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發生「塞拉耶佛事件」 (Assassination of 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引發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王國之間的高度緊張。一個月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塞拉耶佛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匈帝國發行大量戰爭公債以支持財政,再加上來自協約國的海上封鎖,導致帝國內部生活物資日漸短缺,民間物價高漲,克朗迅速貶值。
戰爭後期奧匈帝國中央銀行「奧匈銀行」(Austro-Hungarian Bank) 大印鈔票,曾發行最高面額一萬克朗的紙鈔,使通貨膨脹更加難以收拾。
位於維也納的奧匈銀行
1918年十月底奧匈帝國開始解體,帝國當局向義大利王國尋求停戰。隔年1月起各繼承國都把自家領土內的原奧匈克朗紙鈔加蓋戳記以資識別,象徵戰後「奧匈克朗共同貨幣圈」的想法化為泡影。
戰爭期間發行的奧匈一萬克朗紙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