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來,我閱讀了許多心靈書籍,有些甚至看了兩、三遍。
直到今天,我終於真正明白那些曾經只存在於文字中的概念——「痛苦之身」、「放手」、「無條件的愛」、「慈悲」、「接納」……這些道理原來都指向同一件事: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有傷痕,每個人都在渴求愛與理解的療癒。
曾經,我錯把止痛劑當成療傷藥。戀愛時的喜悅像是在傷口上抹了一層藥劑,但那只是止痛。當給予止痛的對象不再提供,我猶如失去鴉片般痛苦,才知道那根本不是真正的療癒。如今,我不再急著掩蓋傷口,而是看著它閃閃發光,坦然與它共處。
我終於了解心靈書籍中所說的「痛苦之身」,指的是我們內在未被療癒的部分,在某些觸發下會再次浮現,讓我們陷入重複的痛苦。然而,真正的解脫其實是源自「放手」,說出「不要了」,而不是強求一個答案或結果。
但「我執」實在太強大,常讓人陷入「為什麼要是我放手?」的糾結裡。直到我理解「放手」不是輸,而是選擇不再被傷害的起點,是一種最溫柔的自我保護。
我也明白了,開悟是指能夠選擇是否要待在自己的牢籠裡。過去覺得無法掙脫,如今卻能自由選擇。
雖然強調的是「開悟」,但許多人誤解其意,急著無私奉獻、捨己救人,卻忽略了這背後有個重要的前提:先照顧好自己。若一個人尚未處理好內在創傷,就急於去拯救他人,最終只會加深痛苦,甚至「走火入魔」,為痛苦之身添材加火;真正的慈悲,是從自我理解與療癒開始,然後才有力量擴及他人。
我也開始懂了「看山不是山」的旅程。人在未開悟前,看山是山;在困惑與重構中,看山不是山;而當重新整合,回歸本心後,看山又是山,只是那山的意義,早已不同。
像剝洋蔥一樣,每剝開一層,就更靠近自己一點。剛開始剝時會流淚,因為那些外層都是我們用來保護自己、逃避真實傷痛的盔甲。若有人用不溫柔的方式強行剝開,也容易造成彼此的誤解與傷害,彷彿好不容易想靠近真心,卻因為方式錯誤讓人更想築牆防禦。真正的療癒,是在愛與理解中,讓那層層洋蔥自願脫落。
當我們願意繼續剝下去,會發現裡面沒有所謂最終的答案,只有一個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輕盈的自己。
在這一切的覺察與蛻變中,我變得溫和,也變得有界線。我不再輕易受情緒或他人左右,也不再強求自己做無法負荷的事。我終於理解,「不違背己心」才是所有修行的根本。道德與倫理不是枷鎖,而應該是從心而發的自然流露。
感謝一路以來的傷痕,它們都是光的入口。 也感謝我自己,從來沒有放棄成為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