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死亡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3篇


無法忽視的靈異事件:八甲田山雪難與不滅的軍魂



---


引言


1902年,日本青森縣的一支年輕軍隊,

在雪白無垠的八甲田山中展開了一場冬季行軍訓練。


誰也沒想到,

這場訓練竟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凍死事件,

並且,留下了百年不散的靈異傳說。


這不只是人類對自然的輕視,

更像是某種超越生死的軍魂呼喚。



---


事件背景


1902年1月23日,

為了模擬對抗俄羅斯戰爭時的雪地作戰,

日本陸軍第八師團命令青森步兵第五連隊進行一次艱苦的行軍訓練。


參與者:210名士兵,由神成文吉少尉率領。

他們的任務是從青森出發,穿越八甲田山,抵達田代地區。


八甲田山,當地人早已知曉它的危險:


冬季暴風雪猛烈


氣候瞬息萬變


失溫與雪盲是常見殺手



然而,軍方自信滿滿,

堅信一切盡在掌握中。



---


出發與暴風雪來襲


隊伍在凌晨集合出發,

氣溫約為零下20°C,

但行軍開始不久,便遇上了突如其來的暴風雪。


能見度不足1米。


風速高達每秒30米。


標示路線的標誌被積雪掩埋。



最初,軍官仍命令隊伍硬著頭皮前進,

相信只要撐過去,就能完成訓練。


但事實是——

士兵們逐漸迷失方向,

在無盡的白色世界中陷入了死亡的漩渦。



---


死亡的開始


低溫使士兵們迅速失溫,

汗水滲透衣物,在冷空氣中結成冰甲,

反而加速了體溫流失。


接著出現了令人痛心的現象:


雪盲症:因強烈光線反射,導致失明或半失明。


失溫性幻覺:有人錯覺看到營火、救援部隊,朝虛幻之地狂奔。



部分士兵出現了奇怪行為——


脫掉衣服(「熱脫衣症狀」),赤裸走在雪地上。


有的人緊緊抱住彼此取暖,最終雙雙凍死。


有的人孤零零跪在雪中,似乎在祈禱,卻被冰封。




---


生還者證詞


少數生還者後來回憶:


有士兵臨死前高聲唱軍歌,掩飾恐懼。


有人指著雪地大叫:「看到了!有燈火!」


但跟著他跑去的人,全部消失在暴風雪中。



其中最著名的生還者後藤房之助留下了沉痛的回憶:


> 「到最後,我們已經分不清,哪些是活著的人,哪些是死去的靈魂在引導我們前行。」





---


搜救與現場狀況


數天後,搜救隊才開始行動。

他們找到的景象被形容為:


雪地中到處散落著冰雕般的屍體。


有人跪姿凍死,有人立姿凍僵。


有些人赤裸,有些人抱作一團,有些人像是掙扎到最後一刻。



最終統計:


210人中,199人死亡。


生還者僅11人,多半也因凍傷截肢。



這場雪難震撼了日本社會,

成為永遠無法抹去的國恥與悲痛記憶。



---


靈異現象傳聞


之後的每一個冬天,

附近村民、登山者、甚至軍隊駐守人員,

都曾報告類似異象:


夜晚在山中聽到整齊的軍隊行軍聲,但四下無人。


有人夢到穿著舊式軍服的士兵向他們詢問路,醒來時只見白雪茫茫。


有人登山時無端迷路,卻聽到耳邊傳來「前進!」的軍令聲,像被看不見的隊伍帶領。



民間相信:


那些當年無法回到家鄉的士兵們,

至今仍以靈魂形態,堅持行軍,守護著他們未竟的使命。




---


官方態度與現況


日本陸軍為此設立了**「八甲田山遭難慰靈碑」**,

每年1月都舉行隆重的追悼儀式。


登山者至今仍對八甲田山心存敬畏,

即使科技進步,仍有現代登山隊因天候突變受困甚至死亡,

彷彿八甲田山永遠懷抱著一種無形的力量。



---


小結


八甲田山雪難,

不是單純的自然災難,

而是人類自信、堅持與大自然無情力量碰撞後,

留下的一場無聲戰爭。


而在無盡的白雪中,

那一隊無法歸鄉的士兵靈魂,

至今仍在山中默默行軍,守護著他們不滅的軍魂。



---


結語


在白色地獄之中,

曾經有一群年輕的士兵,

用生命與信念對抗了死亡與絕望。


即使身體早已冰冷,

他們的意志,仍在暴風雪中呼喊——


「我們,仍在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致宇陳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致宇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8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台灣真實案例——父親過世後的電視奇蹟 --- 引言 在現代社會中, 即使是高度科技化的台灣, 仍然發生著許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靈魂訊號故事。 今天要分享的, 是來自台灣南部一個普通家庭, 一段因愛而生的靈魂奇蹟。
2025/04/19
【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8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台灣真實案例——父親過世後的電視奇蹟 --- 引言 在現代社會中, 即使是高度科技化的台灣, 仍然發生著許多無法用科學解釋的靈魂訊號故事。 今天要分享的, 是來自台灣南部一個普通家庭, 一段因愛而生的靈魂奇蹟。
2025/04/19
【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7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日本東北大地震後的靈魂奇蹟 --- 引言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與海嘯, 超過一萬八千人死亡,無數家庭破碎。 然而,在災後的廢墟與寂靜中, 人們開始目擊到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
2025/04/19
【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7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日本東北大地震後的靈魂奇蹟 --- 引言 2011年3月11日, 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地震與海嘯, 超過一萬八千人死亡,無數家庭破碎。 然而,在災後的廢墟與寂靜中, 人們開始目擊到一些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現象
2025/04/19
(寶貝~~被你狠狠撞進來,小應整個身體都被你頂得前後晃動,喘得上氣不接下氣,胸前的柔軟隨著你的力【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6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Erick Ludy與亡母的奇蹟再聯繫 --- 引言 當至親離去, 痛苦往往令人無法呼吸。 但有些靈魂,用自己的方式,
2025/04/19
(寶貝~~被你狠狠撞進來,小應整個身體都被你頂得前後晃動,喘得上氣不接下氣,胸前的柔軟隨著你的力【靈魂存在證明系列】第16篇 靈魂留下的訊號:Erick Ludy與亡母的奇蹟再聯繫 --- 引言 當至親離去, 痛苦往往令人無法呼吸。 但有些靈魂,用自己的方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Thumbnail
✨生田上森✨關於KOBE2019記事📝 走吧!在神戶那裡, 有著最撫慰人心的古老及信仰, 歷經阪神大地震後的堅毅不屈, 仍持續著宏偉真紅的鳥居⛩️ 生田神社🏯 代表著生之森,生生不息之意的生田神社,那悄然的肅穆,那百年老樹隨風而生的婆娑搖曳的輕柔沙響,很是美好。 補充: 感謝生田
Thumbnail
✨生田上森✨關於KOBE2019記事📝 走吧!在神戶那裡, 有著最撫慰人心的古老及信仰, 歷經阪神大地震後的堅毅不屈, 仍持續著宏偉真紅的鳥居⛩️ 生田神社🏯 代表著生之森,生生不息之意的生田神社,那悄然的肅穆,那百年老樹隨風而生的婆娑搖曳的輕柔沙響,很是美好。 補充: 感謝生田
Thumbnail
我對原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說《一千隻紙鶴》跟歷史課本。實際踏上廣島這片土地,處處都是原爆留下的痕跡。有幸走訪這座充滿歷史傷痛的城市,在原爆發生近80年後,原爆遺址與平和記念公園仍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隨處可見「平和」(平和)標語,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世間太平彌足珍貴。
Thumbnail
我對原爆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小說《一千隻紙鶴》跟歷史課本。實際踏上廣島這片土地,處處都是原爆留下的痕跡。有幸走訪這座充滿歷史傷痛的城市,在原爆發生近80年後,原爆遺址與平和記念公園仍吸引世界各地的人,隨處可見「平和」(平和)標語,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世間太平彌足珍貴。
Thumbnail
日本黑部立山位於富山縣,是著名的自然景區。 立山連峰是日本三大名山之一,擁有美麗的高山景色。主要景點包括黑部水壩、立山高原、雪之大谷和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 黑部水壩是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壩,景色壯觀,而雪之大谷則以高達數十米的雪牆聞名,是冬季和春季的熱門景點。
Thumbnail
日本黑部立山位於富山縣,是著名的自然景區。 立山連峰是日本三大名山之一,擁有美麗的高山景色。主要景點包括黑部水壩、立山高原、雪之大谷和立山黑部阿爾卑斯山脈路線。 黑部水壩是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壩,景色壯觀,而雪之大谷則以高達數十米的雪牆聞名,是冬季和春季的熱門景點。
Thumbnail
一宮寺位於香川,源起自法相宗開山祖師義淵僧正於大寶年間(701-703)創建的寺廟。一宮寺是四國第八十三番靈場,本篇介紹一宮寺源起傳說與境內風景,以及精選特色御守。
Thumbnail
一宮寺位於香川,源起自法相宗開山祖師義淵僧正於大寶年間(701-703)創建的寺廟。一宮寺是四國第八十三番靈場,本篇介紹一宮寺源起傳說與境內風景,以及精選特色御守。
Thumbnail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的強震造成約10萬5,000人死亡、37萬戶住宅毀損,在日本史上留下相當慘重的地震災情。但有另一群人,原本並沒有直接受到地震災情影響,卻因為假新聞遭到殺害。在關東大地震的5天後(1923/9/6),千葉縣福田村就發生了集體殺害日本人的事件⋯⋯
Thumbnail
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的強震造成約10萬5,000人死亡、37萬戶住宅毀損,在日本史上留下相當慘重的地震災情。但有另一群人,原本並沒有直接受到地震災情影響,卻因為假新聞遭到殺害。在關東大地震的5天後(1923/9/6),千葉縣福田村就發生了集體殺害日本人的事件⋯⋯
Thumbnail
本次行程由東京成田入境,一路往北,造訪日光、會津若松、米澤、山形、仙台、松島,最後由仙台機場返回台灣。EP2的景點包括奧日光戰場原健行、會津若松的鶴城及飯盛山上史蹟,以及品嘗鄉土料理「輪箱飯」。
Thumbnail
本次行程由東京成田入境,一路往北,造訪日光、會津若松、米澤、山形、仙台、松島,最後由仙台機場返回台灣。EP2的景點包括奧日光戰場原健行、會津若松的鶴城及飯盛山上史蹟,以及品嘗鄉土料理「輪箱飯」。
Thumbnail
東北六縣之一的青森,位於本州的最北端,素有「隱藏珍寶」之名,被評為日本最舒適的城市之一。擁有世界最大的山毛櫸原始林、東北三大祭典之一的「睡魔祭」與世界文化遺產「三內丸山遺跡」。青森是個一年四季都適合前往的城市,春天可在弘前城賞櫻,夏天和秋天可在翠綠與楓紅中登山健行,冬天可在皚皚白雪中進行各種雪上運動
Thumbnail
東北六縣之一的青森,位於本州的最北端,素有「隱藏珍寶」之名,被評為日本最舒適的城市之一。擁有世界最大的山毛櫸原始林、東北三大祭典之一的「睡魔祭」與世界文化遺產「三內丸山遺跡」。青森是個一年四季都適合前往的城市,春天可在弘前城賞櫻,夏天和秋天可在翠綠與楓紅中登山健行,冬天可在皚皚白雪中進行各種雪上運動
Thumbnail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大地震,房屋倒塌引發火災、一發不可收拾,關東地區陷入癱瘓。此時,鄰里相傳的耳語與多家報紙,出現朝鮮人縱火與在飲水中投毒的傳言,右翼勢力藉由民間組成的自警團,在眾多地區採取捕殺朝鮮人的行動,中國移民也是攻擊對象,若干案例甚至是軍警直接介入,趁機打擊左翼團體。
Thumbnail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關東地區發生大地震,房屋倒塌引發火災、一發不可收拾,關東地區陷入癱瘓。此時,鄰里相傳的耳語與多家報紙,出現朝鮮人縱火與在飲水中投毒的傳言,右翼勢力藉由民間組成的自警團,在眾多地區採取捕殺朝鮮人的行動,中國移民也是攻擊對象,若干案例甚至是軍警直接介入,趁機打擊左翼團體。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比較令人難過的消息是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1日發生規模7.6強震,重創輪島市、珠洲市、七尾市等地,已100人罹難,仍有超過200人下落不明。石川縣內共開設355個避難所收容逾3萬人,許多地區聯外道路中斷救援物資無法送抵,面臨用水、糧食、毛毯短缺情況。而因為這一區地震,目前
Thumbnail
 1、本週大事如下: a、比較令人難過的消息是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1日發生規模7.6強震,重創輪島市、珠洲市、七尾市等地,已100人罹難,仍有超過200人下落不明。石川縣內共開設355個避難所收容逾3萬人,許多地區聯外道路中斷救援物資無法送抵,面臨用水、糧食、毛毯短缺情況。而因為這一區地震,目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