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 2025 年 4 月23日的 IIF 全球展望論壇上發表講話,概述了重新平衡全球金融體系的藍圖,並強調需要重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角色,使其回歸創始使命。貝森認為,這兩個機構已經偏離了其核心職責,將過多資源投入非關鍵領域。他呼籲對中國等貿易順差國施加壓力,以解決全球貿易失衡問題,並鼓勵歐洲等盟友承擔更多經濟和安全責任。貝森強調,「美國優先」不意味著美國孤立,而是尋求在國際機構中發揮更強大的領導作用,以建立一個更公平和可持續的全球經濟體系。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 IIF 全球展望論壇上發表講話,闡述了他對於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主要觀點與提出的具體解決方案。
主要觀點:
貝森特認為當前國際體系存在普遍的失衡現象,他指出,儘管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以促進全球協調和穩定,但這些機構的使命已經偏離,未能有效應對當前的失衡。
貝森特強調,美國過去數十年來依賴貿易夥伴實施平衡全球經濟的政策是錯誤的假設,導致美國面臨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他認為,其他國家的有意政策選擇,例如以製造業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特別提到中國 )、鼓勵過度儲蓄、以及人為壓低工資等,都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失衡,導致全球過度依賴美國的需求來刺激增長。
中國的經濟模式過度依賴製造業出口,這不僅對中國自身而言是不可持續的,也損害了全球經濟 。他認為中國需要將經濟重心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 。當前這種巨大且持續的失衡是不可持續的,不僅對美國不利,最終也會對其他經濟體造成不利影響 。
貝森特認為,IMF 的報告未能真實反映當前的失衡狀況,過於樂觀 。他還提到,美國自身也存在財政赤字過高的問題,這是造成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
提出的具體解決方案:
- 重建/重新連結 IMF 和世界銀行與其創始使命,確保它們服務於其成員國,而非相反 。
改革 IMF:
- IMF 必須回歸其核心職責,即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平衡增長、鼓勵經濟增長,以及阻止諸如競爭性匯率貶值等有害政策。
- IMF 必須成為殘酷的真相揭示者,不僅要批評財政狀況不佳的國家,更要點名批評那些最需要被批評的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長期以來奉行扭曲全球經濟政策和不透明貨幣政策的順差國家 。
- IMF 應更積極地呼籲官方雙邊貸款人儘早參與,與借款國合作,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債務困境時期。
- IMF 應將貸款重點重新放在解決國際收支問題上,並且貸款應該是暫時性的,並以借款國實施經濟改革為前提。
- IMF 必須對未實施改革的國家說「不」,其成功應以經濟穩定和增長為標誌,而非貸款金額。
改革世界銀行:
- 世界銀行必須回歸其核心使命,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減少貧困、增加私人投資、支持私營部門創造就業和減少對外國援助的依賴。
- 世界銀行必須更有效率地使用其資源,關注增加能源獲取,並採用能夠持續經濟增長的可靠技術 。
- 世界銀行應該對能源投資保持技術中立,優先考慮可負擔性,這在許多情況下意味著投資於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但也可能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及管理其間歇性的系統。
- 世界銀行應開始實施畢業政策,將貸款重點放在較貧窮、信用較差的國家,停止向已達到畢業標準的國家(例如中國 )繼續貸款。
- 世界銀行應實施基於最佳價值的透明採購政策,幫助各國擺脫僅以最低成本為優先的採購方式。
美國自身的行動:
- 美國致力於糾正其財政失衡問題,將長期可持續的預算赤字降至 GDP 的 3% 左右。(目前2025財年赤字估計佔GDP比例可能維持在6%至6.5%之間)
- 美國將繼續奉行強勢美元政策,但強調強勢美元意味著擁有吸引資本流動和建立信心的政策,而非每日匯率的具體數值。
- 美國尋求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貿易夥伴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以幫助實現全球貿易的再平衡。
- 美國將加強在 IMF 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中的領導作用,推動這些機構聚焦其核心任務。貝森特強調,「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孤立」,而是呼籲更深層次的合作和相互尊重。
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期望:
- 貝森特呼籲其國際夥伴加入美國的行列,共同努力重新平衡國際金融體系。
- 他讚賞歐洲在增加財政支出和國防開支方面的初步行動,認為這有助於創造新的全球需求並加強安全夥伴關係。他鼓勵歐洲國家採納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提出的建議,以重振歐洲經濟 。
- 希望看到中國改變其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轉向支持國內消費和需求。
美國的核心觀點是當前的全球經濟失衡是結構性的,需要包括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如 IMF 和世界銀行)在內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他強調回歸基本原則,聚焦核心使命,並採取切實的行動來恢復全球經濟的平衡與可持續性。
導致經濟失衡原因:
根據美國財政部長在論壇上的談話,他認為以下因素導致了當前的全球經濟失衡:
許多國家採取了以製造業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模式,特別提到了中國。鼓勵過度儲蓄是一些國家採取的政策,這抑制了以私營部門為主的增長。人為壓低工資也是部分國家的政策,這同樣壓制了經濟增長。這些做法導致全球經濟過度依賴美國的需求來刺激增長。
中國的經濟模式過度依賴製造業出口。貝森特認為,這種模式不僅對中國自身是不可持續的,也加劇了與其貿易夥伴之間的失衡。他強調,中國需要將經濟重心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
持續過度依賴美國的需求。全球經濟過度依賴美國的需求來推動增長,導致全球經濟更加不平衡。美國自身的財政赤字過高。貝森特承認,美國自身的預算赤字也是造成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他提到,上屆政府造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和平時期赤字,而本屆政府則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
部分國家不透明的貨幣政策。貝森特特別點名批評像中國這樣的順差國家長期以來奉行扭曲全球經濟的政策和不透明的貨幣政策。某些債權國不可持續的貸款行為。貝森特也認為,一些債權國的不可持續貸款行為加劇了部分國家的債務困境,進而影響全球經濟平衡。
改革建議:
而貝森特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需要進行多項改革,以回歸其創始使命並更有效地應對當前的全球經濟失衡。以下是貝森特提出的主要改革建議:
重新連結 IMF 與其創始使命:貝森特強調,IMF 必須重新專注於其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平衡增長、鼓勵經濟增長,以及阻止諸如競爭性匯率貶值等有害政策的核心職責。他認為,目前的 IMF 已經出現「使命蔓延」(Mission Creep),將過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氣候變遷、性別和社會議題上,而這些並非其核心使命,反而排擠了其在關鍵宏觀經濟問題上的工作。
成為「殘酷的真相揭示者」:貝森特認為 IMF 必須勇於指出問題所在,而不僅僅是批評財政狀況不佳的國家(例如美國願意接受批評),更要點名批評那些最需要被批評的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長期以來奉行扭曲全球經濟政策和不透明貨幣政策的順差國家。他批評 IMF 的 2024 年外部部門報告過於樂觀,未能真實反映當前的失衡狀況。
處理不可持續的貸款行為:貝森特期望 IMF 能夠更積極地呼籲官方雙邊貸款人儘早參與,與借款國合作,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債務困境時期。
重新聚焦貸款目標和條件:IMF 必須將貸款重點重新放在解決國際收支問題上,並且貸款應該是暫時性的,並以借款國實施經濟改革為前提。貝森特強調,阿根廷是一個正面的例子,因為該國正在為達到金融基準而做出真正的努力,因此值得 IMF 的支持。然而,他也指出,並非所有國家都如此值得支持,IMF 必須對未能實施改革的國家說「不」。
以經濟穩定和增長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貝森特認為,IMF 的成功應該以其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的能力為標誌,而不是其貸款金額。
美國希望 IMF 能夠回歸其基本原則,更加強硬地履行其監管和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的職責,並將重點放在核心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問題上。
美國優先策略:
「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孤立」(America alone),相反地,這是一個呼籲更深層次的合作與貿易夥伴之間的相互尊重。貝森特強調,美國並非要退縮,「美國優先」的策略實際上是尋求擴大美國在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的領導地位。其目標是透過更強大的領導作用,恢復國際經濟體系的公平性。
貝森特也提到,「美國優先」意味著美國將加倍投入國際經濟體系,包括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可持續的經濟體系,這將更好地服務於美國和所有其他參與者的利益。
總而言之,貝森特將「美國優先」定義為一種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加強美國領導地位的策略,旨在透過合作和推動公平原則,重建一個更加平衡和可持續的全球經濟體系,而非孤立主義的政策。他強調這是一個回歸「工廠設定」,專注於核心問題的方法。
調整財政狀況
調整美國的財政狀況是必要的,上一屆政府累積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和平時期赤字,這是一個需要修正的問題。當前的赤字水平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目前的赤字大約佔 GDP 的 6%,即使在經濟周期的頂峰時期也是如此,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
財政赤字是造成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貿易逆差的成因有三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預算赤字。較大的赤字會吸納需求,並可能推高利率,從而影響貿易平衡。美國面臨的是支出問題,而非收入問題,美國的財政挑戰主要在於支出過多,而不是收入不足,因此需要控制支出以改善財政狀況。為了達到長期可持續的預算赤字目標。貝森特表示,他的目標是將長期的可持續預算赤字降至 GDP 的 3% 左右,他認為這個水平是可行的。總結來說,貝森特認為調整美國的財政狀況對於糾正過去遺留的巨大赤字、確保經濟的可持續性、減少貿易逆差以及實現長期的財政穩定至關重要。他強調,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支出問題,並提出了將赤字控制在 GDP 的 3% 左右的目標。