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隨著年紀的增長,還是會默默重視生日這一天,只是在期待值上有所轉變。由以往期待驚喜或刻意安排活動,轉成平淡就好,不計較是否訂了餐廳,外帶爭鮮回家或煮一個辛拉麵,在家裡耍廢一整天,都已經感到很滿足。由於不愛甜食,象徵式的生日蛋糕有沒有也沒有很在乎,不然來一個小cupcake也可。
因為四月有復活節,偶然會遇到生日落在復活節連假上,剛好今年正是。不用動用年假,就能在生日那天好好休息,也是覺得很開心的一件事。能睡到自然醒,到壽司郎放肆的吃到很飽很飽,然後不帶腦袋地在商場繞圈散散步,就是跟平常的週末沒有很大分別的過,開心就是這麼簡單。那天起床之後,在等待掛耳咖啡包滴漏時許下了願望,完成了生日該有的儀式感。
關於生日,還有一些小碎片想分享一下。
英女皇生日
在英殖年代成長的人,會記得每年六月的時候,有一個名為「英女皇壽辰*」的公眾假期。作為八十後,一直都以為假期的日子,就是英女皇的生日,到差不多要回歸了,才發現這只是官方壽辰,真正的生日是驚喜的落在四月的那一天。自此,每逢有朋友問起我的生日,就會飄飄然的回答,自己跟英女皇是同月同日生。
*英女皇壽辰的日子於1960、70年安排在4月21日,至1980年代初更改為每年6月第二或第三個星期六和隨後的星期一。(資料來源:Tatler / 維基百科)
紅雞蛋
在復活節連假的某個早上,聽到電台節目中的分享,說復活蛋的起源是天主教信徒把雞蛋染成紅色*,請神父祝聖後當成禮物送給朋友。節目主持人說,這個跟中國人會在喜慶的日子做紅雞蛋,在概念上有點相似。因而想起了小時候,嫲嫲會在家人生日的當天,準備一隻用拜神紅紙染成紅色的雞蛋。雖然已經好多好多年沒有吃過紅雞蛋,但偶然還會在記憶海中浮上來,也會納悶著現在過生日時,還會有人特別準備紅雞蛋嗎?
*西歐人士相信蛋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由母雞產下時代表「新生」,第二次是破殼而出代表「重生」。在基督宗教文化中,以雞蛋象徵耶穌從死裡復活,把蛋染成紅色是象徵耶穌在十字架所流的血。(資料來源:公教報)
意外驚喜
在生日當天,會收到一些祝福訊息,今年看見了一些斷聯好一陣子的名字,覺得很驚喜。人越大越珍惜這種被想起來的感覺,也覺得特別的溫暖。雖然這些道理早就聽過,但當時機到了,才能更懂得箇中的意義。感恩著人生路上遇到的他們,即使大家沒有整天黏在一起,也不是經常有聯絡,但每年總有好幾次訊息,讓對方知道各自安好。
小結
最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還以為在工作有了定案以後,一切都是按著劇本走到最後,卻沒想到中間總是多生事端,無故要花上額外的心力去應對。四五月的時候連假特別多,本應可以多點時間處理想做的事,例如寫作、讀書,結果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一個月前,友人來找我聊天,情緒沒有很穩定的期間,都盡量花時間陪伴著。面對未來,總是有很多意外,很多不似預計的狀況。兩個人聊的話題很廣泛,在開解與閒聊之間,發現懂得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只要清楚了心之所向,自然就能找到解決難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