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將於4月22日舉行在野領袖峰會,試圖凝聚在野力量,聚焦川普高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的衝擊。黃國昌更公開邀請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參與,呼籲「以國家、蒼生為念」,卻遭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冷回,批評在野黨若「不忠於人民」,峰會恐「緣木求魚」。這場峰會表面訴求經濟團結,實則充滿政治算計。藍白究竟能談出什麼實質成果,抑或淪為作秀,值得探究。
.
藍白峰會的潛在議題,首先是經濟因應策略。川普的高關稅政策預估將使台灣GDP成長下滑0.5-1%,對科技業與中小企業衝擊尤甚。國民黨可能提出減稅、補貼出口產業等方案,迎合基層選民;民眾黨則可能推廣自由貿易協定多元化,凸顯其政策前瞻性。若雙方能整合立場,提出聯合政策白皮書,並在立法院推動相關法案,將展現藍白合作的實質影響力。此舉不僅能向選民展現「救經濟」的決心,也為2026選舉累積資本。
.
其次,峰會可能聚焦在野監督的協調。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共60席,足以牽制民進黨(51席)。雙方或許討論如何聯手質詢賴清德政府對美經貿談判的準備不足,甚至聯合提案要求公開談判進度。此類合作能強化在野陣營的議題主導權,尤其若黃國昌延續其銳利問政風格,搭配朱立倫的穩健路線,可能有效動搖民進黨執政威信。
.
然而,藍白合作的障礙不容忽視。國民黨內部對民眾黨的戒心猶存,擔憂黃國昌搶走中間選民;民眾黨則不願淪為藍營附庸,黃國昌更需避免被貼上「藍營小弟」標籤。雙方在2024選後的競爭關係,使峰會易流於各說各話,難以達成具體共識。此外,黃國昌邀請賴清德參與,實為政治姿態,民進黨幾無可能加入,峰會若僅成藍白自說自話,恐被批「作秀」,難獲中間選民認同。
.
更關鍵的是,藍白的政策整合能力有限。國民黨的經濟主張偏傳統,民眾黨則強調創新,兩者在細節上難以契合。若峰會僅停留在「反民進黨」的口號,或泛泛而談「團結救經濟」,而無具體執行方案,選民恐視為空洞表演,難以轉化為選票。
.
總之,4/22峰會若能產出聯合政策或監督策略,將為藍白合作開啟新局,增強在野影響力。然而,考量雙方競爭心態與民進黨的杯葛,峰會更可能淪為政治秀場,難以回應社會對實質解方的期待。藍白若真以蒼生為念,應放下算計,聚焦務實合作,方能突破作秀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