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立倫高調喊出「罷免賴清德」,表面上似與黃國昌同謀,實則背後藏著更複雜的政治算計。罷免總統需立法院三分之二同意,幾乎是不可能任務,朱立倫心知肚明,卻仍選擇這條路,原因或許在於國民黨內部的權力保衛戰與政治焦點的轉移。
.
首先,朱立倫的黨主席之位正面臨挑戰。黨內對其領導的不滿聲浪不斷,特別是他對「倒閣」與「解散國會重選」的保守態度,與部分強硬派意見相左。若不採取行動,他可能被批評軟弱、缺乏作為。因此,喊出罷免總統,既能展現對抗執政黨的姿態,又避免倒閣這種高風險動作,將黨內外壓力轉向一個「安全」的議題——罷免雖無實質勝算,卻能短期內凝聚藍營支持者的情緒。
.
其次,這場「罷免秀」也反映藍營內部派系的博弈。台中市長盧秀燕主打拚經濟,台北市長蔣萬安則傾向倒閣,兩人皆有各自的政治舞台與支持者。朱立倫選擇罷免議題,或許意在壓制盧、蔣的聲量,避免他們搶走風頭。尤其盧秀燕的經濟牌與蔣萬安的強硬路線,若持續放大,可能進一步凸顯朱的領導乏力。罷免議題讓朱立倫暫時重奪話語權,卻也暴露藍營內部缺乏共識的窘境。
.
然而,這種「喊口號」策略有其風險。民眾對政治表演的耐心有限,若罷免議題淪為空談,朱立倫的領導威信恐再受打擊。同時,盧秀燕與蔣萬安雖暫被「禁聲」,但其政治能量未減,未來若伺機而動,朱的主席寶座恐怕更岌岌可危。
.
總之,朱立倫的罷免喊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政治操作,試圖穩住黨內地位、轉移焦點。但在藍營內部派系傾軋與外部執政挑戰下,這不過是短暫的權宜之計,難掩國民黨策略的蒼白與內部分裂。朱立倫若想保住權力,僅靠喊話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