰隊的旗艦,於1938年5月10日至12日參加了廈門作戰,並於1939年2月參加了海南島作戰。 第二次重建和改造於1941年4月完成,魚雷數量增加一倍至 16 枚,增加了 8 門 25 毫米高射砲,並在船體上增加了改裝部件以提高穩定性。

碧藍航線 妙高
|太平洋戰爭
▪︎入侵菲律賓
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妙高號和那智號組成了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第五戰隊。第五戰隊由海軍少將高木武夫指揮,從帛琉部署,掩護日軍在「M 行動」,入侵菲律賓南部群島的登陸。1941年12月11日,妙高號和那智號掩護了日軍在黎牙實比的登陸,之後返回帛琉,隨後被重新分配給海軍少將田中賴三,他的攻擊部隊掩護了12月19日在達沃的登陸,以及12月24日在霍洛的登陸。 1942年1月4日,妙高號和田中海軍上將入侵部隊的其他艦艇在達沃停泊時遭到美國陸軍航空兵(USAAF)B-17 飛行堡壘轟炸機的襲擊。妙高號被一枚 500 磅(227公斤)的炸彈擊中,僅造成表面損壞,但她被送往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乾船塢維修。
▪︎爪哇海海戰
1942年3月1日,在爪哇海戰役中,妙高號、那智號和羽黑號參與摧毀了荷屬東印度群島最後一支盟軍艦隊。11:50,妙高號、足柄號和驅逐艦曙號和電號向受損的英國重型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及其護航的兩艘驅逐艦開火。在交戰中,妙高號的 8 英寸火砲與足柄號聯合射擊,擊沉了驅逐艦前衛號, 而那智號和羽黑號聯合射擊,擊沉了埃克塞特號。 3月下旬,妙高號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了改裝。4月,她參加了對杜立特空襲特遣隊的追擊,但未能成功。
▪︎珊瑚海戰役
5月,妙高號作為航母打擊部隊的一部分參與了MO作戰,該行動導致了圖拉吉入侵部隊的出現,並隨後引發了珊瑚海戰役。她擔任高木海軍中將的旗艦,高木海軍中將全面指揮航空母艦打擊部隊,該部隊由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由海軍少將原忠一戰術指揮)、重型巡洋艦妙高號和羽黑號以及五艘驅逐艦組成。翔鶴號被美國飛機擊傷,瑞鶴號在珊瑚海海戰中損失了大部分飛機,迫使艦隊撤退而未入侵莫爾茲比港。
▪︎中途島戰役
6月,妙高號成為中途島戰役近藤信武海軍中將的支援艦隊的一部分,該艦隊包括戰艦金剛號和比叡號、重型巡洋艦羽黑號、愛宕號和鳥海號、輕型巡洋艦由良號、輕型航空母艦瑞鳳號和七艘驅逐艦。支援艦隊於6月23日返回日本北部的仙台,未與敵軍交戰。妙高號於6月28日被派往阿留申群島戰役,為增援艦隊護航。這支部隊包括航空母艦瑞鶴號,輕型航空母艦瑞鳳號、隼鷹號和龍驤號,重型巡洋艦摩耶號、高雄號、妙高號、羽黑號和那智號,以及輕巡洋艦阿武隈號、木曾號和多摩號。1942年7月12日,妙高號返回柱島。
▪︎所羅門群島戰
1942年10月11日,妙高號作為日本海軍第二艦隊的一部分從特魯克起航。這支部隊還包括戰艦金剛號和榛名號、重巡洋艦愛宕號、鳥海號和那智號、輕巡洋艦五十鈴號和 12 艘驅逐艦。緊隨其後的是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的航母打擊部隊。這項任務是增援和補給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日軍,該島於8月遭到美軍入侵。9月14日,妙高號遭到 10 架美國陸軍航空隊 B-17 轟炸機的攻擊,遭受輕微損壞。10月15日,她與摩耶號一起參加了針對美國控制的亨德森機場的岸砲行動。 1943年1月31日至2月9日,妙高號在佐世保進行改裝後,參加了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撤退。艦隊由航空母艦瑞鶴號、瑞鳳號和隼鷹號、戰艦金剛號和榛名號、重巡洋艦愛宕號、高雄號、妙高號和羽黑號、輕巡洋艦長良號和阿賀野號以及 11 艘驅逐艦組成,日本運輸船成功從島上撤離了11,700名士兵。

碧藍航線 妙高 同人創作
|後期戰役
1943年5月,妙高號和羽黑號向北航行,協助基斯卡撤離。6月,她們返回佐世保進行再次改裝。妙高號配備四座雙聯裝九六式 25 毫米反艦/防空砲架,也安裝了一組二十一式空中搜索雷達。 為了反擊美國航空母艦在吉伯特群島的攻擊,妙高號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的艦隊出擊,與美國航空母艦交戰。艦隊由航空母艦翔鶴號、瑞鶴號和瑞鳳號,戰艦大和號和長門號,重巡洋艦妙高號、羽黑號、利根號、築摩號、最上號、愛宕號、高雄號、鳥海號和摩耶號,輕號巡洋艦阿賀野號和 15 艘驅逐艦組成。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這支部隊仍未能遇見美國打擊部隊並返回特魯克。 11月1日,妙高號和羽黑號與兩艘驅逐艦從特魯克向南航行,護送一支補給船隊前往拉包爾。妙高號從拉包爾出發,與輕巡洋艦阿賀野號和川內號以及六艘驅逐艦一起出發,護送增援部隊前往布干維爾島。四艘驅逐艦運送了約1,000名日本陸軍士兵。11月3日12點50分, 這些軍艦駛向運輸船的前面,與一支美國艦隊在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中交戰。 由四艘輕型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組成的美國艦隊用 6 英寸(152毫米)火砲擊沉了川內號。在躲避美軍砲火時,妙高號與驅逐艦初風號相撞。初風號在艦隊撤退時落後,並被美軍砲火擊沉。羽黑號在戰鬥中受到輕微損壞,美國驅逐艦富特號被長矛魚雷擊沉。 11月17日,妙高號抵達佐世保進行另一次改裝。增加了 8 門單裝 25 毫米防空砲,總數達到 24 門。1月,妙高號和利根號以及兩艘驅逐艦順利完成了從特魯克到卡維恩的往返運輸任務。2月10日,當妙高號隨愛宕號、鳥海號和八艘驅逐艦從特魯克航行至帛琉時,遭到美國潛艦鰺魚號的攻擊。潛艇發射了四枚魚雷,但全部無命中。 3月,妙高號和驅逐艦白露號護送一支空油輪船隊從帛琉前往婆羅洲。4月6日,妙高號遭到美國潛水艇Dace號 的攻擊。她發射了全部六枚艦首魚雷發射管,但都沒有命中。美國海軍鰷魚號潛艇發現了妙高號,但無法機動到位發動攻擊。
▪︎菲律賓海海戰
1944年6月,妙高號參加了菲律賓海海戰。為了反擊美國對馬裡亞納群島的入侵,日本艦隊從塔威塔威的停泊地啟航。日本最高指揮部意識到,駐紮在馬裡亞納群島的美國重型轟炸機可以到達日本本土的工廠和造船廠。這場戰役後來被美國水兵稱為「馬裡亞納射火雞大賽」,因為6月19日一天之內就有300多架日本艦載飛機被擊落。
▪︎萊特灣海戰
妙高號作為栗田武夫海軍中將的第一機動打擊部隊(中央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萊特灣海戰,該部隊由 4 艘戰艦和 10 艘巡洋艦組成。當中央部隊試圖強行穿越錫布延海時,遭到美國第 38 特遣艦隊發現並攻擊。雖然大多數空襲都集中在戰艦武藏號上,但妙高號右舷後部被一枚魚雷擊中,導致其右舷螺旋槳受損。她中斷航行並以 15 節(28公里/小時;17英里/小時)的減速速度前往新加坡,於1944年11月2日抵達。經過臨時維修後,她啟程前往日本,中途在金蘭灣停留。

1945年2月1日,位在新加坡的「妙高號」鳥瞰圖,此時船尾已經嚴重損壞。

兩名英國海軍軍官正在檢查「妙高號」船尾的殘骸。
|命運
1944年12月13日,妙高號在前往金蘭灣的途中被美國潛艇青鱸魚號發射的六枚魚雷中的一枚擊中,魚雷擊中妙高號的左舷後側,炸毀了船尾,妙高號無法駕駛船尾沉在水裡。儘管船尾受損嚴重,仍有一個左舷螺旋槳可以操作,速度可以達到 6 節(11公里/小時;6.9英里/小時)。由於無法駕駛,她被驅逐艦潮號(協助擊傷了青鱸魚號,但青鱸魚號倖存下來並返回弗里曼特爾)和其他幾艘船拖到新加坡港進行維修,但新加坡的材料不足以完成妙高號和高雄號的維修,而高雄號在錫布延海戰之前已被兩枚潛射魚雷嚴重損壞。

1945年秋,日本潛艦 I-501(左)與日本潛艦 I-502 與「妙高號」並排停泊在新加坡實裡達海軍基地。
1945年2月,港務指揮官報告稱,妙高號在新加坡無法修復,缺少更多材料,也不可能拖回日本。他建議將妙高號留在新加坡作為浮動防空砲台,這項建議得到了批准。7月26日,妙高和高雄均遭到英國袖珍潛艇的襲擊,但均在戰爭中倖存下來。 妙高號於1945年9月21日正式向英國皇家海軍投降,隨後被拖至馬六甲海峽,並於1946年7月8日在馬來亞瑞天鹹港(現馬來西亞巴生港附近)附近海域沉沒。

碧藍航線 妙高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