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奧匈帝國改採金本位制,貨幣單位從銀本位的「盾」(Gulden) 改成「克朗」(Krone),「克朗」意為「皇冠」。1克朗下分100赫勒 (Heller),含金0.3公克。以當時的金銀價格比18.2,訂2克朗等於1盾的兌換比例。

1盾銀幣,含銀約11.1公克
1900年起「盾」全面停用,克朗為奧匈帝國唯一通貨,代號為 "K",例如「100克朗」就寫成 "K 100"。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奧匈克朗的幣值都保持相對穩定。

1912年發行的奧匈100克朗紙鈔
奧匈帝國共有十種官方語言 (德、匈、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烏克蘭、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義大利語),鈔票上共有十種語言標示「100克朗」。以銀匠通曉的義大利語為例就是 "CENTO CORONE"
以下以「奧匈克朗」的五個語言來舉例
中文:奧匈克朗
英文:Austro-Hungarian krone
德文: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Krone
匈牙利文:Osztrák–magyar korona
義大利文:Corona austro-unga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